为什么工地塔吊下永远有冰红茶

图片
1
牛老师认为冰红茶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
好喝,量大,不花钱。
我说前两个我都理解,最后一个我不能理解,啥时候冰红茶不要钱了?
牛老师笑了,傻子才去超市买,真聪明人都去塔吊下捡,那里总有人不小心弄丢了的冰红茶。
唯一遗憾的是,那的冰红茶可能是临期的,品质不稳定,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还有石子儿。
我看着他澄澈的双眼,不忍心之下带着他买了一瓶冰红茶,看着他喝了一口后,眼神从疑惑,到顿悟,再到热泪盈眶,他问我。
冰红茶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我摸了摸他的头。
是我们的青春。
2
问你一个问题。
世贤有多爱品如?
答案非常反直觉,很爱。
因为只要你穿着品如的衣服,他就有可能跟你深入交流并告诉你一段心灵鸡汤。
冰红茶发迹的那个年代,茶饮品的茶多茶少不重要,有没有糖。
那个年代大家还没经历过糖饱和轰炸,甜,就是猛,就是可量化的竞争力。
最早悟出来这个道理的是统一,在1995年带来了冰红茶这个概念。
茶,甜的,凉的。
随后,康师傅先出了盒装冰红茶,随后推出了自己的瓶装冰红茶,争抢风口。
那几年有个史诗级的风口,PET塑料饮料瓶技术成熟了,整个瓶装茶市场是200%-300%的年增长率。
排名靠后的娃哈哈,达利园,雀巢,能分到一杯羹,排名靠前的康师傅统一,则是直接逆天改命。
这哥俩有多变态?
如果用个故事形容,这哥俩像是你学生时代会见到的班级前两名卷王,他们的人生就是为了超越彼此。
你被窝里打手电学数学,我就早起听收音机背单词;
你爸冬天不交取暖费,拿你的奖状烧火取暖,我妈就不交电费,拿我的奖牌反射照明。
3
先说他们的产品。
两个哥们在甜味这个事儿上,是猛下死手。
你看看他们的配料表,排名第一的是水,第二是砂糖,第三是果葡糖浆。
一百毫升近十克糖,足够你喝前高三,喝后三高。
当然,两方还有具体流派区别,为了更甜,统一选择了物攻,又加了蔗糖素(甜度是蔗糖五百倍的三氯蔗糖)。
真糖代糖一块上,胰岛素直呼甘霖娘。
康师傅选择了法攻。
通过加了食盐,让你的舌头更灵敏,更能尝出来甜味。
最骚,最骚的来了。
为啥市面上所有冰红茶都是柠檬味的?
没有草莓味的,苹果味儿的,韭菜鸡蛋粉条味儿的?
是因为二位用了柠檬酸和柠檬酸钠两个成分,将冰红茶变成了一瓶缓冲液,又稳定,又防腐,又酸爽。
再猛的细菌,进来也得挨俩嘴巴再走。
再冷酷的猛男,也得说声这红茶又酸又爽口。
人类的舌头,经不住这么猛的刺激。
4
在产品上,受制于科学,二位还要讲点规矩。
但论及渠道,就不讲规矩。
这哥俩刚在方便面大战时,将渠道铺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已经抢跑了。
当时渠道方出现了一个魔幻的场景:可口可乐的线路业代,在自家冰柜上贴好了广告画,只要别跑,一会儿就能看见娃哈哈的业代过来贴宣传画;
没多久,统一的业代给它揭了,贴上自己的;
又没多久,康师傅又揭了换上自己的。
他们打的猛,终端的墙皮倒了血霉。
在终端制止下,就换了新招,大家开始给终端商户换招牌,送冰箱,送雨篷,疯狂补贴。
拿了我的东西,你就是我的终端形状了。
康师傅活好又黏人,跟终端表示,只要你提够一定量的货,再提时就给你现金,包装壳子也别扔,在我这儿还能换钱。
这个力度不可谓不猛。
可终端还是会偷吃,还是偷偷NTR,黄毛还是娃哈哈。
2001年7月开始,康师傅为了占领广州,发起了大战。
他们跟小卖部老板讲,只要你只卖我,不卖娃哈哈,我每年光送就送你10箱康师傅冰红茶;
而全面,我还要用我的红茶换下你店里的娃哈哈冰红茶,顺便免费帮你推广。
你可以不乐意,但我明天还来,一直来,反复来,到你乐意未知。
你担心娃哈哈的货呀?
没关系呀,已经送到广东郊区的小店啦。
娃哈哈不是杭州品牌吗?
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这娃就能不想家?
就康师傅这个鸡贼劲儿,别说娃哈哈,当时在广东许多城市,可口和百事也老老实实坐下挨打。
同样,统一也没留手。
最开始大家在量上做文章,偷偷加量不加价,你一瓶偷偷从480mL变成490mL,那我就500mL。
可统一居然搞起了再来一瓶的买卖。
这一招,直接杠了行业的蛋。
理论上讲,大家最开始中奖率都是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但考虑到终端藏匿瓶盖的情况,实际兑奖率只有50%。
但你概率5%,我就7%,一直到17%,到最后康师傅放了大招,直接40%。
产能,满了。
利润,没了。
终端,疯了。
消费者,都快喝出糖尿病了。
这个概率是什么概念?
你只需要花两块五,就可以中奖后再中一瓶,再中,再中。
我高中时的同学做到了三块钱连中十一瓶,老板都看傻眼了。
再中,你个崽种就不礼貌了。
它又有空子可钻。
因为中奖率固定,工人需要打印出一批中奖瓶盖,再从拧瓶盖机上段倒进去拧盖,一旦没混匀,就会出现一批饮料全中奖。
你记住批次再去买,中奖率肯定高。
也有一个办法,就是看瓶盖,传闻有的瓶盖会有两个螺纹下端是连在一起的,这种有奖。
在这种情况下,冰红茶的均价,直接拉到了1.8-2元。
统一不好受。
但是小厂全倒了血霉,出局了。
就是康师傅,也陷入了兑奖困局。
有时终端老板都骗你,康师傅做活动,连中三瓶奖励你一瓶统一冰红茶。
别问为什么,你要学会原谅,不然我就送你绿茶了。
5
剧情到最后,玩家只剩下了康师傅和统一。
在营销层面,大家开始激情互冲。
康师傅请来了任贤齐做代言人,人家刚演了《夏日的麽麽茶》,就被接过来卖茶。
那时正好是任贤齐的事业巅峰期,我不信你们不会唱《心太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统一反手一个孙燕姿。
那时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这约等于挖走了乐坛半壁江山。
俩家围绕着明星开始激情线上对狙。
你单走一张twins,我怒跟一张FIR,你来一个SHE,我来一个潘玮柏。
那时甚至都没流行互联网,两家就开始率先实现了偶像营销。
直到后来,统一签了签子,算是彻底落了下风。
两家线上狙完,线下又开始对射。
你统一跟网易联手办了歌手选拔赛,我就办乐队选拔赛,保证每个年轻人都有个出名梦。
你赞助年轻人超级摩托车锦标赛,玩儿自由轮滑,我就赞助年轻人篮球3V3,街舞挑战赛。
火箭队进一球,你给希望工程捐一百,我就怒签伊戈达拉,直接做公益大使。
没有冰红茶,你都不知道人类可以有多文体两开花。
他们的瓶身变化,就是8090后的青春回忆杀。
6
到今天,康师傅凭借自己将全国分为1500个区域,二十年前,每个区域两到三周就铺货的恐怖速度,赢了。
论周转率,从10倍变成13倍。
统一的周转天数,是康师傅的1.5-1.7倍。
在我的青春里,提及体能饮料,只有冰红茶。 
只要是运动,只会买上一瓶的冰红茶。
1L只要4元钱的冰红茶,没气,大夏天可以敞开喉咙往里灌,不打嗝,从胃里向嗓子眼儿一样痛快。
关键酸酸甜甜很开胃。
对中年人来说,这些糖,要了命了,我现在一看配料表再看看我的体检报告都打哆嗦。
但在那个年纪,喝上一瓶冰红茶,浑身都是劲儿。
那个时代,看向学校里的歌手大赛,看向大环境的热钱澎湃,看向雨后春笋的楼盘,看向手中的再来一瓶。
觉得一切都有希望,一切都是好的,未来永远会好。
青春嘛,什么都不懂。
就是傻兮兮的乐观。
真蠢,也真好。
7
这时你知道,塔吊下为何总有冰红茶了吗。
那么高的塔吊,那么烈的日头,那么闷的操作室,上去一次不方便下来,只能带一种饮料,你是一个小伙子,你会选什么?
冰红茶,只有冰红茶。
首先,它叫茶,能提神,爽口,又补充体力。
然后,他便宜,1L装的提神糖水就几块钱,而且1L装的矮胖瓶子,好拿,比矿泉水,更有味儿。
最后,瓶子还能2次利用,装你身体里37度的常温茶,不用下来,直接给瓶子来一个原汤化原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项目部怕你在工地上热死,会买上几包冰红茶发下去,哪怕是500mL,哪怕是盗版的,但都让你怀念起了被窝里听歌的当年。
冰红茶跟方便面一起,跟着你一起基建。
冰红茶,不是纯茶。
它用茶粉勾兑,或者用一大包茶叶泡出一吨茶水,兑成16吨起售。
就像搞土木盖房子的,也不一定能有自己的家。
你们一起做土木,建起装修华美的房子,将来卖给一个青春时期比你学习更好的孩子,让他用三十年慢慢品味你的作品。
你觉得这很荒唐。
可青春不就是这样吗,荒唐,可笑。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需要冰红茶镇住难凉的热血。
只有冰红茶,高糖高酸,都拦不住它冰上后的莽劲儿。
然后一瞬间,青春过去了,冰红茶也喝干了。
它被人喝空,又被人灌满了,扔的远远的。
然后等待一个路人发现它,拧开,倒掉,踩瘪。
或许它会被粉碎,调教好,与无数个瓶子一起制成一件女式大衣,成材了。
或许它不成器,又被做回饮料瓶,这次回收都无人回收。
又或许它最终被灌满了别的液体继续用,就像是头图里的人,喝的并不是冰红茶,而是NTR。
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当下的时光,只属于冰红茶。
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