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心中的“哈密好人”投上一票!(2023年1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1月
“哈密好人榜”公布啦
快来围观
为您心目中的“哈密好人”
投上一票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敬业奉献
艾力江·阿木提
图片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艾力江·阿木提,男,维吾尔族,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艾力江笃信好学,努力钻研,用实干体现了药师的价值。他精于管理,开拓创新,让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他关爱患者,用心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得患者好评。
用实干体现药师的价值
2009年,艾力江在西安交通大学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国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才刚刚开始,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还处于一片空白。由于具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艾力江被委派组建临床药学室,从零到有,只有一个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困难不是问题,反成了他工作的动力。开展处方点评及医嘱点评,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查房,为医护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创办《药学通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很快出现成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全院上下都知道药剂科新来了一位药师,能够指导合理用药,而且效果很明显,很多医生遇到问题都会主动打电话向他咨询。后来,在他的努力下,医院药剂科的临床药学室不断发展壮大。
精于管理 开拓创新
作为科室管理者,艾力江始终把建立一支团结和谐、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团队作为努力目标。他尊重年长的同事,关心、爱护年轻药学人员,尽最大力量调动科室人员积极性,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科室工作。他积极修订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剂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相关的药政法规、制度、政策,对医院的药事工作进行综合管理。他开拓创新,致力开展新型药学服务,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不断思考、改进、优化ADR报告流程,形成一套完整的报告体系。
作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他带领药剂科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药学专业能力,推进药学科研创新工作。工作10年来,他主持完成的课题获得“哈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哈密市卫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配套科研资金2万元,完成院内新技术新业务5项,主持完成自治区Ⅰ 类继续教育项目3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双核心期刊论文5篇;入选哈密市青年人才库。
致力服务患者 获患者好评
药剂科是直接服务于患者的科室,作为科主任,艾力江一直致力于向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让患者满意。患者有问题找到他,他总是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帮患者解决问题。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免煎颗粒缺货而发火,无论窗口人员如何解释都不满意。艾力江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窗口,安抚患者情绪,向患者解释免煎颗粒正在由省标向国标更换,缺药是暂时的,患者听不太懂,他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的解释,直到患者满意离开。
近年来,艾力江积极尝试开设药学门诊,面对面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拓宽药师服务渠道。药学门诊开设以来,他每个星期都坐诊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一次,一名癌痛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效果不理想前来就诊,他仔细询问了患者的服用方法,原来这名患者担心药物成瘾,总是感觉疼痛才服药。艾力江耐心指导患者根据药物作用时间,按时、按规定用药,并正确引导患者走出“当疼痛再次出现时用药”的误区。患者按照嘱咐服药,果然取得良好效果。后来患者来取药时总是说:“药学门诊的药师服务态度好,提供的建议太好了!”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艾力江常说:“不做花架子,一定要让患者真正得到好处。患者用药合理了、省钱了、自我感觉好了、有幸福感了,我们的工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助人为乐
邱桂英
图片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邱桂英,女,汉族,1941年11月出生,群众,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镇东城新区社区居民。
邱桂英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她家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深受邻居们的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他们夫妻五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难相互开导、相互帮助。自从丈夫因病导致下肢瘫痪,她就担负起家里的一切事务,为了不让孩子们被家中事务分心,她主动承担起了照看丈夫日常起居、做家务、做饭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夫妻的感情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她和丈夫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她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她家楼下的小夫妻以经营一家蔬菜店为生,因为平时比较忙,家里有一个孩子有时候会疏于照顾,于是他们找到她,请她在他们顾不上的时候代为看管,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承担起了帮忙照看孩子的工作,让小两口安心做生意,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邻里和睦,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她家对面住着的是一位独居老人,因身体有残疾,再加上腿脚不灵便不能随时上街买生活用品,她得知情况后跟丈夫商量,主动承担起了帮老人购买生活用品的任务,逢年过节她都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他家,疫情期间怕他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她坚持每天都给他送去可口的饭菜,并叮嘱他有事一定要通知她,邻居逢人便说:“邱桂英就是我的恩人,我们两个成为邻居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就是我的亲姐姐一样。”
她被社区聘为环境卫生监督员,在小区内转悠的时候,发现乱扔的垃圾都会把它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有不文明行为的也会第一时间制止,并积极协助宣传居民公约,她也会及时向社区提出好的意见建议,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而尽一份力。
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邱桂英虽然照顾着瘫痪的丈夫,但是她依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年迈的她每次学习都按时参加,并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传播给附近的居民。平时她还参与社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美食,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等,只要社区有需求,她第一时间会配合社区做好共建活动。社区的每一位干部都亲切的称她“可敬的邱姨”,每当提起她,每一个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个不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孝老爱亲
谢小福
图片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谢小福,女,汉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尔孜村村民。
谢小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公公的好儿媳。她是一位好儿媳,又是好媳妇、好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庭。
谢小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一颗真挚善良的心。她认为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谢小福孩子很小的时候,丈夫体弱多病,他们家那些年的收入大多用来买药看病,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对父母、公婆照顾的也少。
父亲和婆婆因患病相继离开人世,对谢小福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常言道:“子欲孝而亲不待”,谢小福认为在老人有生之年未能尽到自己应尽的孝心,深感内疚,也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婆婆去世后,谢小福提出要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一同生活,每天对公公细心照顾。2016年,谢小福在距家十五公里的一个加工厂上班,丈夫也在外打工,就公公一人在家,平时谢小福会骑电动车回家给公公做饭。但是冬天天气寒冷家里要生炉子,谢小福不放心家中的公公,怕煤烟带来的隐患。她向单位领导说了自己的困难后,将老人带到加工厂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只要公公需要我,我再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到他的身边。”谢小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人生病住院,谢小福寸步不离喂药、洗脸、翻身、喂饭。定期给老人换洗衣物、床单被套。2020年,公公想回老家看望家里的兄弟姐妹,因丈夫不在家,谢小福为了了却公公的心愿,自己一人带上公公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乡亲们都夸谢小福能干,都说谢小福的公公有福气。谢小福认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的付出,更重要的是要让老人有精神上的寄托和陪伴。谢小福每天都会和公公聊聊天,说说公公年轻时的故事,讲讲当时大集体的生活,排遣老人的孤独寂寞,使他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谢小福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她用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十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倾注在公公身上、家庭身上,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民族团结
刘岩岩
图片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刘岩岩,女,汉族,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伊吾县歌舞团团长。
刘岩岩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自2011年任伊吾县歌舞团团长以来,她带领全团出色的完成了全县各项民族团结文化宣传及慰问演出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政治坚定旗帜鲜明,甘当文艺轻骑兵。她是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来到伊吾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已经有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走遍了伊吾县各乡镇文化站的角角落落,用所学专业为当地各族群众送文化下乡、送艺术指导。她身先士卒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中通过长年“送”文化和“种”文化,在一次次的演出、辅导中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无形中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她以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担当践行着民族团结之魂。她用歌声传达爱党爱国之情,并且把这种浓烈、深厚的情怀以文艺演出、艺术辅导的形式播撒在伊吾县乡、镇、村社区的角角落落,以送文化下乡的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通过观看文艺演出了解各项政策以及各项宣传。她说,虽然有点累但看到老百姓们看完节目、学完歌哼唱着高高兴兴回家的身影,感觉所有的付出辛苦都值得。
下马崖的红歌越唱越好。伊吾县下马崖乡的木卡姆民间艺人们提起刘团长都情不自禁竖大拇指,夸她人好歌唱得更好,只要她一去教歌木卡姆艺人们都热情的上前拥抱,说着“老师,你来了”、“我们可是把你盼来了”等等,还热情的邀请她到她们家里做客……每次教完歌临回去时有送丝巾的、有送自家种的皮牙子、杏干的等等,这些点滴无一不表达着她和木卡姆艺人们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民族团结的种子就在这一首首教唱的红歌、戏曲里结下了丰厚的果实。而她自己则说,看着大家认真学唱的样子、真挚的眼神,嗓子再累也值得,而且看着大姐们在各种舞台上、在乡里文化活动中心用饱满热情又嘹亮的歌声唱红歌,她的心比蜜儿还要甜……记得那年的春节前夕,她又去下马崖教歌,在准备连夜回县里时,一个木卡姆艺人悄悄给了一个装牛奶的纸箱,叮嘱她回家才能打开,因为好奇,她在路上就打开想看看是什么让这位姐姐那么神秘,一看是煮好的一块牛肉、羊排骨、肉饼和一小包苹果干……那一刻,刘岩岩的心百感交集,打电话给那个姐姐,姐姐说,“马上快过年了,你的家人都不在伊吾,这些天给我们教歌也累了,姐姐给你一点我们家里准备的年货,怕你不拿,就说回去再打开……”时至今日,每当她想起这件事时,她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叹。
搞活“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自“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开展以来,歌舞团就承担了全县各机关单位的“一家亲”联谊活动的演出任务,每当接到演出任务时,作为团长的她亲力亲为首先看演出场地和音响设备是否具备等,撰写主持词、互动游戏和有奖问答环节等等,充分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演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每场演出她都亲自主持兼独唱,她用饱满的热情带领全团演员出色的完成每场演出任务,使每场“一家亲”活动都十分精彩,受到各族群众和机关单位的一致认可和点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族团结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她说她甘愿在这条路上为民族团结工作奉献青春。她要用一生的情怀为民族团结歌唱,继续扎根基层服务各族群众,为广大的百姓送去精神上食粮,以一名优秀党员要求自己不负人民、不负组织。
诚实守信
吴新华
图片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吴新华,男,汉族,群众,1973年9月出生,哈密市江苏商会副会长、哈密市慈善公益协会副会长。
诚信经营,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吴新华于1997年3月创办了哈密市海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名守初心、有担当的企业负责人,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从不拖欠款项和员工工资,累计纳税500万元以上。2013年6月创办哈密市润口肥牛火锅后,他立足打造新疆鲜牛肉火锅品牌,带领32名员工传播新疆本地鲜牛肉品牌文化,让更多人享受舌尖上的美味。2020年1月,他立足传承新疆羊肉串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践行宣传大美新疆的初心筹备创办巴伊牧新疆烧烤品牌,让本地人和来哈客人吃上真正的新疆羊肉串,把新疆哈密本地巴里坤羊肉做成品牌,对肉质严格把关,保质保量,通过羊肉串带动本地牧民的畜牧业,并推向全国,为52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以身作则,常年帮扶困难群众。作为一名有责任、有热心的社会人,吴新华一直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自担任哈密市江苏商会副会长以来,他积极参加江苏商会的各项工作,每年购买江苏商会扶贫对象沁城乡芨芨台村村民的农副产品数十万元、参加商会各种公益捐款2万元以上。担任哈密市慈善公益协会副会长后,他又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提出实施“每卖出一串羊肉串向慈善公益捐出0.1元”的公益活动,每年捐助贫困对象累计捐款10万元以上;2014年至2020年,每年对水滴筹等各类需要捐赠对象捐赠1万元以上。吴新华率先垂范,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哈密市大小超市保障物资供应。
吴新华是众多优秀企业负责人中的一员,他经常对员工开展服务培训,从餐饮选材、员工文明礼仪到就餐环境、诚信经营,注重质量、提升品质,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