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日地方政府“拼经济”:立军令状发重磅文件、项目集中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份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除浙江和吉林外,安徽省在“新春第一会”上强调,对待企业要一视同仁,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建议直达机制,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新招大引强赛马机制,用真金白银的项目说话,推动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记者 辛圆

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布重磅文件、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1月28日,农历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地方就吹响了稳增长“冲锋号”,希望以此提振市场信心。

据南方网报道,1月2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省内21个地级及以上市的市委书记悉数立下“军令状”。例如,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表示,该市计划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表示,2023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制造业重镇佛山提出,确保GDP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15%、进出口增长5.5%。

同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指出,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改革攻坚,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突破,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此外,据《吉林日报》报道,1月28日,吉林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会议提出,全省将努力放开一切束缚干部思想解放的条条框框,放宽一切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限制,放掉一切影响市场活力的禁锢,放活一切促进创新创业的创造因子,放大一切对外开放的有利优势。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自去年年底新冠疫情防控方案大幅度调整以来,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已成为全年的核心基调。各地在开年第一天的举措,既反映出地方政府恢复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也表明了其趁热打铁的态度和执行力的果断。

经济学人智库经济分析师徐天辰补充道,各地稳增长举措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伤疤”愈合,以政策优惠帮助经济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和信心,更好地把握后疫情时期的发展机遇期。

“结合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一方面,疫情防控优化后,居民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下降,束缚消费投资的硬制约已经大大松绑;但另一方面,先前疫情的经济影响仍未完全退却,给不少经济主体留下  ‘伤疤’,复苏的根基并不牢固。”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份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除浙江和吉林外,安徽省在“新春第一会”上强调,对待企业要一视同仁,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建议直达机制,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新招大引强赛马机制,用真金白银的项目说话,推动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徐天辰指出,伴随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旧有的要素禀赋如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都在消退,提升软环境愈发成为维持增长动能的关键。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已经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关键要求。

他进一步表示,站在地方招商引资的层面看,各地对于优质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在财政压力未来势必上升的背景下,简单粗放提供财政激励的可行性正在下降,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激励企业长期留在一个地方。

付一夫也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提振经济意义重大。在公平公正、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之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将更为清晰,各类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低,且市场运行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积极的预期,如此有助于充分激发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

他还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各地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涌入聚集,从而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提质增效以及产业的升级,为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一些省份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举行“誓师大会”,但在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发布了重磅文件,为经济发展发号施令。

上海市政府网站1月28日发布《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进一步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

辽宁省政府网站同日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从加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消费复苏回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等七个方面提出27条具体措施。

另外,江苏省政府网站当天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涉12个方面共42条政策措施,包括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零售、仓储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安排9000万元省级文旅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数字文旅等项目,促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

还有不少省份和城市(区)在节后第一天举行了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总投资金额在几百亿到上万亿元不等,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

据《河南日报》报道,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火热启动,3325 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其中,“开工一批”项目1271个,总投资1.6万亿元,年度目标6896亿元。

陕西省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于昨日开工,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年度投资2277亿元,同比增长21.6%。项目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

云南省召开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据《云南日报》报道,一季度,云南全省计划开工项目675个、总投资19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4亿元。其中,能源以外工业项目228个、能源工业项目61个、农业项目268个、数字经济项目32个、文化旅游项目86个。

除上述地区外,雄安新区、南昌、上海杨浦区也在当天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