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流浪地球2》:文明的未来之路,也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这是《流浪地球2》中MOSS的台词,不过展开一点说,不仅仅是命运,文明的未来,也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电影本身已经无需多言,体现了华语科幻类作品的格局、视野和情怀。东方“安土重迁”的传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中国人面对地球灾难,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共济天下。
从家庭悲欢拓展至整个全人类,将地球人类的命运与个人家庭紧密结合,这是从第一部就延续的理念,当然还有刘培强与moss(550W)的第一回合交手,那种独属于人类的“非理性”选择,与人工智能的冰冷“理性”,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片
太阳危机,带上地球一起走!目的地是4.3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α比邻星系。如此设定,都代表了一个观点:华夏几千年农耕文明体系下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纯正派”立场,也是我们(至少是这部电影)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辨:
★地球文明用最后一息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出去,人类和地球一起迈向宇宙几千年后,可能成为我们现在完全想象不到的形态,但也可能仍如今日。人类可以构筑5000年文明,依然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将文明延承下去。
所以,《流浪地球2》,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抛去“给地球装上行星发动机”的个性化设定,容纳于其中的科学幻想,体现了作品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不仅是立场问题,还涉及到哲学、道德和价值观层面。
图片
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跳出电影,跟大家聊聊人类文明未来之路的话题。
《流浪地球2》的主题,是非常典型的“纯正”观点,也是涉及到人类未来文明科幻作品中的一个派别,或者是一种倾向。
举个例子,想起了之前玩过的一款策略类游戏——《文明:太空》,该游戏不算成功,由于俺是“席德梅尔文明系列”的粉丝才关注到它。
图片
游戏性一般但设定出色,游戏背景值得一书:
地球遭遇资源、战乱等危机即将完蛋,人类不得不选择殖民外太空(目的地与《流浪地球》一样,是半人马座α),到达一个地貌环境以地球大相径庭、并充斥着大量外星虫族的殖民星球,在经历了前期的发展稳定下来之后,游戏中段,玩家将有三种发展路径可以选择:纯正、和谐、至高。
三种倾向很有代表性,也是当代科幻电影里对未来期许最为常见的三种发展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片
纯正:故乡种田流
“我每天都能想到地球……开辟新世界很难,所以我们必须同心协力。”
“纯正”就是地球派,在游戏里就是保持着人类传统的发展趋势,最后可以把殖民星球改造成地球生态。
以此为观点的科幻电影代表作,除了《流浪地球》,还有《星际迷航》。
图片
《星际迷航》的世界观,在“曲速文明”下银河系被划分为四个象限,并且成立了星际联邦,其中核心就是地球。
从小说到剧集再到电影,《星际迷航》的故事可以归纳为探索、发现、战斗、结盟,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地球万众一心,全宇宙建立家庭”的体系。
所以,《星际迷航》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邪对立,只有立场不同之分。其中的战斗是以征服对方势力为目标,目的是建立人类文明“暴政”——把地球的文明撒播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身处哪个象限,是瓦肯人、克林贡人、还是罗慕伦人,最终都要与人类文明建立联系。
图片
而生活在第四象限,严格奉行虫巢意识的半有机物半机械的生化人种族“博格人”,由于道德观和生存理念与人类文明有着极大冲突,所以才成为《星际迷航》系列中最大的反派,形象上也被塑造为丧尸一般的存在。
说白了,“纯正派”就代表了传统,也是最怀念故乡的一个派系。永远不忘地球上美好的事物,不忘故土和祖先对我们的馈赠。游戏里也是相对中庸的发展模式:老老实实开荒种田+消灭外星虫子+生态改造。
《文明:太空》里,“纯正”倾向的胜利方式是“应许之地”,即达到一定等级之后,开启星际之门,将更多流落在外的地球老乡带到这个新世界,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以后这里就是“新地球”了。
图片
可见,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外星的地球人,从道德观,形态到思维模式,从始至终都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人类模式。地球文明拓展至外太空,殖民者在外星披荆斩棘,终于建立更璀璨的地球文明。
而《流浪地球》这种把地球装上发动机一块带走的方式,更是最为“纯正”的地球派代表。
PS,“纯正”派科幻作品鼎盛时期是上世纪50-70年代,严格意义上说就是冷战时期,很多科幻作家就把自己对和平世界的向往寄托在文学作品中,比如《星际迷航》小说中的世界就是一个繁荣昌盛,生生不息”的文明乌托邦世界。
图片
如今这样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少了,倒不是因为过时(大部分人对未来的期许依然是这样),而是为了制造更多戏剧冲突,科幻作品中往往会呈现一个跟我们预期不一样的未来世界,说白了就是猎奇效果,也就有了如下两种倾向。
和谐:适应进化流
“我们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拥抱你的新环境并接受一切”
“纯正”是外星派,在游戏里是人类与外星融合,适应外星的生态系统,最终变成半人半外星的生物,相当于变异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很难适应,或者很难被称为地球人。
代表作科幻电影,当然是《阿凡达》喽。
图片
詹姆斯·卡梅隆打造的《阿凡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阿凡达星球。无论是第一部的森林,还是第二部的海洋,电影的核心观点就是“万物有灵”。
比如灵魂之树爱娃,就是潘多拉星球的神经网络,凝聚着万物的力量,是纳威人的信仰图腾。而人类主角杰克·萨利来到这里之后,是要通过阿凡达技术,努力适应这里。
如果说《阿凡达》的关键词是适应,《阿凡达2》就是“抛弃”。片中杰克·萨利彻底融入纳威人体系里,基本跟人类毫无关系了,甚至还产生了不共戴天之仇。
人类抛弃了过去,也抛弃了几千年来积累的很多传统观念。所以保守者称为《阿凡达》为“人奸电影”。
图片
但“抛弃”这个词有些偏激,咱们换一个词——“适应”。
“和谐”派的观点很简单,并不是主动谋求与外星融合,而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这样。《文明:太空》的世界,殖民星球上有大量敌对的虫族,包括可以掀翻载具的攻城虫,还有随处可见散发有毒气体的沼泽地,玩家接触到这些气体会“掉血”。
为了生存下去,“和谐”选择了外星生物融合来适应环境的道路。其中包括改造自己的呼吸系统,可以自由呼吸外星空气,以后遇到沼泽气体非但不会掉血,还会“疗伤”涨血。
面对随处可见的虫族,人类选择和谐共处,改造自己的基因序列,与虫族建立桥接。融合之后虫族非但不会攻击你,还会与你一同保卫殖民地,后期甚至还能建立一支虫族大军,指挥巨大的攻城虫摧城拔寨。
图片
《文明:太空》里,“和谐”倾向的胜利方式是“超越胜利”,即达到一定等级之后,建造生命之花,彻底唤醒星球的中枢系统,与新家园完全融为一体,而作为地球人的属性,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归根结底他们依然是人类的后裔,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或许形态已经完全不同,思想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但人类这一存在必将继续生存下去,在宇宙的人类后裔,不断适应环境,超越自己,将自己“进化”到更高境界。
PS,想到了《异形》,不就是这样吗?异形的幼体“抱脸虫”以宿主为载体,会入侵宿主的基因系列,进行自我DNA优化改造。异形诞生之后,会具备宿主的生理特征,以便适应新的环境。宿主什么样,异形就是什么样子。
图片
这样不断适应、不断进化的方式,是异形作为一种生物兵器的可怕之处。
至高:解放思想流
“生物学是熵,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混乱?人与机器之间的选择是错误二分法。”
“至高”是智能派。在游戏里来到外星的人类殖民者反思了在地球的过去,得出结论人类需要更加严格的监控和引导。简单的说,就是抛弃有机体,把人变成半人半机器甚至完全的机器人(变形金刚?)。
图片
如果说“和谐”倾向还有一定人类基因在其中,还记得起是地球的后裔,那么“至高”就代表了对人类、对地球的完全背离。
这类代表作科幻电影,就是各种人工智能危机或赛博朋克的科幻片,从《终结者》到《机器公敌》,还有《人工智能》《银翼杀手》这样的“存在主义”电影。这些作品就不展开了,单说《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派。
本片“数字生命派”就是非常典型的“至高派”,核心观点有两层。
★其一就是“肉体不应该束缚灵魂”,用片中MOSS的话来形容,“生命不仅只有一种形式,躯体束缚了人类的视野。”
图片
在茫茫宇宙的星辰大海里,人类的肉体被认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机体的人类太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才要——
用机械或智能代替不适应环境的人体器官,以让人类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也不再是原始的“分解食物产生化学能”,而是直接利用原子能和太阳能;过去人类肉体缓慢且伴随着不良畸变和病变的进化过程,也会被智能技术所取代。
这样的存在对于当下的人类来说诱惑多多,比如肯定是永生,比如对资源消耗小的多(不用吃饭你怕不怕),如果不是集体意识,个人依然能保持独立与个性,简直未来人生的赢家。
图片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至高/数字生命派”的第二层观点——对传统的反思,对“人格”的背离。
《流浪地球2》中MOSS列举了从2044年到2078年的各种危机,得出的结论“人类敬畏历史,却轻视未来……生存在的最大障不是弱小,而是傲慢”。
意思就是,当科技进化到一定程度,回首地球文明,依然是固守“落后”的理念。正因为落后的观念,才导致人类互相内斗,遭遇能源危机,最终亲手破坏自己的家园。
图片
所以在“至高”倾向路线下,人类会解放思想(与机器融合),且反思过去,代表了文明进步中不断的自我否定,直到最终不再以延续人类文明为己任,甚至要否定过去的人类,从而建立全新的智能文明:
“至此,所有旧版本的人类将不再被支持”。
《文明:太空》里,“至高”倾向的胜利方式是“解放之门”,即达到一定等级之后,建造时空穿梭门,派遣机器人军团回到过去混乱的地球,消灭有机体(人类),拯救地球,把地球变成“赛博坦”。
开拓和延承文明的人才能被称为人类正统,以《流浪地球2》里刘培强那句“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的观点,至少在很多人眼里,“至高/数字生命派”已经不能算人类了。
图片
PS,“数字生命派”还有另一个隐藏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
“思想,并不是来源于大脑的运作,而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就是哲学上的二元论学说,意识与肉体是两个独立的存在,同时也捎带着一点神学的观点,说白了就是灵魂出窍。
电影中这一派的观点就有点像《超能查派》或约翰尼·德普的《超验骇客》了,二者的主题,都是把人类的意识传输到机器人/服务器上,从而以另一种形态延续生命。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灵魂附着在一个机器人身上,这也是《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等片的观点。
图片
由于过于晦涩和神棍,《流浪地球2》在这方面并没有深挖,而且将其统一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选择上。
未来的选择
我认为《流浪地球2》作为第一部的前传,最特别之处就在于此——对人类未来之路的选择和思辨。这是当代科幻电影很少涉及到的内核。
图片
从古至今,每个文明的诞生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文化还是习俗,有着鲜明的差异。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越到现在,差异越小,时至今日,一度有了“全球化”的趋势,表现了人类文明殊途同归。
所以在很多科幻电影里,对未来的描述无论是悲观还是光明,大多数都是“铁板一块”——文明发展的趋同性。但是现实的可能性则是,在未来人与人的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与科幻电影里的描述完全相反。
无论是《流浪地球2》还是《文明:太空》,初始阶段都是有着相同目的性、彼此差异很小的人类。前者是地球联合政府,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都在一起;后者是开到外星的地球殖民者,独在异乡为异客,此时大家都是朋友。
图片
然而在涉及到未来路径的生死存亡之际,各方势力都是出于善意的目标做出的选择,反而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却走上完全不同甚至彼此无法理解和接受的道路。
《流浪地球2》里刘培强和图恒宇就是典型的例子,代表着实体文明与数字生命的冲突。实际上电影也用对未来发展的不同观点,影射当下的意识形态。可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会产生对立姿态。
当然作为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最后胜利的是“流浪地球计划”。
图片
《文明:太空》也是如此,三种倾向纯正、和谐、至高,分别象征了20世纪的三大意识形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独裁),不同道路上的人们打的你死我活,都想让自己所走的路成为人类文明唯一的康庄大道。
游戏到了后期,选择不同倾向的势力会互相指责。
纯正派认为其余两种都“不配为人”,至高派和和谐派眼中的纯正派则是观念过于陈旧、思想太老土,纯正和至高都diss和谐派跟虫子融合过于变态,和谐派则回怼他们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入侵者……
图片
这里再多说一嘴,基于游戏体验,《文明:太空》里纯正派的打法比较传统,而其余两种路线,前期都是异常困难。
★比如纯正派,人类建立殖民地之后要开荒,清除掉虫子巢穴和沼泽气体;但这些零碎对于和谐派的未来都是宝贝,所以和谐派前期尽量少清虫,意味着玩家前期要硬着头皮顶着虫族对你的轮番进攻,等到融合科技研发出来之后,它们才不会进攻你,撑过了前期,后期你就牛逼了。对方势力来犯的时候,有时候都不用你动手,你一帮“好邻居”上去就把丫围了……
★至高派也是这样,这种路线是需要大量科技点数的,最传统的“种田流”对你来说比较纠结,因为后期田地对你来说就没用了,使得会浪费很多科技点数,升级慢。但前期如果光搞科技研发,不种田人口上不去,养不起部队,有时甚至连虫族都打不过,估计发展到一半你就挂了。但如果到了后期,那是相当厉害,无限动力的天使机甲,摧毁一切……
图片
《文明:太空》的游戏性和打法体验,也代表了当下我们对三种不同路线的观点,想要扭转人类当下的传统理念,必将要经历大量阵痛的转折期。
回到《流浪地球2》,其实无论是刘培强还是图恒宇,人类实体文明和数字生命之间的博弈,如同片中那一次擦肩而过,他们各自的故事线,都承载了科幻作品中的深度与广度。而无论哪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不同,都意味着人类文明将开启新的纪元。
图片
《流浪地球2》通过这个故事,构建的不是波澜壮阔的未来星际帝国,而是给观众揭开了未来面纱的冰山一角,具体的路线,还有我们自己去探索。
彩蛋,二刷发现几个细节
小弟我是航空迷,特别关注了人类飞机大战无人机场面,几乎集合了各国现役四代半和五代机,除了歼-20(电影中改成了垂直起降,而双座型歼-20现实里已经有了路透,只是还未正式曝光),苏-57,当然还有F-22,以及发现了法国的阵风。但没太看清是否有欧洲“台风”战斗机。
图片
其中齐射导弹一幕,歼-20发射的是PL-10,苏-57发射的是R-77,都是各国招牌近距格斗弹,非常考究。
两场近防炮扫射场面(打无人机、打陨石),同样也是集合版。至少我看到了我国的1130近防炮、美国的“密集阵”、俄罗斯的AK-630。
图片
片中两位最喜欢的角色——沙溢饰演的张鹏,以及宁理饰演的马兆。尤其是后者,二刷之后我认为该角色深不可测。
比如他与图恒宇都是同一个研究所的,最初都是研发数字生命的;以及他最后那个“无穷大”的符号。该角色大部分时间都喜怒不形于色,说话语调(跟机器人一样)非常快,以我们对宁理老师的了解,这绝对是故意演出这种效果的。片中马兆也说了数字生命“不是终止,是法律意义上的永久禁止”,明显就是话里有话。
图片
所以我认为该角色肯定不止表面那样简单,他跟moss有没有联系,最后敲门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只能等后续作品揭晓了。
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因为开车不专心(一边开车一边回头跟家人说话),导致出车祸,酿成惨剧。但凡有因就有果,这处情节,是第一部名梗的出处: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