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热映,十堰这里住着岳飞的后代

《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响彻千年的宋词《满江红》冲上微博热搜,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岳飞是家喻户晓的爱国民族英雄,是宋朝光彩夺目的将星之一,深得军心和民心的统帅。他短暂的一生,一直忠实地履践着背上“精忠报国”的誓言。

岳飞曾在湖北屯兵7年,后来他被追封为“宋岳鄂王”。专家认为,其后裔在我省以及我市各地生活。亦有人说,880多年前,岳飞曾在十堰亲征。

岳飞曾在十堰征战?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在鄂州(今武汉武昌)登上黄鹤楼,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表达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强烈心愿。

史料记载,岳飞一生中曾有7年时间屯兵湖北。岳飞在湖北驻守期间,曾在全省多地亲征。历史上,郧西上津、湖北口等地曾被金人控制。南宋时,金人多次侵略商洛和上津,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部将王彦收复上津。次年,金兀术派人求和,划金钱河上游鹘岭关为两国分界线。而湖北口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传岳飞曾在此血战。

此外,根据我国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的邓广铭所著《岳飞传》一书来看,书中也记载着1136年岳飞当时直捣中原,“岳飞改任湖北、襄阳两路(襄阳路不久即改称京西路)宣抚副使,进驻襄阳,作直捣中原之计。”由此可见,岳飞或其部下是应该到达过丹江口的。

从岳飞1136年出兵路线来看,当时他与部下沿汉水到达今老河口和丹江口两市,又沿着丹江、淅水进军栾川、商州、伊阳等地。不过遗憾的是,记者查阅了包括《同治郧阳府志》在内的众多资料,并没有岳飞亲征的记载。那么,岳飞到底是否曾在十堰征战呢?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岳飞研究会副会长孙君恒曾表示,岳飞戎马一生,在很多地方都曾征战,即便来过十堰也不足为奇。

从目前已有史料可以佐证的是,无论是其亲自来,还是安排手下人来,岳飞和十堰都有着一定渊源。

十堰多地跟岳飞有关

岳飞以武昌、襄阳为基地,在湖北进行了有名的三次北伐。他在湖北期间,建立了巨大功勋,后来他的最高封号便为“宋岳鄂王”(系被追封)。

可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最终却被迫害致死。在其遇害后,湖北的老百姓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这位大英雄。时至今日,在我省还有十余处与岳飞有关的遗迹,包括黄鹤楼公园的岳飞亭、武昌忠孝门,汉口还有岳飞街。

就连十堰,也有岳飞庙以及与岳飞有关的地名。张湾区西沟乡岳竹村村民介绍说,相传南宋时期,岳飞曾带领部队在岳竹村里安营扎寨,并依据险要地形与敌人鏖战,屡战屡胜。当地人为纪念岳飞的功德,把这里取名岳住关,后来,又误传为岳竹关,“岳竹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岳竹关附近的岳飞庙遗址。

从该村十竹路岳竹关隧道一侧出发,沿着一段荒草丛生的废弃道路步行约一个小时,来到一处狭窄的垭口,就是岳竹关。紧挨岳竹关的岳飞庙遗址,占地约500平方米,只剩下残砖剩瓦,不过基址尚存。

岳飞庙遗址发现的石碑构件。

有老年村民回忆,岳飞庙占地约300平方米,分为前殿、后殿,庙里还有很多泥塑、石雕而成的神仙人物……以前,道路就在庙前,因此南来北往的路人、香客很多。随着岳竹关隧道竣工,岳飞庙前的道路彻底废弃,这里仅成为当地少数老人的回忆,鲜为人知。

岳竹村的很多地名,与岳竹关息息相关,如位于该村的岳竹关隧道。

2016年,在湖北省首届“最美地名评选和地名故事征集”活动中,岳竹关被我市民政部门提名为“最励志地名”向外界推荐。

此外,在竹溪蒋家堰镇,有个村子叫岳王村。资料记载,这个村子的命名跟岳家军曾在此作战有关。另外,竹溪还有岳王庙(也有说叫“药王庙”)。那么,这个庙宇是否真和岳飞有关系?遗憾的是并无非常详实的史料。

十堰这些地方住着岳飞的后代

史料记载,岳飞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和岳霆。岳飞被迫害致死后,部下逃回九江,连夜带着他的5个孩子逃亡。传说与家谱印证,岳飞幼子岳霆的后人,在我市多地均有分布。

岳喜耀抱着珍贵的《岳氏宗谱》,高兴地说:“我是岳飞后裔。”

张湾区黄龙镇有个地方叫岳家堡,当地岳姓族人流传,他们是岳飞的后人。为了找到证据、续修宗谱,退休的岳喜耀走访了黄冈市黄梅县、郧阳区、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等地的岳姓人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郧阳区叶大乡王良河,他寻访获得一套《岳氏宗谱》(共14本)。这套《岳氏宗谱》记载了岳氏后人从武昌到九江、黄梅,再迁徙到十堰的过程。

这套《岳氏宗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楚记载了岳飞后人的迁徙过程。

在竹山县境内,岳霆的后裔主要分布于秦古镇小河村及竹坪乡安河塘村等地。县城居住的岳姓中,也有居民是由上述两乡镇迁入。这支岳霆后裔系岳飞第二十一代孙岳秀之后代。而竹溪县境内居住的岳霆后裔主要分布在蒋家堰镇,居住约百户,人口400余人。

清朝嘉庆年间,上述两县岳霆后裔从湖北黄梅大河铺,携家谱、带家眷迁往竹山县秦古镇,家谱仍保留至今。在《岳氏合族家谱》的家谱中,记载有宋朝勅命、圣旨赋诗、王侯行略、上章跋叙、追復溢议、赐溢谢表等。

此外,根据《岳飞家史考》等有关记载,除了岳飞后裔迁入上述两地外,房县、郧县(今郧阳区)也有其后裔。大约在清末,二十二代世孙岳成、岳永忠、岳永谋、岳永吉、岳永祥等迁入房县。清中晚期,十九代世孙岳开智、岳开信迁入郧县等地。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

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报效国家

(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