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香港女子拿BNO护照移居英国后选择自杀:为省钱每天只吃一顿饭

图片
“何宜琼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陈佳莉
出租屋的马桶又堵了……
这似乎成为压倒何宜琼(音译,Yee-King Ho)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香港移居伦敦7个月后,她选择了自杀。在那间每月900英镑(约合7527元人民币)租金的出租屋内,一个年仅2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几天后,单位同事发现何宜琼一直没来上班,电话才打到她身在香港的哥哥何耀恒那里。
预感不好,何耀恒马上联系了妹妹的合租室友。
噩耗传来,何耀恒一个激灵:妹妹早前向他发出的“求救信号”,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图片
每天只吃一顿饭
2022年4月,在拿到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签证后,何宜琼独自一人前往伦敦。
彼时,她对新生活期待满满,在英国生活5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
现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击。
伦敦西南部的里士满,房租高得离谱。每个月900英镑的房租,连一个带独立卫生间的主卧都租不到。
在一家致力于宣传女性教育的慈善机构,她谋得了一个职位,勉强付了房租,生活得紧巴巴。
远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根本不会想到何宜琼在伦敦的窘迫遭遇。毕竟,她一直是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何宜琼有着光鲜的履历。
她2017在香港读完大学后,留学日内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又在香港红十字会担任国际救济服务干事两年。如今,靠着自己的拼劲,她才成了半个“伦敦人”。
但只有何耀恒知道,妹妹在伦敦的生活并不开心。
“她在2022年9月7日就向我提到,自7月以来,她担心自己的收入无法维持在英国的生活,这让她觉得非常沮丧和无助。”
“合租房卫生间脏乱差,也让她无法忍受。她甚至一步都不想走出房间。”
“她说自己怀念原来的生活,眼下的状况让她焦虑、失眠、脱发,工作不在状态……”
何耀恒回忆妹妹跟她抱怨的那些点滴,桩桩件件都透着“绝望”。
让何耀恒感到最痛心的是,妹妹死后,他在妹妹的笔记本上发现了一份账单,详细记录了她每天吃饭的花费。
为了省钱,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在崩溃的边缘,何宜琼也想过自救,还预约了心理咨询师,时间就在她自杀之后第4天。
可惜,这4天她也没能熬到……
图片
·何宜琼资料图片。
事后,何耀恒给妹妹写了一封信:
“致我的妹妹:
我对你遭受的压力和痛苦感到非常抱歉。我在你死后才知道这一切,多么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悲剧,但已经太晚了。我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并遵循你的意愿来照顾我们的父母。
我希望你现在在天堂,在一个更好的地方,没有任何痛苦、压力和比较,只有自由、快乐的生活。”
何宜琼的验尸官对事件深表同情。他说:“我知道一个年轻人只身来到伦敦这样的城市生活,该是多么困难。我非常遗憾,她在英国度过的这段时间显然是不快乐的。不幸的是,这是很多伦敦的年轻人正在面临的问题,低工资难以支付房租和吃饭的费用。”
图片
·英国《镜报》对事件的报道。
图片
BNO是什么鬼?
原本前途大好的女孩,被现实拖垮。而那本把她带到伦敦的BNO护照,或许是噩梦的开始。
BNO的法律渊源可追溯到1984年12月19日的中英外交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即获得中国国籍,原“英国属土公民护照”自动作废。
备忘录签署后,英国随即修订国籍法,给香港居民量身定做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也就是BNO护照,并在1987年7月1日开放申请程序。
这个护照,只能当作旅行证件用,不提供英国居留权和公民权。
“中方当时同意BNO护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照顾英国的‘面子’和香港居民的‘里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向《环球人物》记者解释,BNO是英国给予特定条件下的香港居民的一种身份证件,是对原来的“英国属土公民护照”的替代,因应的是香港回归带来的新宪制秩序与居民身份的变化。
BNO之外,英国政府仍然不断搞出各种小动作。
1990年,英国政府违背承诺,制定实施了更加激进的“居英权”计划,单方面赋予22.5万名香港同胞英国公民身份。
那次瞄准的纯粹是精英人士。
田飞龙表示,BNO是英国给香港居民的“大众护照”,而“居英权”则属于“精英护照”。
30年后,英国政府又闹出更大的幺蛾子。
本来按照备忘录约定,BNO护照的办理截止到1997年7月1日。1997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香港人,申领的是香港特区护照,而不是BNO护照。
然而,2019年,在“乱港风波”愈演愈烈之际,英国出台新规,给BNO护照“加码”。
按照新规,从2021年1月31日起,持BNO护照者不仅可以申请签证进入英国,还可携带直系亲属,包括1997年7月1日后出生的子女,这些子女可以在居住满5年后申请永久身份。
“英国此举针对的就是香港国安法,企图为那些所谓‘忠诚’英国的香港居民,提供一条看上去能合法入籍的通道。”田飞龙表示。
何宜琼正是借助这条新规,坐上了通往伦敦的“快车”。
英国政府违反备忘录约定,且粗暴插手中国香港事务,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中国政府宣布于2021年1月31日起不再承认BNO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出台后,BNO在大陆及港澳成为法律上的‘废纸’。”田飞龙说。
图片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针对英国BNO新政建议:“中国政府可以好整以暇(指从容不迫)宣布新政策,要求参加这计划的BNO持有人在英国国籍和香港居留权之间二择其一。”
图片
“移民的骗钱套餐”
然而,受蛊惑的人不在少数。
据英国内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有超过13万名香港人通过BNO新政入籍英国,其中69%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90%以上是专业人士或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
这些人像何宜琼一样,学历、能力样样不缺,却对英国充满幻想。
一落地,他们就傻了眼。
田飞龙表示,这些申请进入新BNO序列的香港人,需要付出5年的生存成本和风险,到期也未必一定可以获得公民身份,其实质地位类似“难民”,毫无尊严和具体保障可言。这种入籍程序带有明显的“欺骗性”。
据《南华早报》报道,截至2021年8月,新政实施半年后,仅有18.5%的移英港人找到了全职工作。但他们大多都放弃了原先的专业和光鲜体面的职业,从事体力劳动。
美国CNBC新闻网2022年3月报道称,英国内政部调查结果显示,香港BNO持有者移民英国不仅成本高,而且大部分人过去后被“大材小用”,只能暂时从事低技能工作,甚至无法享受社会基本福利。
图片
·针对英政府炒作的BNO护照新政,香港市民Penny在网上发表评论:“这绝对是一个移民的骗钱套餐!”
何宜琼自杀案之后,做市场公关的刘女士在个人社交网站写道,她在2021年12月和男朋友一起移居伦敦,看到身边很多港人移民过来之后生活窘迫,无法担负高昂的生活开支,还需要应对文化差异,“何宜琼面临的境况只是冰山一角”。
被压力拖垮的,也绝不止何宜琼一个人。
2022年5月,英国港侨协会发布针对港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58位受访对象中,接近九成持有BNO签证,其中18.9%的人已经出现明显抑郁症状,25.8%的人有明显焦虑症状,另有23.8%的人有明显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症状。
事实上,BNO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
田飞龙表示,根据香港出入境机关有关统计及香港智库报告,新BNO申请数在初期增长后已呈现下降趋势,其吸引力和可持续性屡遭质疑。
同时,一部分知难而退的新BNO群体已经开始“回流”香港。
田飞龙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向好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具体呈现,新BNO的吸引力长期走衰的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人们希望,何宜琼的悲剧不会再被复制。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睿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