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检测是智商税吗?儿科医生:不是,这些情况需要测

在大街闲逛的日子里,我发现街头有项福利——全自动智能骨龄检测仪。
图片
图片
相比于以前药店门口测孩子缺钙的小机器,这个仪器看着明显就大气很多,把左手放上去,录入一些基本信息,5分钟不到就自动出具了骨龄报告,还标有预测的成年终身高。
不用去医院人挤人,还不用花钱,就能预知身高,多好的福利啊!但这免费的骨龄检测是否又是一项新的智商税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
什么是骨龄?
以下是教科书上的原文,通俗点就是:骨龄是骨骼的年龄,用来评估骨发育的程度。
咱老百姓说的“你几岁了啊”,说的是“实际年龄(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而评价人的身体成熟度还有“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龄”、“骨龄”等方式。
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成熟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于是专家们提出了以上概念来评价个体的发育年龄。因为只有骨的发育贯穿了全部生长发育期,所以骨龄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式。
灵活的手腕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骨化中心,可以反映全身骨发育的状态,通过X射线拍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检测十分快捷方便,所以又以左手掌及手腕部的骨龄最常被使用。
测定骨龄的方法有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和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等,临床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下图为G-P图谱法的部分代表)和TW2(TW3)评分法,而免费的骨龄检测是使用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自动得出的骨龄。
图片
图注:上图为G-P图谱法中掌指骨的部分骨化中心出现年龄。
籽骨,男孩13岁出现,女孩11岁出现;豆状骨,男孩10岁出现,女孩9岁出现;指等宽,指骨的干骺端与指骨宽度相等的年龄,男孩8岁,女孩7岁;指骨干骺端,男孩16岁闭合,女孩15岁闭合;腕骨干骺端,男孩15岁闭合,女孩13岁闭合。
拍了骨龄真的能预测成年终身高吗?
是的,可以做预测。
预测成年终身高的方式包括B-P法、TW3法、CHN法等。
骨龄是评估骨的成熟度,它能评估个体生长潜力和性发育成熟的趋势。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反应出个体发育水平和身体成熟度,确实可以根据骨龄来预测成年终身高。
但是,也只是预测而已,实际生活中个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调控过程。
所以只通过一次的骨龄来预测成年终身高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一般来说,个体越接近成熟,预测越准确。反之,孩子越年幼,预测准确性越差。这就像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孩子,预测他将来上清华的可能性有多大一样。
此外,骨龄检测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性发育障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软骨发育不良等。而且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还起到指导用药调整的作用。
从这几个层面来看,骨龄检测确实非常实用而有必要,但骨龄检查毕竟是帮助临床工作一种医疗手段,并不是一种潮流。
哪些情况是需要测骨龄的呢?
1. 矮身材的孩子
一种矮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2个标准差)。点次进入卓正医疗家庭档案,免费使用生长曲线。
另一种矮是指预估成年终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父母身高的平均值±6.5cm)的孩子,比如姚明的女儿如果身高170cm那也是矮。
遗传靶身高有上下波动的预期范围,准确的下限值需要校正后计算,通常低于遗传靶身高1个标准差需要关注,建议面诊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
2. 性发育提前的孩子
女孩7.5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女孩:乳房增大→阴毛生长→外阴变化→腋毛生长→外阴白带样分泌物→月经来潮
男孩:睾丸增大→阴茎增长→阴毛和腋毛生长→变声、长胡须、长喉结→遗精。
图片
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孩子青春期发育秘密
3. 性发育落后的孩子
女孩13岁、男孩14岁完全没有任何第二性征出现,需要警惕性发育障碍、性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此时骨龄是衡量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尺,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价值。
4. 身高增长速度异常的孩子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减慢,身高曲线进行性下滑,偏离遗传轨迹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行骨龄评估。而在不合适的时间出现生长加速也需要关注,必要时也需要行骨龄评估。
5. 无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
临床上将出生时身长和/或体重小于同种族、同性别、同胎龄宝宝的第10百分位的孩子称为小于胎龄儿。
绝大多数(90%)这种小宝宝出生之后会出现生长加速,并在2岁前追赶到正常同龄儿水平或追赶到符合家族遗传的水平。
但有约10%到2岁仍然不能追赶到正常水平,这部分孩子后期持续矮小,成年身高矮,在他们成长的一定阶段会需要借助骨龄来评估生长潜力。
图片
图片
6. 特殊人群
有特殊体貌、身材比例异常、骨骼畸形、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等专科医生认为有必要时。
7. 非临床需要的骨龄检查
如司法鉴定,骨龄是测定生物学年龄的重要手段,司法中对于年龄存疑的案件可能会用这个方式来评估。特殊职业人才选拔:比如模特、运动员等。但是这些评估都需要转业人士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去分析评估。
需要拍骨龄的情况很多,但街头的免费骨龄检测是所有人都能去做的,这意味着有很多不需要拍骨龄的孩子也被拍了骨龄。
对于一个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是不需要常规做骨龄检测的。婴幼儿(3岁以内)如果没有骨软骨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疾病的征象,没有必要过早检查骨龄。
不需要拍的孩子,拍了会有伤害吗?
骨龄是通过拍X线来观察骨化中心的,家长们一般担心的是辐射问题。
拍骨龄的辐射量<0.00012mSv(毫希,辐射量单位),相当于一张胸片的1/200,相当于坐飞机2分钟、晒太阳或玩手机20分钟。详细介绍可以看这篇科普文。
图片
拍片的辐射对孩子影响大吗?如何尽可能减少伤害?
在正规医疗机构拍片时,医生们会给孩子做好其他部位的防护(穿防辐射服),进一步减少了孩子接收辐射的面积,辐射量微乎其微,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
对于免费的机器自动检测,医生们更担心的是准确性的问题。
每一个个体成熟度差异本来就很大,骨骼并不是完全按照骨龄图谱上的顺序进行骨化的,现实中存在掌指骨、腕骨发育不均衡的情况。
比如本该6岁出来的骨化中心,5岁就出来了,可是原本5岁该有的骨化中心却迟迟没有出现,机器对于这种情况判读的误差很大。
这种情况又很常见,甚至偶尔出现几张“疑难”的骨龄片,就算给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判读,可能也需要讨论,对比与随访复查,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估。
所以,没有经过专科医生校正的单纯机器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
有家长会说了,那我拿着这个再去给专科医生看。对的,没错,需要再给专科医生看!但请注意,专科医生需要清晰完整的手(包括腕部)的X线片子,只看报告单是没办法评估的。
骨龄与年龄不相符怎么办?
当拿到了一张跟孩子年龄不相符的骨龄报告,家长们都会很紧张:难道孩子的生长发育有问题?
实际上,骨龄受性别、种族、营养、健康、环境、遗传、发育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虽然有规律可循,但范围和变异很大,与实际年龄不完全符合并不奇怪。
骨龄延迟或提前分别指骨龄低于或高于平均值2SD或以上,即比实足年龄低或高约20%。这相当于:实足年龄2-4岁时,骨龄与实足年龄大约相差12个月;实足年龄4-12岁时,大约相差18个月;实足年龄12岁以后,大约相差24个月。如果骨龄延迟或提前的情况接近或超过这些参数,那么应该面诊专科医生,根据骨龄(而非实足年龄)重新计算预测身高,并继续随访。
图片
图片
哪些情况骨龄会偏大(骨龄提前)呢?
肥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性早熟、外源性性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过量的运动等可以引起骨龄偏大。
其中与大家传统观念相悖的是“胖”。我们会看到很多又高又胖的孩子,但是到了成年他们还是更高吗?这还真不好说……
近年国内外有研究发现肥胖可能引起骨龄提前,与雌激素、瘦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相关。2020年我国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检测了7062例4-18岁的儿童的骨龄,发现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的儿童骨龄提前的风险增加了5.82-7.537倍。
而骨龄提前意味着骨骺闭合得早,生长年限缩短。那么即便在某一段时期胖孩子身高与同龄儿相近甚至比同龄儿高,但成年终身高可能会受到影响,长不到遗传潜质应有的身高。
因此,胖孩子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
哪些情况骨龄会偏小(骨龄延迟)呢?
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低、骨软骨发育不良、体质性青春期晚发育(也就是通俗说的晚长的孩子)、性发育障碍、性腺功能减退等都可以出现骨龄偏小(延迟),往往提示疾病状态。
但对正常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骨龄偏小可能也意味着骨骺闭合时间晚,还有生长空间、生长时间。
综上所述,骨龄检查是帮助临床工作或者其他工作的一种正规检查手段,并不是一种时尚潮流。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行骨龄检测,需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就算是免费的人工智能骨龄检测也需要专科医生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阅片。
骨龄结果不论是偏大还是偏小,都建议咨询专科医生,综合分析,寻找原因,定期随访,并针对性治疗。既要避免没有必要的骨龄检测带来的额外焦虑,也要对有异常的情况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本文作者
| 审稿专家
| 参考文献
1.张绍岩.中国人手腕部骨龄标准-中华05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2008)[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12-418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6):507-515
5.高海涛, 李阳, 李辉. 不同营养状况下儿童青少年骨龄发育提前或落后的风险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0, 15(2):114-117.
6.Orit Pinhas-Hamiel, Doreen Benary, et al. Advanced bone age and hyperinsulinemia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J].Endocr Pract.2014;20(1):62-67
7.Klein KO, Newfield RS, Hassink SG. Bone maturation along the spectrum from normal weight to obesity: a complex interplay of sex, growth factors and weight gain[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15, 29(3): 311-318.
8.Oh MS, Kim S, Lee 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bone ag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J] Pediatr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 2020, 23(1):89-97.
|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luka   监制/耶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