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用专业和坚忍撑起重症战场上的“半边天”

护士们齐心协力给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红网时刻新闻1月31日讯(通讯员 潘峥辉)“我可以上!”“病人最重要,我们能坚守!”走进岳阳市中心医院新成立的ICU三区,呼吸机正呼呼地送气、监护仪滴滴地运行。早上8点半,刚下夜班,护士季慧、王静已经撑到了体力极限急需休整,其他护士没有片刻犹豫,主动申请顶替,冲锋在前。

ICU作为危重症患者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与重生最近的地方,也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与死神角逐,为生命承重,在这抢救生命的“主战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努力延续生命的长度,用笃定与勇气见证着生命的重生。

而ICU三区的护理团队,作为一支混编队伍,在人手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要不断攻克技术上难题,不断战胜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不断挑战体力上的极限,用弱小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在一次次与病魔最凶险的战斗中,勇敢地筑起一道道坚韧的防守线,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撑起重症救治的半边天。

组建“1+N混编”队伍

“医院要筹建ICU三区,尽快组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护理团队!”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市中心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数量随之攀升,为确保危重症患者尽快得到救治,该院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一盘棋”统筹,采取“1+N混编”措施,决定增设ICU三区。12月24日晚,护理部主任甘星亮接到通知,24小时后就要开科。

电话、信息、微信……这段时间,甘星亮的手机一直“热”着。要支援的,要调岗的,要外派的,手握全院1252名护士“大权”,甘星亮深感责任重大。她脑海里始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把现有的人盘活用活?在“非战斗性减员”与“工作量攀升”的矛盾下,她决定各院区统一调度,有ICU工作经验的支援ICU,有一线科室工作经验的支援急诊。门辅诊、消毒供应、静配、体检中心、麻醉科等科室的护士全部调到临床一线参与战斗。

在院党委统一调度下,ICU三区火速筹建。科主任由“定海神针”张成烜主任担任,护理团队由护理部副主任刘捷妤任护士长,邹明辉任副护士长。护理部发布召集令,从各科室筛选抽调30名护士,紧锣密鼓地完成筹建任务。从病房的布局、物品的申领、仪器设备的配备,小到棉签、纸张申领都一一做了详尽的计划。

搬设备、运物资、搬床,都是重体力活儿,可是工人不够怎么办?护士们就自己上,扛箱子、搬柜子、抹桌子、消毒,粗活细活一起干,大活小活一起上,瘦小的身躯爆发了巨大的能量。

抽调的护士来自于不同的专科,环境不熟悉、仪器不熟悉怎么办?教学秘书易静,想尽一切办法快速培训护士,线上线下相结合,中午晚上不分时间节点,能有空的时间全部用上,目的只有一个,竭尽所能让大家尽快掌握ICU的专科技能,吸痰护理、呼吸机的使用、VAP的预防、高危患者的评估、ICU护理文书的书写、俯卧位通气护理等操作项目逐一培训,人人过关。

ICU一区抽调的护士邓成艳、方钩沉、陈晟威、李丹,主动承担了科室的带组任务,每个人每个班采用1+N方式带领外援护士承担起了危重病人护理救治工作。

打响生命保卫战

“心率下降至50次每分,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8%,有创血压下降至70/40!18床需要抢救!”

……

1月9日早上9点,正在进行病人交接时,护士刘元奇突然一声大喊打破病区的宁静。

患者龙爹发生病情变化,主班护士李丹迅速电话通知家属告知病人情况,总务班易静推来抢救车,主管医生易巍推来插管车,助理护士白宇立即准备呼吸机管路备用。

“立即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准备插管!”医生操作的同时,护士刘艳迅速将病人床头放平去枕仰卧位,开放气道进行球囊辅助通气,医生也准备好了紧急气管插管喉镜,立即给病人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辅助通气。从病人气管内吸出大量浓痰后病人呼吸好转,看着病人氧合、血压逐渐上升,呼吸缓解,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战斗,是ICU的常态,瞬息万变的病情全靠医护人员留心观察,不能有一秒钟懈怠。在护佑患者生命这件事上,他们从未按下“暂停键”。

“ICU管理,稍有不慎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刘捷妤介绍,开科以来,科室23个床位一直是满床运行,每天至少有10个上呼吸机的患者。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治疗、呼吸力学监测、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检查、深静脉穿刺置管、吸痰、输液、输血……这些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而且行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时,病毒气溶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随时可能会被二次感染,但38名护士没有退却,相互扶持、轮番上阵、昼夜坚守。

ICU患者大部分血氧饱和度都不高,在戴着呼吸机的情况下,若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能维持在90%以上。重症肺炎患者70多岁的陈爹,体重200多斤,需要同时6名护士才能帮助他实施俯卧位通气,而他本身患有心衰、脑梗死、糖尿病、皮肤溃烂等基础疾病,护士一方面要注意他的气管道管是否打折,还要防止皮肤压疮,在病床前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

“每个患者每天吸痰要10次以上,翻身拍背两小时一次,测量血压、体温一小时一次;有的患者肠胃功能不好,伴有严重腹泻,10分钟内清洗4次……”邹明辉说,事情虽然琐碎,但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高龄失能,大小便失禁,多器官功能衰竭,多条静脉管路,多种仪器管路,行气管插管上机的患者,护理难度非常大,往往相当于10个以上普通新冠患者的工作量。护士周亮霞、刘庆恕、王铸东、彭妍言、王晓围着患者团团转,忙到凌晨两三点,才想起晚饭还没有吃。

凝聚最强战斗合力

选择了冲锋,就意味着艰辛、付出与奉献。面对比平常更繁重的工作,更严峻的状况,ICU三区的护士们全部被感染,依旧始终坚韧、坚持、坚守在岗位,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目的只有一个——将病患从危重症的死亡线上拉回来。

“我的症状比同事们轻,外面抽调的老师还不熟悉情况,科室需要我,我还可以再顶一个班。”护士罗灿长期坚守在ICU,从未有半句怨言,这次她虽然感染新冠,身体不适,仍然主动挑起大梁。

护士杨思远发烧38度,还要坚持上完晚班,护理着6名上呼吸机的危重病人。他说,只要明天退烧了,夜班接着上……

护士陈瑞、欧阳郴因身体原因才手术后不久,谢海燕腰椎间盘突出,她们还在休养期间,但是护理部召集令一下,她们也奋不顾身地加入了“战场”。

“妈妈你一定要早点回来!”最近,刘捷妤的女儿每天都盼望着她早点回去,可她总是嘴上答应着,却从未准时回过家。除了要时刻担心如何让临时组建的混编部队快速融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如何救治更多的新冠重症患者,她还要每天关注护士的心理动态,充当暖心大姐姐的角色,关注同事们有没有好好吃饭,工作上有没有困难,从而竭尽所能地帮助同事们解决难题。

副护士长邹明辉,已经在医院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疫情放开后,几乎每晚都工作到11点才回家。妻子感染了发高烧、呕吐不止,女儿也相继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症状;母亲因胆囊炎发作疼痛难忍,在医院进行手术,他都抽不出时间来照顾。

“不知不觉已经连续上了7天班,说实话,这几天总有惶恐至极和情绪崩溃的时候,感觉特别艰难。”“工作强度太大了,快要撑不下去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些年轻的护士会把肚子里的“委屈”和“苦水”一股脑倒给护士长,在安慰和开解后,第二天又是战斗值满格的战士。

在这个护理团队中,他们有的是孩子的父亲,有的是孩子的母亲,也都有年迈的父母,但他们愿意舍小家,保大家,正如他们说的那样,只要想多干一个小时,也许就能多救一个危重患者,就能多挽救一个家庭。他们用“一群人、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决心全力以赴,坚决完成每一次任务,打赢每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