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锐评|看懂王金平,就懂了台湾政治

图片
王金平(右)图源:台媒
台湾“立法院”昨天举行纪念活动,王金平出席致词时特别提到,立法机构“民主”发展30年来,有两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一是“立法院长”差一点“被人做掉”,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安然化解;二是“太阳花学运”根本不是外界了解的那样,经过大家团结协商,才取得“圆满结果”。
图片
图源:台媒
对这两件事印象深刻的,相信绝不只是他自己。所谓的“立法院长”差点“被人做掉”,指的是王金平“司法关说”所引发的“马王政争”,这事被视为国民党当年从完全“执政”到分崩离析“七部曲”中的关键一曲,深度参与其中的民进党台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事后也说过,“马王政争是压倒国民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影响国民党最深远的单一事件”;而所谓“太阳花学运”,当年是怎么用“朝野协商”把“两岸服贸协议”卡死在程序中,又是谁坚决“不用警察权”纵容绿营侧翼群体占据“立法院”23天,确实没有什么“外界”比王金平更了解了。
图片
图源:台媒
事后回看,台湾舆论普遍认为,这两起事件,在政治层面崩解了国民党,并造就了一党独大肆意妄为的民进党;在经济层面堵住了“两岸活水”,让台湾错失重大发展机遇;在社会层面打开了“不服从”的魔盒,整个台湾在民粹沼泽里越陷越深。这两件事,马当局的拙劣应对自然难辞其咎,但王金平在其中所扮演的也绝对不是什么光彩角色。所谓的“蓝皮绿骨”,虽然是早已有之的质疑,但很多蓝营支持者对他的“绝不原谅”,也正是自此开始。
很多人不理解,王金平为什么爱“自揭伤疤”,动不动在人前“回放”这两出大戏。其实,这些正常人眼里的“伤疤”,在台湾政客那里属于“勋章”。在“立法院”一混44年,当了17年“院长”,王金平获得了“柔软细腻、长袖善舞、调和鼎鼐、蓝绿通吃、有求必应的万应公、没有敌人的不倒翁”等等人设,可以说,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吃这碗饭了。
而他在台立法机构的经营之道,说白了就两个,一个是发明了“政党协商”,一个是坚持“不动用警察权”。本来是按席次数人头的“立法院”,在他发明的“制度”下,民进党席位再少,也能和国民党“平等协商”,一旦协商不成,民进党就闹事掀桌子,他又坚决不动用警察权。于是多数党成了无效的多数,少数党成了关键的少数,“立法”行政一地鸡毛,而他成了寡头密室政治的“执剑人”。
图片
图源:网络
说穿了,台湾的“立法院”从始至终就是一个黑白媾和、官商勾结的大染缸,里面聚集了一大批毫无公心、唯利是图的职业政客。深谙其道的王金平,带着大家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所以才有最好的“人缘”、最高的“威望”。
其实啊,王金平未必“蓝皮绿骨”,柯建铭也未必“绿皮绿骨”,在很多台湾政客心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蓝绿分野”,大家所关注的,无非都是自己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的利益而已。台湾所谓“民主化”以来,他们这些政客只是用“高超”的职业“技巧”,让外界越来越清楚知道,一个个只会权谋毫无公心的政客,可以把台湾政局搞烂到什么地步。
国民党台上摆烂时,台湾民众曾有过“死的国民党,才是好的国民党”的情绪之言;换了民进党上台乱搞,他们又有了“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愤怒控诉。被虐久了,他们也终于开始明白,原来“垃圾不分蓝绿”的总病根,就是在两颗烂苹果中做选择这个无聊的游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