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好护士】致敬2022年12月月度人物!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近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2年12月月度人物,共有10位优秀医务工作者入选。他们中有勇于担当、执甲逆行的白衣战士,有上下求索、破解医学难题的大医良师,有厚植乡土、视患者如亲人的健康卫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铮铮誓言。
视患如亲,护佑一方
待患者亲,是马子孝行医以来一直坚守的准则。作为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中心卫生院一名全科医生,马子孝扎根基层十多年,走村入户,守护村民健康。2018年2月,“子孝家医服务工作室”成立后,他更是每周与团队深入乡村,为行动不便的签约村民上门服务。在与患者一朝一夕的相处中,马子孝用亲人般的关切赢得了大伙儿的信赖。村里一位老人感慨到,儿子不在身边,只要出现身体不舒服,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子孝,只要一个电话,马子孝就会拎着医疗箱服务到家。2014年,徐州市红十字会通知马子孝,告知他与一名9岁的血液病患者的白细胞抗原匹配,马子孝毫不犹豫表示希望捐献,成为邳州市第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对生病的孩子,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危重症亚专科主任吕勇,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扑在守护孩子生命健康的最前线。他坚持每周四次查房,至少2个晚上在病房值守,周日必到病房。为病房里生死攸关的孩子,三十载如一日。在与家长沟通时,吕勇总是安抚家长,耐心解释病情,鼓励积极治疗。遇到经济困难的家庭,吕勇会积极想办法。在吕勇的带领下,中国科大附一院率先在安徽省内开设儿童癫痫专病门诊,儿童癫痫治疗水平不断进步。有的孩子第一次来吕勇的门诊还是两三岁,一直跟着他治疗,直到重返校园,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中考、高考……
“实实在在帮助身边每个鲜活的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拓宽生命的宽度,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就在脚下。”何凡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作为医院透析血管通路亚专科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在“小血管里做大文章”,为血管堵塞无法透析的患者重建生命线。不同患者的血管情况各异,他们为每位透析患者量臂绘制“血管地图”,上面注明姓名、血管穿刺方法、禁止穿刺区域、可供穿刺血管B超探测结果等内容,是透析患者手臂血管情况的说明书。患者去外地,医护人员也可以据此实施内瘘血管穿刺,保证在外地能够顺利透析。
敢于担当,勇赴“疫”线
当疫情发生时,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总在第一时间冲向前线。2003年,面对“非典”,还是一个年轻护士的张颖惠,毅然作为医院第一个深入非典病房的队员,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8~12个小时,顽强战斗一个多月。2020年,她主动请缨,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党支部副书记,带队紧急抵达武汉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她创新了一整套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方法,短时间内制定了多项制度、职责、流程。
ICU是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宗媛,20年来,不论是在病房,还是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的救治现场,哪里有重症病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21年底,新冠疫情突袭西安,宗媛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整建制接管西安市四院航天院区ICU。“遇到情况比较紧急的病人,浑身插满管子,任何一条管路都是生命线。哪怕是一个翻身,血压都可能急剧变化。”在重症病区,宗媛几乎没有离开过病人。经过30余天的奋战,重症患者全部转危为安。
在重症战线上坚守的“老兵”,还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彭民。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在危重症患者抢救、天津市历次重大公共事件抢救中作出突出贡献,挽救了众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2020年,彭民随第一批天津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在那里,彭民最多一天要巡诊75位患者。他快速稳定患者的焦躁情绪,使患者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战“疫”一线,公卫人从不缺席。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袁珩在“非典”、禽流感、甲流等工作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20多年来,袁珩参与、带队或组织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共500余起。险情发生后,袁珩总是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赶赴现场,快速权威的评估公共卫生风险与需求,科学精准的作出防疫策略和措施指导。袁珩带领团队每日研判多份专业报告,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增进福祉,“领跑”创新
助力我国神经外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从“追着跑”,到“并肩跑”,甚至某些领域实现“领跑”,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赵继宗在神经外科领域辛勤耕耘近50年。1999~2008年,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赵继宗在国内率先建立以“脑病灶解剖与脑认知功能精确定位系统”和“脑认知功能保护预警系统”为基础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改变了神经外科传统的手术理念。年近八旬,赵继宗生活的核心仍是临床一线,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其他时间安排手术或查房。对待每一位患者,他总希望能给予最好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郭建文在抗疫战场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先后14次赴湖北等区域指导中医药救治。通过远程会诊,参与治疗美国、欧洲、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0余名新冠患者,让杏林暖风拂至万里。郭建文坚持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同步推进,总结整理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新冠的疗效,为更多患者造福。
“救治手足外伤患者2万多,挽救濒临截肢肢体近3000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李鸿斌坚持临床一线工作25年以来,潜心钻研显微外科、骨科技术。他曾经为挽救患者肢体,连续接台完成5例显微修复手术,总时长达到35小时。2016年,完成2岁儿童的腓骨游离移植手术,2019年完成左右手交叉再植的高难度手术。2016年以来,李鸿斌及其团队还积极响应号召,对偏远地区农村先天畸形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他们跑遍天山南北,深入农村、学校、基层卫生院,筛查患者,让许多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等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中国人口报
记者:牛煜辉
编辑:杨明昊 吴风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