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安保战略“跨越式”质变

图片
年度点评人: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 所谓专守防卫,指的是日本在遭遇攻击时,可以拥有有限的自卫反击能力。而新近公布的“安保三文件”显示,日本可拥有进攻性的导弹,具备打击他国境内设施、军事基地的远程武器,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攻击他国、先发制人的能力。
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能发动战争,不能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但是有了反击能力后,就带来了较大的释宪空间。比如,如何定性“日本遭遇了攻击”呢?这就带来了非常大的误判危险,可能成为参与战争,乃至发动战争的导火索。
二战时期,日本也曾高举国家利益的大旗,悍然发动战争,但结果给周边地区带来深重灾难。日本当前扩军备战的决策,尽管打着日本安全的幌子,实际上并不符合日本长远的利益,不利于日本和平发展道路,且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威胁。
图片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与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在五角大楼举行会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听取了讲话。 (人民视觉/图)
2023年1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来到G7之行的最后一站——美国。
据公开报道,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会谈中,岸田文雄介绍了日本强化防卫能力和增加防卫费的方针,拜登对此表态,“两国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2022年12月,日本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日本将“发展反击能力”等突破性防卫主张。此外,未来五年日本将大幅增加军事开支,预计2027年度防卫费将达到日本GDP的2%。
文件公布日,岸田文雄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三文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策,将带来二战后日本安全政策上的重大转变。”
多名分析人士指出,岸田政府上台以来,日本防卫动作频密,把此前安倍政府的诸多理论性设想付诸现实。国内方面,扩军备战,不断突破专守防卫“红线”;国际方面,与周边乃至域外国家积极勾连,“组队画圈、织就防卫网”,为地区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专守防卫”方针转折点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内阁在当日会议上通过了三份修订后的安保文件。因文件内容与日本防卫安全相关,被合称为“安保三文件”。南方防务智库梳理发现,三份文件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定位依次变化。相较旧版本,三份文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被称为日本国安保障的“最上位政策文件”,体现日本外交和国防基本政策。修订后文件列举了日本对周边国家安全局势的看法,渲染地区威胁论。比如,文件批评朝鲜频射导弹,并将其称为“严重而迫在眉睫的威胁”;对参与俄乌冲突的俄罗斯表示“强烈的安全担忧”等。
《国家防卫战略》的前身是《防卫计划大纲》,一般从中长期角度制定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新版文件中,日本将发展“反击能力”引发各方热议。其中解释,随着周边国家导弹技术的发展,单靠拦截能力难以应对。通过发动有效的反击,军事攻击本身将受到威慑。
《防卫力整备计划》的前身为《中长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内容上包括日本自卫队建设的能力、体制、装备采购等具体执行计划等。《防卫力整备计划》中提出了系列“扩军”方案。比如,扩大自卫队使用的12型地对舰导弹射程、量产新开发的高速滑翔导弹等。
在“安保三文件”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时报》记者提问,文件中关于“拥有反击能力”的描述,让国内外质疑这是日本战后国防“专守防卫”政策的转折点。
对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回应,“反击行动只有当日本受到对方武力攻击时”才会进行,且将反应保持在自卫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岸田称,“这符合日本宪法精神,日本专守防卫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然而,这并不能打消各方疑虑。
对于安保三文件中的突破性表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认为,“这是一个质的转变”。
吕耀东表示,安保三文件渲染“地区威胁论”,是为日本突破基于和平宪法的“专守防卫”、发展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寻求所谓正当性。同时,文件中提出如采购战斧巡航导弹等具有作战能力的进攻性武器,超出了日本固有防区,拥有摧毁他国疆域内导弹基地等进攻能力,这实际违背了日本和平宪法规定下的“专守防卫”方针。
突破“红线”,大幅提高军费
2022年12月23日,日本内阁批准了2023财年国防预算草案,达到创纪录的6.8万亿日元(约合510亿美元)。
据悉,日本国会将在2023年4月前对这项预算草案进行审批。一旦获得通过,这将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力建设。
依据日本此前公布的《防卫力整备计划》,这只是未来五年日本大幅提升防卫费的“开端”。依照计划,未来五年日本防卫费合计约43万亿日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开提出,2027年度日本防卫费达到日本国内GDP的2%。
吕耀东表示,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防卫费不超过日本GDP的1%是一条“红线”。虽然以前也有日本政客从理论上提出“越界”设想,但岸田文雄这次却采取了跨越式的实际行动。而且,防卫费不仅超过了GDP的1%,甚至要在五年内达到GDP的2%,“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式变化”。
对于这一GDP比例的制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答记者问时暗示,系“对标北约”。
岸田文雄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称,为了维护安全环境,北约等国已开始实行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防开支。对日本来说加强防卫能力、维护和平稳定过程中,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要。而防卫费的GDP占比也可以视为“其中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刘江永认为,当前有些北约国家军费开支不到GDP的2%。所谓日本防卫费提升系“对标北约”并不可信。不过,近年来日本积极与北约合作,谋求联合行动意图明显。通过自身军费的增加,赢得北约对日本的重视。同时拿“北约标准”做幌子,谋求军费扩充的正当性,对日本民众也很有迷惑性。
“日本当前扩军备战的决策,尽管打着日本安全的幌子,实际上并不符合日本长远的利益,不利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威胁。”刘江永说。
在日本国内,对于岸田政府大幅提升军费的行为,也有诸多反对声音。
2023年1月8日播出的NHK电视节目中,日本多位在野党人士却对“安保三文件”激烈批判。共产党代表志位和夫表示,坚决反对“抛弃此前专守防卫”政策,政府应该撤回“安保三文件”。他直言,“购买500枚远程导弹本就是军事大国(的做法)”。
日本立宪民主党代表泉健太和日本维新党代表马场伸幸也提出,反对日本政府应对国防开支而可能相伴的增税行动,并呼吁进一步的行政和财政改革。
刘江永教授分析,日本安保三文件及相关军费政策的落实,未来可能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首先是钱从何处来。近年来日本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而军备扩张可能带来类似‘经缩军膨’形势畸形发展。在此背景下,日本国会、媒体都会关注增税问题,可能民众会抗议反弹。”刘江永还提出,除了潜在的增税阻力外,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问题、周边安全形势的缓和等因素也会影响相关政策的延续性。
“组队画圈,织就防卫网”
近年来,日本与周边乃至域外国家开展防务合作,积极“组队画圈”,不断突破边界。
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和“自由开放的印太”等框架理念下,日本和澳大利亚、印度的防卫合作也突飞猛进。
日澳合作方面,2022年1月,日本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RAA),日澳的防务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同年10月新签署的《安保合作共同宣言》更是将两国的军事关系提升至“准同盟”地位。
日印合作方面,2022年9月8日,日本与印度在东京举行了“2+2”外长防务磋商。同年9月1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在安达曼海至孟加拉湾海域举行联合演练。2023年1月10日,印度空军4架苏-30战机飞抵日本,准备实施两国间首次战机联合训练。这也是印度空军战机首次进入日本领空。
另一方面,作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也将目光投向西方。
2022年6月29日,岸田文雄出席了北约首脑会议,这是日本首相首次参加北约峰会。在峰会上,岸田文雄表示将通过深化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加强日本的防卫能力。
2023新年伊始,岸田文雄开启对欧美五国的访问。除和美国深化同盟关系外,岸田此访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和法意英这三个欧洲国家的安全合作。在英国,日英签署重磅防务协议——《互惠准入协定》。英国政府在声明中称,这是日英“两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防务协定”。
“太平洋转折点:日本武装自己——并向欧洲靠拢。”德国《每日镜报》1月12日对岸田的欧美之行进行评论,称东京放弃此前实施了数十年的防卫政策,大规模重新武装自己并加强与西方的合作。
吕耀东分析,日本过去的防卫政策常常强调强化日美同盟,辐射范围也多在东亚、东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区。近年来,日本地缘战略视野更加开阔,倡导“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向全球范围内拓展开去,比如与北约及其成员国密切联络,加强安全防卫合作。他认为,日本的安保政策已经在向更广阔的范围内针对所谓东亚“地区威胁”来应对,值得我们警惕。
“日美联手,搅乱亚太”
在日本安保体系中,日美同盟一贯是重要内容,且不断强化。在修订后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多处写明了日美防卫合作。
2023年1月11日,日美在华盛顿举行外交与国防部长“2+2”会谈,并发布联合声明。美国国防部新闻稿中说,美国防长奥斯汀、国务卿布林肯都“绝对支持”日本修正国防安保政策,即支持自卫队具备“反击能力”,并提高国防支出。
“可以说,日美同盟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外交的基轴。从修订后的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来看,日美同盟仍在进一步强化。”吕耀东分析,日美同盟是在冷战初期形成的,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其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和北约一样,日益扩大和强化。日美两国通过不断渲染东亚地区威胁论,为日美同盟的延续提供存在理由。事实上,日美同盟才是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钟振明教授表示,日本近年来不断呼应美国的战略需求,同美国在欧洲、东亚、澳洲、南亚等地的盟国或“安全合作伙伴”加强“防务合作”,提升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其诸多举措背后针对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日嘴上说要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实则制造小圈子,制造分裂对抗。这些行径已成为地区安全稳定的安全挑战。
(陈子舜、冯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片
(冯庆超/图)
南方防务智库研究员 毛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