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月入一万是啥水平?怎么看待“我”与全国平均数?

国家统计局网站2月2日公布了31个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从数据来看,共有8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和山东,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前七名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0元,上海79610元、北京77415元,已逼近8万元大关。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特约评论员李犁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内涵外延比较丰富,也比较复杂,在统计学上,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做精准的统计很有难度,所以各个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能是估计数或接近事实的数。
统计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李犁认为,统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摸消费情况。可支配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用于最终消费,如果收入比较高,消费就可以比较高、生活水准就可以比较高,所以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及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最终消费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在国际上也经常用这个数字做对比。
图片
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为何大多数人感觉收入被增长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义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名义增长6.3%。不过,对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这样的数据,很多人认为,与自己的实际收入有较大差距,这是为什么?
特约评论员李犁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统计学的缺陷就是,平均数掩盖了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差距。事实上准确的分析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通常要做正态分析,也就是说看最低收入在什么状况,最高收入在什么状况,取一个中间的平均数。所以,统计学历来就存在这个缺陷,就是不可能找一个能够以个体代表全体的最好的数字,平均数牺牲掉了很多真实或全面的情况,特别是收入分布的情况,这个事情现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很多国家为了弥补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反映问题不全面的问题,采取中位数的方式。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居民收入的中位数,一般是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比如三个人,一人20000元,一人40000元,还有一人35000元,就取中间这个人的数值作为代表,就是35000元。
普通老百姓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数字?李犁建议居民可以从历史纵向观察自己的收入状况,比过去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收入的增速怎么样?比如10年才增长了2%和一年就增长7%,这个情况差别是很大的。对于居民来讲,建议多种办法比较,别每次都拿自己的收入跟平均数比较,甚至是跟最高数比较,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比较大。
图片
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8万元大关 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
特约评论员李犁认为,欧洲作为全世界比较发达的地区,德国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人民币,英国22.8万元人民币,法国21万元人民币,我国2021年是3.51万元人民币,所以我国跟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差距。
相对来说,其他省份与上海、北京均有较大差距。这一信息又提示了什么?李犁认为,这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还是比较严重。其中上海79610元、北京77415元,已逼近8万元大关,另外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都比较高,这些地区都在我国东部沿海,而比如青海27000元、西藏26675元、甘肃23273元,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发展还很不平衡,这也是我国一直在强调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因为如果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就会造成一定的人口分布差距及人口流动或收入驱动的人口流动情况发生。我们并不希望由于收入驱动造成人口的这种流动,而是希望较多的人口流向人口较少的地方,所以我国如何更好做到地区经济发展一盘棋均衡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
在中国月收入1万 是个什么样的水平?
先来看看2020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剔除员工数目变动较大的上市公司,在不含高管的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员工人均薪酬的平均值为15.46万元,月薪轻松过万了。当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4万元,平摊到每月是8100元。再看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为5.78万元,平摊到月是4800元。
按照统计公报,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271万人。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是17039万人。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位职场人士月收入的可能性。如果你是上市公司员工,平均月薪1.29万。但首先你得足够幸运,A股员工数量2600万,只占到全部就业人口的3.5%,全部人口的1.9%。如果你足够努力,进入了一家国有或民营企业,你的月收入可能达到8100元,但这也是个相当幸运的比例,在就业人口中只占到22%,剩下私营企业的占到了就业人口的78%,平均月薪还不足5000元。
即使在上市公司中,占绝大多数的制造业的工资也被金融和高科技行业的高薪给拉高了。比如比亚迪,这家位于深圳的加工制造业的巨无霸,同时也是电动汽车的领跑者,高管和管理层之外其人均年薪酬仅10.33万元,按月是8600元。
薪酬统计中,其实中位数远比平均值更有现实意义。一个CEO的收入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几百倍,有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标准普尔500家公司CEO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299倍,这意味着如果算平均值,299位员工的收入被一个CEO平均了。
在国内,A股中很多国企,高管和基层员工收入差距没有海外悬殊,但中位数仍更能显示大多数基层员工的收入状况,只可惜上市公司欠缺这方面的统计。但收入分配的“二八定律”乃至“一九定律”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警戒线0.4外徘徊。收入差距在私营企业里表现最为明显,这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聚集区域,大比例的低收入员工拉低了总体收入水平。
由于积累效应,财富差距往往比收入差距更为显著。中国财富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599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711,随后有所缓和但仍处高位,2020年为0.704。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升至30.6%。
一些第三方机构试图弥补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欠缺。36氪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薪资数据聚焦的是薪资中位数,得出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比如2020年北京的职工以1.39万元的月薪排在了各大城市之首,可在36氪的统计里中位数虽也居首,却只有6900元。类似的,深圳平均月薪1.14万,中位数是5200元。诸如东莞佛山等制造业集中的城市还不足4000元。
打工人在大城市住合租房、挤地铁、还着巨额房贷,万元收入看似是标配,但放眼全国,能月薪1万的,真不是大家想象中或认知中的那么多
目前有部分年轻人抱怨工资低,那么应届毕业生的真实工资水平如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无论是高职院校、重点本科院校、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还是大学毕业生总体上来说,2018届~2021届毕业生的月收入都呈现增长趋势。以2021届为例,总体上看,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月收入为4900元。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3919元,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5959.12元,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则为7407.59元。也就是说,月入1万不仅远高于2022年全国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也几乎是2021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月收入的两倍。(完)
记者/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