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造谣邻居为生儿子连生七女:法律严惩不应有“性别偏好”丨快评

2023年1月29日,某地一女子发视频称,其80后的邻居共生了8个孩子,“前7胎是女儿,到第8胎生了个儿子,就不用继续生了”。视频上传发布后立即引发热议,连续几天上了热搜。网民自然而然送上了“为生儿子不惜代价”“繁殖癌”等网络热词,并迅速上升到“重男轻女”乃至地域歧视等对立话题。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甚至惊动了当地政府部门,当事人终于坐不住了。2月1日她发视频灭火承认造假,8个孩子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家庭,她的视频纯粹是摆拍与编造。
其实早在当事人辟谣之前,就有网友指出其视频的不合情理之处,可谓是“连谣言都不合格”:八个孩子的年龄分布几乎是一年一个,这在现实中很难出现;二孩与三孩政策仅仅出炉几年时间,这户家庭如此明目张胆对抗计生政策也不大可能。
这则造假视频编造的“80后母亲”“连生7女终有1男”等标签,精准迎合了一部分情绪上的“兴奋点”,甚至还不无“致敬时事”的设计。从该女子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来看,她杜撰这段视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收割流量”,但也巧妙地迎合了当下网络的流行口味,在挑动地域歧视、煽动性别对立、利用刻板印象等“流量密码”上下了工夫。
事发至此,该女子已经删除视频并道歉,当地政府部门也已查证辟谣,但此事似乎已然“翻篇”,一段“反串黑只为博流量”的插曲就此“一笑而过”。不过,如果此事就这么轻易地“告一段落”,也是值得商榷的。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网络谣言点击浏览或者转发超过500次已经属于网络造谣行为,信息内容与传播途径的广泛也足以使当事人入罪。从这则造谣视频的传播度(甚至惊动了联合国官微)与危害性(侵犯儿童肖像权与邻居名誉权)来看,完全够得上法律严惩的标准。
法律本不应有“性别偏好”:既然“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与“祖孙写真照被诬老夫少妻”案的肇事者都已遭到严惩,本案也不应该轻拿轻放。
在“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中,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而在“祖孙写真照被诬老夫少妻”一案中,始作俑者何某飞也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涉嫌刑事犯罪被刑拘。如果本案就此“轻轻放过”的话,恐怕就不无“重女轻男”之嫌了,违反了法律面前男女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以不惜造谣“反串黑”也要迎合网络流行的身份政治、极端观点,是本案中除却“收割流量”之外值得关注的另一议题。诚如当地查证之后的说法,“某某地区这种连生数女之后坚持生子”的现象都要追溯到1960年代了,所谓“重男轻女”并不符合现实。
而在现实中,即便是想生儿子而连生八个,只要他不涉嫌拐卖妇女、没有虐待儿童,不违背法律(全面三孩后已经实质上生育自由了),不伤害任何人,利己而不损人,那么旁人没有任何资格与理由“开嘲讽”,乃至上升到道德批判层面。可以想见,哪怕现实中当事人的邻居真的这么“为了生儿子连生八个”,那么当事人也无权以“孩子都是散养/放养”“孩子有点邋遢,也没怎么管”的轻薄语气妄加评论,其行为同样构成对邻居名誉权与孩子肖像权的侵犯。
生物学与遗传学的许多研究都证实,群体中男孩的总数比女孩的总数要稍多一些。如果女孩的总数是100%,那么男孩的总数一般在103%到105%。换算成“性比率”的学术语言,就是男女比率大概在51.8%:48.2%左右。男孩总数稍多,并不能证明生育偏好的“重男轻女”。“男多女少”的现状,恐怕更是因为天然的性比率与生育政策造就的,与现实中的“重男轻女”关系有限。
此外还应承认,某些地区的老一辈人所谓“重男轻女”思想有其历史成因:农村地区需要壮劳力继承家业/保卫财产,生儿子天然比生女儿更具优势。而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点“重男轻女”的成因也会渐渐消失。
男女差异是一个实然而非应然的事实判断,不应上升到价值判断乃至反向歧视。正视乃至尊重男女天然的生理差异与角色分工,与男女权利平等并不矛盾:比如女性并不适宜急难险重的重体力活,不必承担只有男性才更合适的社会角色;女性更擅长教育、护理、语言等领域,因此也会在这些领域拥有更多的职业机会。“反串黑”“偏向性执法”“自认弱势群体呼叫特权”并非男女权利平等之道,而是固化性别对立、堵死真正权利平等的取乱之由。
王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