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海外!荷专家两次预警土耳其地震:一次提前3天,一次提前3小时

本周一当地时间凌晨4时17分,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里氏7.8级强烈地震,目前已经造成数千人死亡以及超过1万人受伤。一名土耳其专家估算,此次地震释放的破坏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了43秒。不禁感叹人类之于地球的渺小,即便是威力最强的人造武器在这种天灾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
图片
土耳其地震专家艾哈迈德·奥文·埃尔詹评估此次地震破坏力
地震预测在科学界历来是难以得出结论的事情,实际上地震并不是不能预测。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海城大地震就实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唯一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地震预报是一个由大范围向局部、由中长期向短期逐渐转进的过程,海城大地震就做到了准确的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土耳其地震灾区现场画面
此次土耳其大地震也有人做了提前预警的相关工作,据《今日印度》报道,荷兰科学家弗兰克·胡格比茨曾在2月3日的一条推文中预测,该地区将发生里氏7.5级以上地震,果不其然3天后,他的预警得到了印证。
图片
《今日印度》报道
弗兰克·胡格比茨在此次地震发生后发了这样一条推文:我的心向所有受到土耳其大地震影响的人表示同情。
图片
弗兰克·胡格比茨的社交账号
图片
2月6日4时17分7.8级地震后,他又一次以转发所在研究机构推文形式预警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就在预警推文发布三小时后,震区再次发生里氏7.8级强震,这又是一次“果不其然”。
图片
弗兰克·胡格比茨第一次预报推文
图片
弗兰克·胡格比茨第二次预警推文
这位荷兰科学家是如何预测地震的,何以如此之准?
弗兰克·胡格比茨供职的研究机构“SSGEOS”是一家主要研究根据太阳系天体位置关系构成的几何图形预报地震的研究机构,他们有一套软件算法,这套软件会根据新发生的地震持续更新算法。
他在发布地震预报前所遭遇的是一片反对声,还有些人嘲讽这种预测是“民科”,那么这种预报究竟是否科学?天体位置关系对地震究竟有没有影响?
图片
SSGEOS发布的土耳其地震发生时太阳系各天体位置关系
谈到这就不得不提到火爆今年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提到的洛希极限,当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距离时,月球自身结构就会倾向于碎散。
洛希极限指的是一个天体自身的引力与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时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质量较小的天体就会倾向碎散。这是因为质量较大天体的引力大于较小天体维持自身结构的力。
图片
如果月球抵达洛希极限,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月亮。
地月洛希极限是1380公里,而目前地月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人类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面临这种情况,但是地月之间的引力关系却是伴随始终的,比如大海的潮起潮落。
相较于地月距离,太阳系其他天体与地球间的距离则更加遥远,以本星系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为例,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6.3亿至9.3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2447倍,引力的作用已经非常微弱,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是本星系最大的天体,其影响虽不可忽视,但却是引力作用相对最为稳定的。
弗兰克·胡格比茨认为研究太阳系天体几何构型并不是要证明其它天体对地球地震的引力影响,因为引力在自然界公认的4种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中是最微弱的,相较于引力,影响更大的是电磁力
图片
太平洋北部地区发生地震时太阳系各天体位置关系
此时需要引入唯物辩证法思维,哪些因素是造成地震的内因,哪些因素又是造成地震的外因。
目前公认造成地震的主要因素是板块漂移,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在地壳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振动,并产生地震波。
图片
地球有6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随着认识的深入,后续又增加了若干细分板块,比如土耳其就属于安那托利亚板块。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边界分为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两种,其中生长边界区域更容易发生地震。
基于板块漂移又形成了若干地震带。
图片
安纳托利亚板块东接阿拉伯板块和东安那托利亚断层,南面和西南面是与非洲板块之间的聚合板块边缘,北面是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形成北安那托利亚断层的转形断层。受阿拉伯板块挤压,以及欧亚板块阻碍,目前安那托利亚板块正以逆时针方向转动。
土耳其这一轮地震的主要震中均位于东安纳托利亚断层附近,显然板块漂移是形成地震的内因。
有内因当然也会有外因,比如弗兰克·胡格比茨研究的太阳系天体之间电磁力的相互影响,这种外因就像一根触发地震的导火索。
图片
而且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影响也是必然存在的,这些引力影响会不会诱发地震?
冯向东、魏东平的《地震活动性与日月引潮力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大样本量的地震目录数据从统计的角度研究日月引潮力与地震的相关性。该研究表明,地震的太阳天顶距地震概率和月球天顶距地震概率分布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日、月天顶距地震概率密度分布显示,日月投影点及其对跖点周围,较大地震发生的概率较高。
图片
太阳系各天体(真实颜色,大小按比例,距离不按比例)
诚然,弗兰克·胡格比茨对地震的预报并不是每一次都准确,然而,地震预报正如天气预报一样,需要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轻易蔑视一些新的研究分析方法,因为其中有太多未知领域,比如占宇宙质量85%的暗物质,人类的了解就极为匮乏。
五百多年前,人们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四百多年前,人们又反对了伽利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与努力,这也是发展的应有之意。
图片
张衡一号卫星可对全球7级以上地震进行电磁分析,推动地震预报研究。
我们还应该思考,为什么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海城大地震预报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的成功预警?笔者认为这是技术发展与组织动员能力的最佳结合节点。往后又为什么再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