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萝莉:置于舆论天平两端的“不完美受害者”

图片
「这是个很严重的错误,可是又无从归咎,一时竟看不出究竟应当由谁承担。」
“今天晚上我在想:一张卡纸立着,不用谁动手,它自己就会倒......”
2月4日晚,网红 @我是狗头萝莉 发布了一段疑似向粉丝告别的视频,在这篇微博的文案中,她将自己比作一张任命运摆弄、无路可走的卡纸,对着镜头表达出了轻生意愿。视频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多方的关注,隔日上午,狗头萝莉本人被警方找到,确认平安。
图片
(截图自@我是狗头萝莉 发布的道歉视频)
狗头萝莉本人出面道歉的视频发布后,网友们对于她人身安全的担忧被短暂搁置,然而互联网中对于主人公的声讨愈演愈烈。
“不完美受害者”困囿于不光彩的过去,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回溯一切不幸的伊始,沉重的过去又化作无法消除的烙印,刺痛着一个又一个崩坏的个体。
01 天平两端的狗头萝莉,
背负着“完美受害者”伪命题
图片
(狗头萝莉的自述)
狗头萝莉曾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一则自述,其中所罗列的经历桩桩件件皆触目惊心,而前不久发生的参加漫展被驱逐一事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片
(网友关于狗头萝莉事件发布的言论)
根据狗头萝莉的自述,她所经受的苦难的确超越了常人的认知范围。狗头萝莉的悲惨经历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同情,而当这份悲惨辅之以美貌,更让部分网友联想到《西西里美丽传说》中的贝鲁奇,或是“被嫌弃的松子”。
图片
(某网友对于狗头萝莉轻生事件的发言)
从视频中狗头萝莉精心准备的服装、发型、妆容和十级美颜中,有网友“敏锐”地嗅出了不对劲,更有人不厌其烦地“科普”着狗头萝莉的“斑斑劣迹”,宣判着她并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试图唤醒被“蛊惑”的人们。
狗头萝莉就这样被置于天平两端,被划定为纯粹的善亦或绝对的恶,一边是汹涌如潮水的善意,一边是肆无忌惮的谩骂。
在剑拔弩张的互联网中,大相径庭的立场观点究竟孰是孰非?这场由网友自发的审判会有一锤定音的那天吗?
图片
(相关微博下网友评论)
“喜欢露肉的女网红一般都不会太在意脸面”,“是她劈腿找金主在先,把前男友气疯了”。
女网红的身份、从事非正当行业、并不羞于启齿自身惨痛的经历,诸多围绕狗头萝莉的关键词似乎并不符合人们对于受害者形象的惯有认知,这一错位也成为了她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在部分网友眼中,狗头萝莉作为受害者而言并不完美,而不完美的受害者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为自己的“有错在先”而负责。如此归因,便可以对狗头萝莉“不合理”的遭遇做出合理的解释。归因而后化作声讨,狗头萝莉的经历被简单地囊括为一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或是化作轻飘飘的“咎由自取”四个字。
在漫展主办方、直播平台等涉事多方信源缺失的前提下,狗头萝莉的自述以及互联网层出不穷的“小作文”难以辨明真伪,关于受害者是否完美的讨论也难以盖棺定论。
混沌之中,不论在这起事件中作为看客的我们对于诸多细节有着怎样的判断,需要明确的是,在证据确凿的侵害事件中,“受害者”一词本就不该附之以任何前缀。
图片
(网友对于狗头萝莉事件的“资料补充”)
时至今日,关于狗头萝莉的讨论似乎早已走偏,与狗头萝莉相关联的“擦边”、“福利姬”、“整容”等关键词,和“所谓600w的官司撤诉与否?”、“狗头萝莉的前男友泄露视频的起因何在?”、“在漫展上驱逐狗头萝莉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诸如此类的疑问触动着人们的神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引发热议。
仿佛越来越多的黑历史被证实为真,对于狗头萝莉是善是恶的定论就更确凿有力,便更有几率在同情者和奚落者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取得胜利。
然而倘若我们从对峙中短暂抽离,喧闹之余,纠结狗头萝莉事件中的细节是真是假、受害者是否完美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02 既定的悲剧中,
如何挽救崩坏的个体?
我们不妨试着将目光从“不完美”这一前缀,转移到“受害者”本身。
与其执着于辨明这些遭遇中细节的真伪,不如转而求证这些苦难所映射出的问题是不是切实存在的、是不是共性的?
回溯到一切不幸的伊始,这些沉重的过去是怎样影响着一个人前行的方向?
图片
(电影《神秘肌肤》海报)
电影《神秘肌肤》用唯美浪漫的外壳,呈现被性虐待过的儿童的两种极端心理。主人公布莱恩则选择逃避,将记忆中残酷的真相美化为梦境,而尼尔则在童年的阴霾下变得浪荡不羁,似乎是自暴自弃地过着男妓般的生活。
类似的性侵案件在影视作品和碎片化的报道中藏头露尾,受害者习惯性地被描述为全然需要保护的完美形象。然而现实中的受害者们往往在自我厌弃的心理驱使下,沉沦于自我说服和欺骗,一次次地滑坡,做出类似“自讨苦吃”的行为,过着不被常人所理解的、混沌且崩坏的人生。
关于侵害和崩坏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似乎无法妄下定论。然而从类似的事件和经历中,这种关联却的确有迹可循。
图片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笔下的主人公选择把自己装入一个被构建出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选择用爱掩盖疼痛、用文学掩盖侵害。在短暂地意识到自己的快乐是带引号的快乐时,她小心翼翼地假借一个并不存在的“同学”爱上老师的经历试探母亲,得到的确是母亲的一句“小小年纪就这么骚”。
为了活下去,房思琪努力地将自己置入一段畸形的、剥削性的关系之中,自甘沦为母亲眼中的坏小孩,被旁人冠以不堪入目的形容词。
正如侵害发生后“咎由自取”的受害者们,罪恶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烙印,烙印引发旁人眼中的“崩坏”,而“崩坏”又回过头来成为了他们背负的标签。
这是个很严重的错误,可是又无从归咎,一时间看不出究竟应当由谁承担。
在早期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中,人们塑造着自我的世界观。倘若过往的侵害使得受害者形成对于男女关系的错误认知,在一次次的自我说服中,“错误”成为“常态”,我们又该向“自讨苦吃”的他们作何解释呢?
图片
(截图自狗头萝莉直播)
既然侵害和崩坏之间的关联存在可能,我们似乎不能因为个体当下的所作所为,而轻易地对面前的她/他做出评判。
同理,在狗头萝莉事件中需要保持理性,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不容混淆和曲解的是,不轻易下定论并不意味着全盘的认可和接受,在苦难面前的共情也并不意味着与社会公俗相对立。
只是当我们不再纠结于作为个体的狗头萝莉,在层出不穷的热搜话题中,究竟要选择为哪一阵营发声,身为同情者还是奚落者便显得不再重要了。
从这一角度延伸开来,也许就能够帮助更多和她有类似经历的人,找回他们一开始就偏离的轨迹、重塑他们被摧毁的灵魂。
诚然,这场反复发酵的事件背后或许当真有别有用心的编剧,企图在“受害者”红利的掩蔽下,将一切的不幸全然归结于社会的剥削。公众的恻隐之心是否要化作无条件的支持和拥护也有待斟酌。
我们的善意的确有被利用的风险。但在苦难面前,麻木不仁、奚落嘲弄远比善意被利用更可怕。否则当下一个“不完美受害者”出现时,我们除了下意识地怀疑这是不是蓄谋已久的炒作,还能做些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网红狗头萝莉轻生,为什么引起骂战.ZAKER.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e1ed43b15ec0433e182da3
https://mp.weixin.qq.com/s/FpK1Va-8qO4_rOhARdEREQ
[3]【对于儿童性侵,我们的了解永远不够-哔哩哔哩】 https://b23.tv/z1WmD6O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