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新冠mRNA-LNP疫苗!全球首个临床数据披露,免疫原性显著提高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探索了不同mRNA疫苗接种方式针对新冠Omicron变异株诱导中和抗体的水平以及序贯加强接种的效果,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新冠mRNA疫苗的设计和临床应用起到指导作用。相关结果以题为“A Highly Efficient Needle-Free-Injection Delivery System for mRNA-LNP Vaccination against SARS-CoV-2” 在线发表于Nano Today。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采用无针注射(NFI)对动物模型进行新冠mRNA-LNP(纳米脂质颗粒)疫苗接种的案例,研究引入了无针注射装置,并将其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LNP疫苗进行有机结合,推出了一套全新的疫苗递送系统。与传统的有针注射(NI)相比,这种疫苗接种方式可显著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同时在接种过程中无疼痛感、无皮肤损害。
图片
本研究采用可电离阳离子脂质C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组成的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对mRNA序列进行包裹,配合用作抗氧化剂的蔗糖分子,构建出了完整的mRNA-LNP疫苗。通过专门的设计,突破了高压会对LNP结构造成破坏这一技术难题,使之可用于无针注射试验中mRNA-LNP疫苗制剂在240N-490N的压力施加下,在无针注射器的出口处形成了140-202m/s的高速射流,并保持了结构和理化性质的稳定。通过无针注射器注射后,mRNA-LNP颗粒的粒径大小、多分散性指数、包封率和电势等理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显著波动;且冷冻电镜下的直观成像也表明颗粒无明显结构损伤变化。与此同时,研究还显示mRNA-LNP颗粒在2-4℃和低温保存的储存条件下都展示出了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其中4℃稳定性不低于6个月,体现出该制剂在实际运用中的强大优势。
图片
图片
为了评估无针注射对于免疫原性的影响,研究团队对新西兰兔进行两次mRNA-LNP疫苗免疫,结果显示,无针组采集的动物血样对Omicron BA.5活病毒的滴度显著高于有针组,这些数据表明,无针注射能够明显提升该疫苗的免疫原性。由于BA.5变异株成为时下关注度最高的VOCs毒株,研究人员根据mRNA-LNP疫苗的技术路线在BA.5变异株S蛋白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BA.5-LNP疫苗,并用BA.5-LNP疫苗对上述组别的新西兰兔进行了第三针免疫,随后无论是无针组还是有针组采集的血样对BA.5活病毒的滴度均提升至了平台期。进一步的ACE2竞抑试验表明,第三针注射的BA.5-LNP疫苗使新西兰兔体内的BA.5特异性中和抗体浓度提升到了接种第三针前的3.70倍。第三针皮下给药诱导出的抗体对BA.5假病毒的中和滴度明显高于肌肉注射
论文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在使用无针注射装置递送mRNA-LNP疫苗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并阐明了一些重要的现象。
第一,动物试验显示:无针注射相较于有针注射,能够使疫苗发挥出更好的免疫原性,测试疫苗包括mRNA-LNP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
第二,Omicron BA.5特异的mRNA-LNP疫苗可以作为有效的加强针选择,增强抗Omicron免疫亚型的病毒中和能力,无论在此之前接种的是灭活,重组蛋白还是mRNA新冠疫苗;
第三,在一次免疫中,将疫苗剂量分为多等分,于不同部位进行无针注射,将更有助于疫苗发挥效力,这一发现或可作为未来疫苗免疫接种的优选方式;
第四,经过优化的无针注射系统能够很好配合mRNA-LNP颗粒的稳定释放,为其在其他类型疫苗和药物上的应用打开了探索的大门。
本研究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促进新冠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药+械”的形式,采用无针注射进行的疫苗接种,不仅可有效提高mRNA-LNP、灭活、重组蛋白等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的免疫原性,无痛和无需医护人员专业操作的优势对于缓解部分人群的“疫苗恐惧”,提升疫苗接种依从性和可及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无针头消耗对于进一步降低疫苗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亦具有优势。
本研究通过头对头数据比较,探索并初步验证了mRNA-LNP疫苗无针注射剂型,对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力,药与械相配合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可行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