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去哪儿了?凭空消失了吗?

图片
随着放开后海啸般第一波流行的结束,新冠病毒似乎一夜之间从我们身边消失了。
现在很少有人再讨论新冠,如果提起谈论主题也只有一个:
“新冠病毒去哪儿了?为什么突然凭空消失了?”
新冠病毒哪儿也没去,仍在人群中传播
这回,咱不卖关子,直接上答案。
图片
尽管疫情大幅度缓和了,但新冠病毒哪儿也没去,仍在在人群中传播,有官方数据为证。
“新十条”后,全国尽管叫停了绝大多数新冠核酸检测,但用于疫情监测和临床诊断的核酸检测一直仍在进行。
图片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2月8日发布的最新疫情情况通报,2022年12月9日以来,全国单日报告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数最高的2022年12月22日,达到694万例;最低的是2023年2月6日,下降到了0.9万例。而单日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是2022年12月25日,达到了29.2%;最低的是2023年2月4日,下降到了1.2%,报告截止的2月6日略微回升到了1.5%。
从这段报告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两个信息:
2022年12月22日,全国单日进行的新冠核酸检测数量至少为2376万人次(非筛查目的的检测都用该单人单管);
报告截止的2023年2月6日,全国共报告了60万人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率1.5%,单日检测出了阳性病例数9000例。
也就是说,到目前全国每天的核酸检测数仍在数十万例的水平,每天检出的阳性病例数基本保持在10000例上下。
图片
要知道,疾控中心停止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的最后一天,即2023年1月9日,报告的阳性病例数也不过14000例多一点;
图片
倒数第二天报告的阳性病例数还不到1万,仅有7000多例呢。
单纯从疫情通报报告的单日新增病例数来说,当前的疫情水平与2023年1月上旬相当嘛,你能说新冠病毒消失了?
当然,报告的阳性病例数更主要取决于进行的核酸检测的数量,并不客观。
更能客观地反映疫情水平的是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我国这一数据从最高峰时的近30%下降到了近日的不到2%,的确说明第一波流行已经结束。
但是,疫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新冠病毒也没有消失,每天仍能检出万例上下。
单日检出阳性病例10000例,以绝对数来衡量,在全球占据怎样的位置呢?
图片
排在日美、我国台湾省、巴西、德国、南韩、俄罗斯之后,澳大利亚之前的第8位;
图片
同日报告的单日在院新冠死亡病例数,尽管从最高峰时的近4300例,下降到了2月6日的102例;
图片
但是,即便用在院死亡人数代表单日总死亡例数,仍排在美、日、德之后,高居全球第4位。
就这,你能说新冠病毒消失了,新冠疫情在我国结束了吗?
新冠去哪儿了?很多国家都曾有此问
大流行并不意味着疫情持续高水平流行,流行趋势呈现波浪式起伏状态。
驱动流行波浪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新的流行毒株的出现和传播,以及大规模人群聚集。
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前,新冠病毒传染性要低得多,而且再感染率很低。
这样,某个国家在经历一波大规模流行,一定比例人口感染获得免疫力后就会形成阶段性的群体免疫状态,病毒的流行受到很大限制,只能在人群中低水平传播。
在有些国家,传播水平可以降到非常低的程度,这同样让那些作为感性动物的人们发出“新冠病毒去哪儿了”的疑问。
图片
其中,以色列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以色列在2021年初经历了1波大规模的原始毒株流行后,3月份开始流行水平迅速降低,这种低水平一直持续了4个月,最低的时候单日报告的阳性病例数一度连日维持在个位数,在流行趋势图上甚至呈现了在“0”水平上的“拉直线”状况。彼时,也有很多人不禁会问,新冠病毒在以色列去哪儿了?
出现过类似现象的还有很多国家。
图片
比如,英国,2021年夏季也出现了持续2、3个月的低水平传播,最低时报告的单日新增病例数低于1000例。
像以色列,2021年夏季流行低谷时几乎达到了清零的程度。
但是,病毒并没有真正消失,一旦人群中易感者人数累积一定规模,或有传染性更强的新毒株传入,新的流行高峰会随时到来。
以色列在2021年夏季维持了长达4个月的“清零”水平后,已经又经历了4、5波流行,到现在每日报告的病例数仍高于当时的水平。
流感病毒又去哪儿了?
不仅是新冠,其他传染病也有类似的情况。
图片
比如,流感。
我们知道,在温带地区,流感呈现冬季流行态势。
但是,非流行季节的流感病毒去哪儿了呢?
同样的,哪儿也没去,也是以低水平在人群中传播,人们同样不能通过直觉感知到流感病毒的这种水平传播,也会认为流感病毒在夏季“消失”了。
凭感觉感知不到身边有流感病毒,但流感监测则可以用数据来告诉我们,流感病毒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图片
比如,2022年7月15日,我国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第27周)显示,我国北方没有流感流行,
图片
对送检咽拭子样本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仍然检测出了49个阳性病例,说明非流感流行季节的炎炎夏日,流感病毒仍“潜伏”在我们身边。
我国第二波流行大概率已经在路上
早在新冠大流行之初,很多科学家就已经指出,新冠病毒不会消失,疫情也不会被完全终止,大流行结束后会转变成呈周期性流行的地方性流行病。
这一点也已经被先于我们“躺平”的国家,也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疫情实践予以证明了的。
图片
比如,法国,在2022年初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奥密克戎BA.1和BA.2两波流行后,到目前又经历了3波奥密克戎亚变异体的流行,2022年年内总共经历了多达5波的流行。
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毒都没有消失,而是以不同周期和规模反复流行。
新冠疫情的这种变化趋势是由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决定的,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图片
新冠病毒在全世界都没有消失,疫情都在反复流行,国内偏偏有些人一厢情愿地意淫我国会不一样,病毒会在我国消失。
新冠病毒在我国不仅不会消失,第二波流行已经在酝酿之中。
因为,今天的奥密克戎已经不同于德尔塔之前的诸毒株,变异速度更快,新的亚变体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再感染和反复感染已经不再少见,而成了家常便饭。
这也就意味着,流行波次之间的间隔会大幅度收窄,会不会再出现2021年夏季那样的长时期维持极低水平潜伏传播的状况。
免疫力的快速衰减,特别是如果有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体的输入,都将会短时间内酝酿出新一波流行。
我国春节长假数十亿人口的大流动,将会极大地驱动这个进程。
图片
因而,我国第二波流行大概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