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美国记者爆料“北溪管道泄露”真相,拜登是主谋?

这两天俄罗斯和中国的舆论媒体一直热炒一篇揭露北溪管道被炸真相的报道《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再次将几乎要不了了之的北溪管道接连被炸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报道出手自美国一名非常知名的人权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越战期间,他因为一篇披露了美军在越南制造“美莱大屠杀”真相的报道,广泛激发了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终结越战的作用,因此也在新闻界享有盛誉。去年6月,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多处泄露,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遭遇了人为破坏。美西方和俄罗斯相互指责对方破坏了管道,后来以美西方国家组成的调查小组也迟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调查结论。虽然官方没结论,但是民间还是有有识之士在做调查努力的。这位西摩-赫什就是其中一位。根据新华社2月10日的报道,赫什8日在其博客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2022年3月,美国中情局人员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商量好实施破坏行动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向丹麦、瑞典通报行动计划,以免两国海军一线人员干扰行动。2022年6月,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年度军事演习期间,美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为避免外界因爆炸与演习时间接近而产生联想,三个月后,也就是9月26日,才由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图片
其实美国方面牵头策划并实施了北溪管道破坏一事,从事情发生开始,大家都普遍是这么怀疑的。 首先,因为修建管道的技术、材料等等,管道本身还是很坚固的,抗压、抗震等能力非常强,一般的自然灾害不会导致其泄露,更不用说是多点泄露;其次,从各方军事技术水平来看,能实施这样高难度破坏行动的,也只有美英俄等少数几个国家;第三,俄罗斯方面也没有破坏管道的动机,毕竟能源是俄方用以要挟或者说是对抗欧洲的关键一张牌,相比而言,美国的动机就非常大了。等于同时断了欧洲和俄罗斯的后路。所以,虽然美国一直矢口否认,大家都觉得就是美国,只是没有直接证据。
赫什的报道等于是非常详尽的给出了事情的经过,而且他的报告中还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信息,报告中说:美国总统拜登在同其国安团队进行9个多月“高度机密的反复辩论”之后,决定破坏“北溪”管道。辩论的主要焦点并不在于是否实施破坏,而在于如何不留下指向美方的证据。“北溪”管道是6月份发生的泄露,拜登和他的团队之前已经经过了9个多月的讨论,说明美国从2021年10月左右就开始策划这件事了,远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前。
图片
2021年10月是什么时间点?就是俄罗斯方面宣布“北溪2号”项目管道建成,计划于年底开通运营的1个月之后。其实美国方面是长期反对“北溪2号”项目的。因为这套管道开通后,可以绕过乌克兰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进而增强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都将受到威胁。所以早在2021年8月,美国就公布了针对项目相关公司的一揽子制裁计划。从赫什的报道来看,除了制裁,美国还同步策划了破坏活动。俄乌冲突的爆发,只是给这次破坏活动又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外衣而已。而管道被破坏,确实也是给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北溪管道事件的带来的后果深远,除了造成200亿美元的北溪2号报废,还导致了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甲烷气体泄漏事件,至少有八万吨甲烷气体泄漏,对全球的气候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能源脱钩”,也对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影响。
图片
能源合作其实曾经是欧洲普遍认可和欢迎的一种外交手段。冷战中后期,以联邦德国为代表欧洲政治势力,曾经提出了一条“新东方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接近带来改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冷战策略其实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只会对欧洲乃至人类带来更大的核战争风险。相反,只有打开民间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大门,让声音和利益把铁幕两边的意识形态沟通起来,才是推动解决欧洲危机的正确方式。而实现这种策略最具代表性的手段之一,便是能源合作。
事实证明,这种能源合作为欧洲能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欧洲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控制,实现了欧洲国家的经济自决。甚至一定程度上,欧盟可以与美国相竞争的角色。也正是因此,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合作一直处于升温状态,欧洲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也是俄罗斯最核心的现金流市场。
图片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美国主要的对俄制裁,关于能源制裁一直推行不下去,主要就是因为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依赖非常深,这其实也是俄罗斯手中的一张王牌。但是北溪管道被破坏,就导致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硬脱钩,这个过程对双方都很痛苦,但是都没有退路。
能源脱钩跟俄乌冲突后的政治脱钩叠加在一起,让美国、乌克兰之前有些担心的,俄罗斯和欧洲潜在的“复合”关上了最后一扇门。而正如大家之前分析的那样,美国虽然2022年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但是美国的能源出口却是创下的多个“新高”。
图片
最后再说回赫什的这篇报道,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篇客观详实的报道,却没有在西方社会的主流媒体中掀起半点水花。西方主流媒体基本上选择对这篇报道视而不见,就像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等等事件一样,被选择性忽略了。中情局和国务院发言人也给出回应,称赫什所说的是“虚假的”后没了下文,然后继续炒作中国的“流浪气球”事件。这充分说明,如果不能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无论俄罗斯也好,还是我们中国也好,对美斗争的面临的困难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