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一场中国式科幻的坚硬和柔软

对于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和电影精神而言,科幻电影是最好的成果展示。
我毫不怀疑,作为《流浪地球2》的主创,郭帆、吴京等人是真正热爱科幻的人。他们对科幻题材,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表达欲。如果电影本身表达的是一曲有关人类勇气的赞歌,那么主创本身逆流而上、甘为中国科幻电影开疆拓土的勇气就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幸事。
图片
如此幸事,当浮一大白。
(1)
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是半人马座α星系,也恰恰是《三体》系列小说中三体人的老家。
事实上,科学界和科幻界对这个星系抱有的执念比想象中还要深。当然,半人马座α星系首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星系;作为一个三星系统,它由三颗恒星组成,它们分别被命名为A星、B星和C星,而C星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比邻星。顾名思义,天涯若比邻,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而说是“最近”,这个距离也有4.22光年(大约40万亿公里)。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说的很直白:你们人类连半人马座α星都没去过?也太差劲了吧,它离你们只有4光年。
图片
在科幻领域,大概近比远要有趣的多。这个星系也就愈加频繁地成为了众多科幻文艺创作的宠儿,除了上文提及的“流浪地球”和《三体》,这里还是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所在地;而作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以擎天柱、大黄蜂等领衔的变形金刚们的母星赛博坦星球其实也在半人马座α星系。
而现实可能比科幻更加浪漫。带着对探索地外文明的渴求,天文学家们对半人马座α星系倾注了满腔热情。最让人振奋的发现来自于201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比邻星的周围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他们将之命名为“比邻星b”,研究推测其上极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甚至生命。好奇的人类正打算向比邻星发射宇宙探测器,这一宏伟的星际计划被正式命名为“突破摄星”计划,若该计划最终成功,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也必将被大大加快。
也没准儿,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一睹半人马座α星系的全貌乃至踏足那个神秘的星系,都并非妄言。
(2)
《流浪地球2》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叙事;或者说,终于有人想起来无论什么电影都要首先以讲好一个故事为基本前提。作为一种古老的电影类型,科幻电影也概莫能外。
但“科幻”似乎又有一些特殊,因为科幻的基础是科学,而科学又以幻想为箭矢。这意味着,一部杰出的科幻电影必须有着足够科学的科幻生态搭建;换言之,技术实现或视觉特效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科幻电影最惹人注目的鲜亮外衣。
图片
严格意义上,作为续集的《流浪地球2》其实讲述的是《流浪地球》的前传故事。两者在风格上保持了高度统一,一如既往的宏大场面,繁复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细节呈现,从太空电梯的直插云霄到酣畅淋漓的空战场面,从炸掉月球的壮烈到行星发动机点火的坚决,再到种种高概念的原理解释,科学与幻想的坚硬在电影中横冲直撞,所谓“硬科幻”之“硬”,便是立住了。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坚硬并未盖过讲好一个优秀故事的根本出发点;便让艺术去解决艺术的问题,技术去解决技术的问题。归根结底,《流浪地球2》很好地克制了对技术僭越叙事的热爱,甚至在很多时候,都为技术服务叙事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很明显,它的创作者们把功夫用到了看得见的地方,也把功夫用到了看不见的地方。
(3)
如今来看,刘慈欣的原著小说《流浪地球》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框架,《流浪地球2》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在此框架之下的原创故事了。
但无论怎样,“流浪地球”计划的初衷没有改变:为地球安装一万台行星发动机,每个发动机高达11千米,可提供150万亿吨推力,将地球推离原有轨道,并在两千多年后被半人马座α星系的恒星捕获,成为这个星系的新成员。
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把整个地球变成了宇宙的一个小小流浪者,带着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浪漫。诚然,《流浪地球2》的主题更为芜杂,地球与家庭的大与小,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奉献与牺牲,人情世界的冰冷与温暖,以及是面对惨烈现实还是选择在数字世界永生的哲学思考,甚至还兼带了一些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担忧。但在科学的理性之外,中国式科幻更多的是用一种人情的感性去照亮未来;换言之,它的外壳足够坚硬,但内核却分外柔软。
区别于西方文化下人类面对大洪水建造“诺亚方舟”式的迁徙和殖民底色,“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宏大立意才是真正深深刻在一个古老文明体系中的博爱众生。这是一个东方民族的古老准则,只要有家,就有未来。如果《流浪地球》的主题是回家,那么《流浪地球2》的主题就是启程,无论哪一个,我们都不惜代价。所以,《流浪地球》中刘培强毅然决然地点燃空间站撞向木星,只为地球能从中获得反冲力量以达到逃离木星的速度;《流浪地球2》中,面对只能人工引爆核武器炸毁月球的自杀式任务,刘培强的师父张鹏大喊“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更是始终坚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那一声嘶哑的怒吼“点火”,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而这些也都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仰所能践行的付出;是我们对人类最伟大的公认美德的呈现,如勇敢、正义、拯救、责任、信念和善良;更是国人将视野放到宇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的一次深刻诠释。
在《流浪地球2》中,科学可以没有温度,但人性的柔软和温暖可以融化这种冰冷。也正因此,“希望”才成为了未来的同义词。
(4)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也会信”。在这个热闹的春节档,《流浪地球2》以一场中国式科幻的坚硬和柔软带给我一种长久的灵魂震撼和细腻温暖。
图片
借用原著小说作者刘慈欣二刷《流浪地球2》之后的评价:如果说第一部让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那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台上响亮的鸣笛。
也由衷祈愿这响亮的鸣笛声能够带领中国科幻电影继续踏上征程,不断向着更广阔的、更光明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