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hone的内部那么工整?

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
1997年,苹果公司濒临破产,无奈只好请乔布斯回去。他首先做的第1件事就是和几十个产品团队开会,最后的决策是砍掉了70%的产品,只留下4个,分别是iMac G3,Powerbook G3,Power Macintosh,iBook。
苹果从1997年亏损10.5亿美元,1999年盈利3.09亿美元。
图片
下面步入正文。
这几天又有一张图刷屏了,来自目前顶流三大厂商的三星,苹果和谷歌机型:三星S23 Ultra,iPhone 14 Pro Max和谷歌Google Pixel 7 Pro内部元器件布局,一对比高下立判,先不说质量,就视觉美感来说,iPhone毫无疑问的美学天花板。
图片
好多人说还有华为,华为的内外设计也都很用心,下图是华为Mate 40 Pro和Mate 50 Pro两代机皇,单独看起来比较精致,但是对比之下感觉还是差点什么。
当然,这不是近几年科技的进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因为从最早的iPhone 4时代苹果在内部的工业设计一直就是这么工工整整。
图片
至于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
首先就是因为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传》第12章,这个记载的内容就是产品经理的噩梦。
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很漂亮。
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乔布斯检查产线,印刷电路板,电路板上的芯片和其他部件也都要求做的更好看一些。这时候一名新手工程师反驳:只要机器运转起来就可以,没有人去关注看不到的电路板。可在乔布斯的眼中,这是优秀匠人的基本功。
说起iPhone总会说起乔布斯,但乔布斯之后的库克明显是一位更精明的商人,现在的iPhone已经没有那么偏执,利润却翻了几番。
不过在理念这块儿, iPhone其实一直是在认真传承的。
图片
其次是设计传承。
稍微了解下手机圈的小伙伴应该就知道, iPhone每年的工业设计变化极小,尤其是背部,已经4年没有大变化了。但这也意味着 iPhone的内部设计每一代大版本更迭中都不需要大的变动,把布局做得更美观也就没那么难了。
反观安卓每一代都有大变化,硬件布局自然需要重新排列。
还有,iPhone的内部结构,源于起了个好头,所以工艺传承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前瞻性也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去优化布局,比如苹果早早就做L型电池,为即将到来的高刷新率,多摄像头等等做提前部署。
图片
最后就是成本了。
也可以说妥协度,苹果为了不让你拆机都是采用的非标准螺丝,至于内部螺丝垫片的成本也普通高于行业3~5倍,积少成多,这可都是利润。
所以权衡利弊,手机内部的设计做的美观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是所有人都是偏执狂,有好多厂商都是要先生存下来。杂乱的飞线,看起来头疼的内部布局,如果外在真的有个好体验,我相信大家也不会那么较真。
图片
这篇内容不是在吹iPhone,而是讲事实,因为前几天给家里老人的iPhone 7换电池,扑面而来的原始硬件精致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