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胆固醇常用三大类药,有口服有针剂,该怎样选?

一位网友的问题。
冠脉放支架3年,起初一直用“立普妥”,3年后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改用了降脂针“瑞百安”,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0.8mmol/L,去随诊医生又说“立普妥”不能停,因为除了降血脂,还有抗炎抗氧化作用。问到底能不能停立普妥只用降脂针?
这个问题涉及到临床常用的三大类降胆固醇药物中的两大类,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大类常用降胆固醇药物,两类口服,一类注射。
第一大类,大家最熟悉的“他汀”类药物,各种他汀。立普妥,是阿托伐他汀原研药的商品名。
图片
他汀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肝脏里合成胆固醇的酶而起到降胆固醇作用的。我们身体里的胆固醇,80%左右都是在肝脏合成的,所以他汀这么一抑制,降胆固醇的作用还挺强大。一般来说,降胆固醇作用比较强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常用口服剂量大约能降低血胆固醇的40%左右。
至于医生说他汀类药物有抗氧化抗炎作用,也没错儿,这是研究中发现的他汀药物的多效性,就是降胆固醇之外的有益作用。尽管这个“多效性”在医学上一直有争议,但研究确实发现了这些现象和一些实验室证据。可无论如何,降胆固醇达标是第一位的。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做了很多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稳定和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等等,都证实有效、安全,心血管病患者可以从治疗中获益,因此就被推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用药。临床首选他汀,也是基于这些。
图片
第二大类,现在大家也知道的比较多了,“麦布”类药物,依折麦布,国产新药 “海博麦布”
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胆固醇的。因为身体里的胆固醇大约有1/4左右是吃进来、肠道吸收进来的。这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幅度,大约在16%到20%。
“麦布”类药物,虽说降胆固醇幅度比他汀药差了点儿,但是能够和他汀的作用互补。原来,他汀在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之后,肠道吸收胆固醇就会增加。这是人体的一种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平衡。所以有时候刚吃他汀药时效果好,吃着吃着效果就差了,里面就有这个原因。
图片
而且”麦布”类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相对少些,有些人吃了他汀后有肝酶升高的,就可以改用”麦布”。
第三大类,就是“降脂针”了。这类药物在医学上叫做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蛋白抑制剂”,这个名字有点儿复杂,英文缩写简单,“PCSK9”抑制剂
这类药的作用,是减少这个“PCSK9”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破坏。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受体就可以接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然后去代谢掉,胆固醇就降低了。现在临床用的有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瑞百安就是依洛尤单抗的商品名。这类降胆固醇的针剂作用比他汀强大,可以降低胆固醇50%以上。一般是每两周或每个月注射1次,现在还有半年注射1次的药物。
图片
那这三类药物临床选用的顺序呢?
一般情况下首选他汀。口服方便,有效,研究证据多。
如果单用他汀药效果达不到标准或者不能耐受,可以加用“麦布”联合降脂,或者改用“麦布”。
如果口服药效果不好,血脂降不达标,或者不耐受,还有就是处于紧急高危的情况,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放了支架的患者血脂特别高,需要尽快降到比较低的水平,那就打针,降幅大,效果来得快。
降胆固醇的标准呢?也是因病而异。
一般的冠心病、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可要是特别高危,医学上归为“超高危”的患者,就是发生过两次急性事件比如心梗、脑梗、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外周血管病变做过手术的,或者虽然只发过一次急性事件但有两个高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放过支架搭过桥、吸烟、早发家族史之类的,那就要降到1.4mmol/L以下,一般不低于1.0mmol/L是安全的。虽说有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mmol/L以上也安全,但毕竟证据还少。
回到网友的问题。
这位患者,即使属于超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4mmol/L以下也是达标了。
图片
因此,如果3年来服用阿托伐他汀血胆固醇能够达标,仅仅是担心副作用而改药,那就没有必要,是可以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的。
他汀类药物虽有不良反应,但是少数人、个别的,总体安全性是好的,否则也不可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个人服药后没有不良反应,就不用因为担心不良反应而停药。
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0.8mmol/L。虽然有研究显示在0.6mmol/L以上安全,但毕竟证据还不够充分;而且胆固醇在身体里也是有用的,修复细胞膜,合成激素等;根据病情也没有必要降到那样的低水平。
再者,从临床给药的角度讲,能口服不注射。因为单就给药途径,口服的安全性更好。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