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躺平” 莫当“躺平式干部”

拒绝“躺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发奋进取,奔赴未来。
图片
  2022中青干部思维辩论座谈会为年轻干部充电。云南网通讯员 杨婉蓉
  作者:江离
  “躺平”常用来形容与世无争的心态,以顺其自然的姿态,无所作为的状态面对任何事情,是一种“颓废”“丧”的负面情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暗示。2023年的兔年春晚,沈腾、马丽、艾伦等带来的小品《坑》辛辣讽刺,深入人们的喜爱。沈腾在《坑》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位“躺平式干部”,平时工作“躺”,坚信做得多就错的多,不做就不会错。作为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接班人”,应拒绝“躺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成为朝气蓬勃的追梦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发奋进取,奔赴未来。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不想躺”的内在自觉。“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躺平”现象的出现,究其根源就在于精神“缺钙”,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学习汲取精神“养分”,坚定前行信心,自觉掸去思想“灰尘”“过滤”思想杂念、杜绝“躺平”思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不想躺”的内在自觉。
  以高度的行动自觉滋养“不能躺”的紧迫使命。“躺平式干部”貌似危害不大,实则祸患不小。他们的不作为,贻误的是党的事业,损害的是民生福祉,正如小品中的马局长所言,他们伤了百姓的心。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向“躺平”说不,拒绝“躺平”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时刻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发展机遇,党员干部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以高度的行动自觉滋养“不能躺”的紧迫感、使命感,要切实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保持“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的奋斗状态,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才能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助力圆梦中国。
  以激昂的奋斗精神修养“不愿躺”的责任担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丰碑。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在心中“置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扎根基层“花海”,用双脚扎根泥土、用双耳倾听民声、用双眼看见民情,做“酿蜜怡人”的“蜜蜂式干部”;多一分“动如脱兔”的机警和敏捷,一步一个脚印,一履一行汗水,将荣耀的锦旗挂在老百姓的心门上。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呼唤青年干部要有新作为、新担当。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干部要有不能躺、躺不平的自觉,以激昂的奋斗精神不断修养“不愿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谱写最华美的篇章,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