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更易患血栓!这几个地方痛,就要小心了

图片
很多人在感染新冠后,会有明显的咳嗽、乏力、心慌等症状,但关于血管方面的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瑞典一项针对100万名新冠病例的研究显示,人们在感染新冠后的1个月内甚至更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明显增加。
图片
阳康后患血栓风险升高
为什么新冠容易导致血栓呢?研究团队发现,近20%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易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2022年8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也给出了类似的提醒:新冠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
如何及时发现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是新冠大流行期间值得关注的事情
血栓爱找这几类人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临床上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部位,造成堵塞,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
图片
例如,堵在脑部会导致脑梗,堵塞心血管会诱发心梗,淤积在肺部就是肺栓塞。
以下几类人容易受到血栓的“偏爱”
图片
1.有遗传倾向的人
这类人群遇到其他诱发因素,如年龄增加、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等,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2.高血压患者
长期血压升高可使血管变硬,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血栓形成。血压长期升高或波动,易使血管内膜受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
3.糖尿病患者
长期血糖偏高或波动较大,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再加上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
4.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5.久坐、久站者
久坐时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连续3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出现血栓的风险;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影响血液回流,促使血栓形成。
6.血栓患病史者
有过血栓病史的患者,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更大
几个症状提示血管有可能堵了
图片
如果能早期发现血管堵塞的征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突发胸闷
警惕肺栓塞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紧,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栓塞。
肺栓塞危害很大,严重时可以导致猝死。因此,出现上述表现应尽快到急诊就诊。
胸痛
怀疑冠心病、心梗
图片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如果是持续性胸痛,则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有可能完全堵塞,血流完全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肌梗死。
一侧肢体无力
当心中风
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无力,提示脑动脉或颈动脉发生了堵塞。同时还可能伴有说话口齿不清,一侧口眼歪斜、视物模糊等表现。
出现这些症状,无论能否自行缓解,请及时就诊。
走路腿疼
警惕下肢动脉堵塞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行走时可能腿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感到下肢疼痛(即静息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一定要格外重视
五个细节养出健康血管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血管老化
生活中要注意
图片
1.戒烟
图片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因此,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2.饮食讲究
图片
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负担。生活中,要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多蒸煮,少油炸
3.坚持运动
图片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建议选择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
4.作息规律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尽量做到规律作息,争取每晚11点前睡觉。
5.定期体检
图片
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数据有异常,须及时咨询医生,积极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
永善90后女孩:拳拳孝心演绎人间真情(上)
永善90后女孩:拳拳孝心演绎人间真情(下)
永善:冷凉蔬菜绘就农民增收新图景
永善:“生态+”铺就县城绿美底色
图片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编辑/杨梦娇
主办/永善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