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深夜围堵,3人挖掘柳州古墓被抓现行!墓主大有来头

2月9日,伴着蒙蒙细雨,记者驱车驶入水墨画般的鱼峰区白沙镇,自此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在这次跨越500年的旅途中,记者仿佛看到了陈氏家族二十代人的繁衍迁徙、起起落落。这个背景显赫的家族中,相继出了13位进士、举人。到了近现代,他们中有人官至广西省长、两广督军,也有献身革命的烈士,还有学成回国建设祖国的工程专家……
与此同时,
一个个疑问也如同迷雾般,
笼罩在这次旅途中——
这个家族昌盛几百年的基因密码是什么?
几年前陈氏家族明代古墓被盗
又有哪些蹊跷在其中?
当年这个家族到底做了什么,
接连获得皇帝褒奖,获赏赐三块诰封碑?
神秘的满汉文诰封碑上,
到底传达了什么信息?
陈度是谁?
白沙镇白沙社区,在社区党支书李东威和几名社区干部的带领下,记者踏上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
图片
前往陈度墓
在白沙镇白沙社区大化屯一片农田旁,车子停了下来。这片农田背靠挂榜山,可以远眺柳江。一行人沿着田埂向农田深处走去,就看到了一处墓葬。据墓碑文字记载,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陈度墓,不过因多次被盗,原墓损毁不堪。阳和村和白沙社区长塘屯的陈氏后人,在2014年捐资重新修建。
图片
陈度墓
图片
陈度墓的石雕
陈度墓依山傍水,打理得较为整洁,有明显的修缮痕迹。墓碑两侧裹边刻有祥云龙纹的浮雕,龙纹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碑顶花纹虽已斑驳,却依然能看出精湛的雕工;碑底座刻有麒麟图案,庄重大气。墓碑的裹边和碑底、碑顶,是这座坟墓保存较好的部分,它们记录着时代的沧桑,彰显着这个家族昔日的显贵身份。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前有三江水,后有九层楼,谁人葬得对,代代出封候’的风水宝地。”李东威说,陈度墓已经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图片
陈度墓的风景
陈度是谁?陈度墓被盗又是怎么回事?
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行人来到位于长塘屯的陈氏后人家中,90岁的陈美龙已在家中等候。
陈美龙告诉记者,陈氏家族有三支,一支留在长塘村,一支去了阳和村,还有一支在外地。
图片
陈美龙老人给记者查找资料
老人年事已高,很多事记不准确了,但是他肯定地告诉记者,陈氏后人陈树祥正在重修族谱,他对家族往事最清楚,找到他,很多疑问都会解开。
2月11日,记者找到了77岁的陈树祥。500年的往事,众多人物相继登场,他了熟于心,侃侃而谈。
陈树祥介绍,陈度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举人,曾担任云南姚安太守。
“盗墓的事情我知道,还是我写的状子呢。”陈树祥说,那是2014年,有三人趁着夜黑风高,驾驶微型客车来到陈度墓附近,正在挖墓的时候,被附近村民发现了。村民得知有人盗墓,纷纷赶到,堵住了三人的逃路,并立即报警。
据相关新闻报道,民警到场后,发现古墓被挖出了一个深约2米的洞,涉嫌盗墓的男子被围困在墓穴内。
经供述,这伙人了解到此古墓背景显赫,想必有价值不菲的宝贝,便事先进行预谋,通过网络查询得知了该古墓的具体位置和外形,还打印了古墓的相片,仔细研究盗墓方案。此前,他们还多次结伙在凌晨时分用铁铲、锄头等工具对古墓实施挖掘,已经挖了一条深约2米的通道进入到墓穴内。
图片
陈度墓旁立着“不可移动文物”碑
“虽然盗墓者被判刑了,但是赔偿至今没有拿到。”陈树祥说,当年,阳和村和长塘屯陈氏后人共同捐资重新修缮了古墓。
那古墓被挖后,是否看到里面珍藏的东西?“祖先的坟墓我们并未深入探究,只想尽快修缮,尽力保护。”陈树祥回答。
柳州文史专家陈铁生表示,陈度墓是目前已知的柳州本地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太守墓,是研究柳州地方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陈炳焜的传奇人生
很多柳州人都知道陈炳焜,他在民国期间历任广西省长、两广督军。大多人只知道他出身破落的官宦世家,却很少了解到他是陈度的后人。
图片
陈炳焜
根据史料记载和陈美龙、陈树祥等陈氏后人描述,陈炳焜的传奇人生渐渐展现出来。
虽然陈炳焜有着显赫的家族历史,但是他的父辈曾沦落到寄人篱下的窘境。
儿时,他跟随母亲在地主家帮工,有机会跟着地主儿子到私塾读书。逐渐长大后,自知家贫,便到边关龙州(今崇左一带)谋事,经人介绍到提督衙门当差。因仪表不凡、粗通文学、聪明能干,大为提督苏元春赏识。之后,又因为社交能力强,广交好友,结识了陆荣廷,这也是让他平步青云的关键人物。
战火纷飞、宦海沉浮,经过短短20多年,他便从一个小卫士成长为广西省长。
不过,1921年,旧桂系失败,陈炳焜从柳州辗转香港、天津生活,终因无法维持高昂的生活开销,于1926年返回柳州度过晚年,1927年病逝,葬在阳和村。
在《柳州文史资料汇编》中,冯浦澄作《我所知道的陈炳焜》,详细回顾了陈炳焜的一生,称陈炳焜为人一向趾高气昂,中落后,抑郁成疾,晚年潦倒。
图片
位于阳和村的陈炳焜墓
陈树祥还告诉记者,陈炳焜育有6女1子,其中儿子去了台湾,一个女儿嫁给了袁世凯的儿子。“她无儿无女,长居香港,还曾回过柳州,我们都叫她姑太。2018年,我前往香港探望她,可是找了多家养老院都没有找到,方才得知她去世了,去世的时候106岁。”陈树祥回忆。
经查阅资料得知,陈炳焜女儿当时嫁给了袁世凯的第十三子袁克相,她的名字叫陈思行。
家族密码
一个家族,能在柳江边兴旺几百年,他们从哪里来?家族兴旺的密码是什么?这一切,还得从一本遗失的族谱说起。
陈树祥继续回忆,上世纪50年代时,老族谱在其堂哥家,可惜一场大火将族谱烧毁了。那时陈树祥年仅10岁,只记得堂哥提起,族谱中介绍了陈氏家族从哪里来,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还有祖训,教育后代要好好读书……
“后来,三爹陈季平嘱托我,有机会重新修缮族谱,这事我一直记在心里。”陈树祥说,陈季平曾到苏联留学,后来回到北京,又相继在武汉和柳州工作,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一生为建设祖国而奋斗,2019年去世。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陈树祥开始专注重修族谱。“跟着长辈去做清明,大概统计了一下,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民国初,在柳江沿岸的里雍、白沙一带,甚至到三伯岭,就有陈氏墓60多座。我都顾不上上香,就一直抄呀抄。”陈树祥回忆,他抄了两年碑文,抄出了厚厚一本册子。
陈树祥说,那时候,坟墓都还较为完整,碑文也比较清晰,通过碑文,可以了解墓主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子孙后代是谁,对修缮族谱非常有帮助。
也是通过抄写祖宗碑文,他了解到自己的祖先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人才。
陈树祥说,柳江边陈氏最早的祖先并不是陈度,而是陈度的爷爷,只是墓已损毁,不记得名字,但知道其曾担任南京大理寺正卿,是三品官员。这位祖先是浙江人,因为犯错,被充军发配到柳州,自此陈氏家族开始在柳江边繁衍生息。
根据陈度墓碑文记载,陈度父亲为福公,母亲是游氏。游氏之墓原本在凤凰岭一带,后被陈炳焜迁至阳和村,现游氏之墓就在陈炳焜墓地后方。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间,陈家出了陈让,皇帝为褒奖他的母亲教子有方,赐其母一块诰封碑,就是位于白沙社区马朝屯的满汉文诰封碑。
而陈让的弟弟陈诲,迎娶了阳和村一大户人家的女儿欧阳氏,欧阳氏陪嫁了大片土地。自此,陈氏一支迁移到阳和村生活。
清代乾隆年间,又出了一位陈士荣,他到福建做官,官至知州。皇帝为了褒奖陈士荣的父母和祖父母能培养出陈士荣这样的人才,竟赐了两块诰封碑。这两块诰封碑在阳和村,被列为柳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古迹。陈炳焜是陈士荣的曾孙。
巧合的是,记者在此前为写作《地火燎原》一书,也曾写过一位陈氏后人。
20世纪20年代,广西四个市各有一所由省府直接开办的中学。南宁的叫省立一中,柳州的叫省立四中。在动员下,柳江道学生联合会在省立四中成立,陈振尧被选为学联委员长。陈振尧背景显赫,是陈炳焜的侄儿,属于国民党左派党员,思想上进。
陈氏家族的先辈中,还有两位特别为陈树祥等后人敬重,他们就是陈季平的姐姐和哥哥,陈守善、陈伯平烈士,他们为革命奉献了生命。
图片
陈守善烈士
据悉,1937年时,年仅16岁的陈守善还是柳州中学的一名学生。她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动员组织战区群众坚持抗战,做桂系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39年,陈守善在学生军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转入新四军,任《淮海报》记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陈守善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挺进山东,陈守善就一手拿着枪杆子,一手拿着笔杆子参加了解放战争。
在孟良崮战役中,陈守善连续几天几夜坚持在前线做新闻报道和战地鼓动工作,由于劳累过度而吐血晕倒在阵地上,被送进野战医院治疗。在一次国民党飞机轰炸时,医院被炸毁,陈守善也不幸罹难,长眠在齐鲁大地上,时年仅26岁。
神秘的满汉文诰封碑
再说回陈树祥整理族谱一事。当年将族谱整理好后,陈树祥将其交给了家族中一位长辈。遗憾的是,这本族谱又遗失了。
这本族谱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族几百年的变迁,也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记录着社会变迁的历史。坚韧的陈树祥一直记挂着重修族谱一事,近几年又重启这项工作。只可惜,如今大多陈氏古墓都已损坏,碑文也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时,诰封碑就成了重要的线索。
在马朝屯,记者看到了上文提到过的,清代雍正年间的满汉文诰封碑,在诰封碑附近,还有两座古墓,是陈让和其母叶氏的。
图片
位于马朝屯的满汉文诰封碑
图片
陈让和其母叶氏的墓
此诰封碑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9月立,碑系阴刻,碑文居中,上刻龙凤呈祥,两侧刻龙戏珠,文字、皇龙、祥云等仍清晰。碑高约1.5米,碑头刻有“奉天敕命”,在“奉天”和“敕命”中间,刻有一方形印章图案,图案为满汉两种文字。下方为册封文。
图片
马朝屯满汉文诰封碑上的满汉文印章
通过诰封碑碑文得知,这是皇帝册封广西平乐府恭城县训道官陈让之母叶氏为九品孺人,褒扬这位母亲性本柔和、“严必兼慈”,教子有方。
这样的满汉文诰封碑,在本地是十分稀有的,但其中满文传达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呢?
陈铁生告诉记者,印章上的汉字应是“敕命之宝”,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读。“敕命”按《辞海》解释是“皇帝颁赐爵位的诏令”,“宝”即印章。满汉文意是一致的。
那位于阳和村的两块诰封碑,又传达了哪些信息?
通过设置在诰封碑旁的文物古迹标识可以得知,“陈其铎夫妇诰命碑”,记载了陈士荣任福建建宁府瓯宁县知县时,朝廷诰封其祖父陈其铎为文林郎,祖母杨氏为孺人的敕命。
图片
陈其铎夫妇诰命碑
“陈渠夫妇诰命碑”记载了陈士荣任直隶州知州时,朝廷诰封其父为朝议大夫,其母黎氏为恭人的诰命。
图片
陈渠夫妇诰命碑
在里雍、白沙有两条老街,也见证了当地的发展,又有哪些故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