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证者:丁阳 | 较真主笔
美国俄亥俄氯乙烯泄漏事件引发关注,有不少自媒体声称,泄漏的致癌物氯乙烯以及其他物质燃烧爆炸后会变成“毒雾”进入云层,再形成酸雨流进五湖四海,全球都会受到影响。这是真的吗?
1.并非所有气体都会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通常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起的,它们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在大气中产生酸。酸雨降落到地面后,会危害动植物和建筑物。
所以,并非所有气体都会形成酸雨,它的形成需要一定条件,一是气体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二是与水结合能生成酸。
2.本次事故中主要的剧毒物质,氯乙烯及其燃烧产物光气,本身均不会形成酸雨
本次俄亥俄州的泄漏事件,主要的有毒物质是氯乙烯。在经历了“受控燃烧”后,其中一种分解物是光气,也是有毒物质。但这两种物质本身都不会形成酸雨。
氯乙烯本身是液体,挥发后形成一团密度约为空气两倍的致密气团,会主要维持在地面,不易扩散,在没有风或上升气流的情况下,不易进入到云层的高度。氯乙烯并非酸性气体,不会与水反应生成酸,并且空气中的氯乙烯会于几天之内分解成其他物质。
光气是一种剧毒、无色、有强烈气味的气体,会引起呕吐和呼吸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作武器。但光气在空气中也并不稳定,与水蒸气接触后就会分解,变成氯化氢。在“受控燃烧”后,美国环保署确实监测到了光气,但仅在“受控燃烧”后的短期时间内监测到,并且浓度很低。[1]
3.事故中产生的氯化氢有可能形成酸雨,但“影响全球”是耸人听闻
那么事故中有没有会形成酸雨的物质呢?
的确有,氯乙烯燃烧时的产物之一是氯化氢,光气遇水分解也会变成氯化氢,释放到大气中的氯化氢很容易融入云、雨和雾水中,产生盐酸,是酸雨的其中一种成分。
本次事故“受控燃烧”的氯乙烯,为5节车厢,合计约不到13万加仑,换算成质量不到450吨。而每吨氯乙烯可以产生差不多0.6吨氯化氢。换言之本次“受控燃烧”总共可能释放出270吨的氯化氢,这个量有可能会造成局部的酸雨。
不过,“流进五湖四海,全球都会受到影响”,就太耸人听闻了。作为对比,全球火山活动一年释放的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高达2000万~2500万吨[2]。因此270吨的氯化氢影响有限。
另外,酸雨的危害并非一次就能造成,而是长期累积形成的。
4.酸雨是一个日渐被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必过于担心
事实上,作为一个长期的污染议题,酸雨问题已经不必过于担心。酸雨大部分是人类所排放的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反应所产生的,当人类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后,酸雨的情形已经日渐得到改善。
美国国家大气沉积计划 (NADP) 于 1978 年开始监测全美降水的酸度,其中一个传感器位于俄亥俄州伍斯特,雨水的年平均 pH 值已记录在案超过 45 年,可以很容易看出酸雨问题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1978 年雨水的平均 pH 值为 4.2 左右,属于比较强的酸雨。到 1990 年监管加强之后,降雨酸度明显有了改善,雨水的平均 pH 值近年已经上升到 5.6,已经可以不称之为酸雨了。
审稿专家:孙亚飞 | 清华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链接:
[1]https://www.wtae.com/article/pitt-expert-nothing-threatening-or-concerning-detected-in-epa-air-quality-readings/42831717
[2]https://www.mtu.edu/news/2017/03/volcano-breath-measuring-sulfur-dioxide-space.html
查看原图 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