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会诱发心肌炎?这个病毒正高发,酒精对其无效!还有这些春季传染病要警惕

开学啦!开学啦!
神兽们归笼啦!
各位家长朋友们
在攀登过假期作业的高山
跨越过给孩子“收骨头”的巨坑
即将迎来最终的胜利
但是!开学季到来,
也意味着春季传染病即将来袭,
家长、学校、孩子们不能松懈!
最近接诊20%是诺如病毒感染
比去年12月多了三成
最近,你家里的小朋友有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如果有,很可能就是诺如病毒找上门了!
据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副主任医师介绍,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0月-次年3月天气忽冷忽热,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
往年冬天有很多孩子来看诊,今年可能因为受到新冠影响,高峰后移,在最近出现。“门诊来看诊的孩子中,有20%的是诺如病毒感染,比去年12月多30%。”黄丽素说。
其实家长们不用担心,诺如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会在感染后的3天内自行恢复。
黄丽素提到,很多小朋友家长看到孩子夜里突然呕吐会很担心,一直给孩子补液,导致孩子喝了水后马上再吐。“小孩吐的次数多了,非常容易脱水。”黄丽素说,孩子夜间呕吐两三次是正常的。
如果小朋友精神还可以,可以将他的嘴巴打湿,再观察一下,不要太着急补液。
如果孩子在呕吐之外,还出现高热、嗜睡、抽搐、大便带血症状,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
妹妹生病哥哥被传染
诱发急性心肌炎
杭州市儿童医院也接诊了不少诺如病毒患者,杭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汤卫红主任医师上周五(2月10号)上午就接诊了4-5个因诺如病毒来看诊的病人。
 “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从老家回来上学,出现了呕吐症状。还伴有38摄氏度低烧,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汤卫红说,“后来做了大便检查,确定是诺如病毒感染。”
汤卫红表示,婴幼儿、老年人这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之后出现的症状多为呕吐、腹泻、偶伴低烧。
没过几天,小女孩的哥哥又来汤卫红这里看诊。7岁的小男孩出现了和妹妹一样的症状,甚至还出现胸闷、气急,做了检查后发现小男孩竟然心肌酶指标偏高,是急性心肌炎。好在不严重,通过休息、营养心肌就能很快恢复。
少数患者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出现心肌炎,这个小男孩是从他妹妹那里感染的。”汤卫红说。
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主要通过患者的呕吐物或者排泄物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进行传播,因此极易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爆发、流行
近期
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
开学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什么是诺如病毒?
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权威科普
1.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暴发流行。
图片
2.诺如病毒胃肠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图片
3.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4.诺如病毒胃肠炎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图片
5.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图片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图片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图片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图片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图片
6.托幼机构和学校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等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图片
(2)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图片
(3)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图片
(4)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 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图片
(5)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6)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图片
此外
还有这5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
如何开启防御模式?
跟着东东继续往下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认为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目前的主要流行株Omicron变异株BA.5、BF.7分支。
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一般维持1-2天,而后陆续出现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等症状。病程末期至康复期间多伴随干咳、咳痰症状。
划重点
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若确诊及时就医、居家照护。
图片
图片
开启新冠病毒感染防御模式
(1)健康监测要做好
(2)个人防护很重要
(3)生活习惯要良好
(4)疫苗接种不可少
流 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潜伏期:1-3天。
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
本市流感的流行期是12月至次年的3月,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冬春季节,且本市多数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
图片
开启流感防御模式
(1)学生们和老师们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2)学校应做好晨检,做好隔离与通风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最后划重点:患流感后,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患者和健康带菌者。
发病高峰: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4-6月、11月至次年1月。
发病人群及场所:多见于 4-8岁儿童,幼儿园和小学是猩红热的好发场所。
常见的临床表现:小朋友得病后,大多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疹和皮疹褪去后的脱屑,还可能会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
图片
图片
开启猩红热防御模式
(1)学校这样做
在猩红热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晨检、午检工作,若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劝导其停课、就医、居家照护。如发现聚集性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相关部门。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患儿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毛巾应开水煮烫,玩具、家具等可使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擦拭。
(2)患病小朋友和家长这样做
小朋友得病后应居家照护,请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尤其是家中有二宝、三宝的家庭!接触患儿时要佩戴口罩。
划重点: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早发现、及时就诊和居家是关键!如果发现小朋友有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居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图片
图片
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如果出现症状,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也较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如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CHO)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该病毒曾导致2008年安徽和2009年山东的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疫情。
这几年,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数也逐年增加,它和手足口病一样,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容易混淆。
图片
开启手足口病防御模式
(1)易感人群暴露要减少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可视情况佩戴口罩,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良好卫生习惯要养成
勤洗手:外出返家后、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都应使用流水洗手。
多运动: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增强自身免疫力。
重营养:家长和学校应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营养。
(3)EV71疫苗要早接种
国产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并有效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由于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2岁,因此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的接种。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
主要元凶: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其中尤其以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腹泻占的比重较大。
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性腹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1月至次年2月)。
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图片
开启病毒性腹泻防御模式
(1)学校这样做
老师应当做好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如发现有发病学生,应劝说其尽快就医,同时报告卫生老师。发病学生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复课。
卫生老师或保育员平时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发现发病学生时,按规范要求移除发病学生的呕吐物或排泄物,使用高氯消毒污染表面,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向上级单位和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健康证,对食物进行加工、封装等操作中应严格准守食品安全相关流程。对食品充分加热,对餐具进行消毒。加强食堂、制水和保洁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停工作,待症状消失后72小时且再次检测诺如病毒阴性后方可复工。
此外,学校应做好日常性消毒工作,落实好学校饮水设备、宿舍、多媒体教室等集体活动场所的消毒安全管理,加强晨检、巡检、缺勤缺课工作,如出现疫情,应暂停聚集性活动,并做好与家长的风险沟通等。
(2)家长这样做
家长应做好家庭卫生,储藏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食物时烧熟煮透,定期清洗饮水机等。孩子患病时,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及时带孩子就医,做好居家休息。
(3)学生这样做
平时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洗手,勤剪指甲,瓜果蔬菜洗后再吃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老师,并尽快就医,不隐瞒病情。健康学生与发病学生应减少密切接触。
来源:东方网综合看看新闻、上海疾控、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夏小夏、Shirley
审稿: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