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8

评论

12

1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王毅布林肯能否会晤?中方没松口,美方提要求:必须符合美国利益

2月14日,在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提问称,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正在欧洲进行访问,并参加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将参加此次会议,在参加会议期间,王毅主任与布林肯是否会进行会晤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希望中方做出回应。
图片
面对这一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称,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提供,与中国外交部模糊的表示相比,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莱斯的表达也很有意思。普莱斯表示,布林肯国务卿的日程中还没有添加与王毅主任会见这项内容,但美国正在评估事态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也表示,如果布林肯国务卿要与王毅主任举行会晤,则必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人认为,如果两国外事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想在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坐在一起会谈的前提是,必须满足美国的要求,否则估计谈不了。
首先,从总体上判断,王毅主任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可能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做出这一判断也基于多方面考虑。
此次外界之所以都在关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王毅主任是否会与布林肯举行会晤,还是因为前段时间的“气球外交”事件,立即让中美关系平添变数。事件一直演变至今,而美国还在频繁炒作这一话题,很多人都很关系中美关系的走向,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不能因为“小破球”导致关系破裂。在双方关系剑拔弩张之际,如果双方都参加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各国都在大谈安全合作之时,中美两国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各自寻找台阶下,并坐在一起修复由“气球事件”造成的外交裂痕,从这一角度而言,外界的这一揣测确实有相当道理。从美国的角度而言,美国此次频繁炒作“气球事件”,无疑是想要达到两大移花接木的目的。
图片
一方面,2月3日俄亥俄州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美国也加强了相关的舆论管控,同时,为防止记者不顾死活继续报道这件事,一定要将美国民众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问题上。此时飘荡的“流浪气球”便成为美国精英们操作的话题,通过渲染这一气球是“军用侦察气球”以及中国是美国的敌人等话题,立即将美国人的关注点转移至“气球问题”上,这便为美国政府遮盖或拖延处理俄亥俄州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赢得时机。从这一角度而言,美国能够成功转移民众视线,但毕竟纸包不住火,当前俄亥俄州的这一泄露事件终于被揭开盖子,处理这一极具危害性的环境事件,自然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新话题,“气球事件”的热度应该降温了。
另一方面,无疑是要对西摩·赫什针对“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报告进行转移,免得外界都揪着美国的小辫子,要求美国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做出正面回应。如今美国频繁炒作“气球事件”的两大目的,基本已经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外事负责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会晤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气球事件”的温度正在降低,布林肯当然也希望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找到台阶下,并与王毅主任举行会晤。
第二,之所以认为,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王毅外长与布林肯可能举行会晤的原因还在于,与“气球事件”相比,中美两国的关系才是大局。美国越是在“气球问题上”过度反应、频繁炒作、闹妖蛾子,最后一定会“闪了自己的腰”,正如中方外交部所言,美国一点都不冷静、专业,实际上美国也清楚这一点。此次美国之所以腰频繁炒作“气球事件”无疑要给布林肯即将到来的访华行程造大声势,以此作为砝码向中国施压,并换取美国想要的利益。结果没有想到,美国玩得有点过火,没有控制好自己得力道,在中方有理有据的反驳下,美国有点过火了,以致于为挽回自己的面子,不得不宣布布林肯推迟访华。结果没有想到,中国外交部根本不给脸面并直接告诉美国乃至全世界,布林肯访华的这一消息中方从来没有确认。
实际上,这句话相当扎心,这也就意味着,美国频繁炒作布林肯访华是美国自己的事,中国表示尊重,但中方从来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也没有做相关准备,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中国轻飘飘的一句话确实相当扎心,原本布林肯乃至美国擅长在访华或访问其他所在国之前,制造压力与舆论,但这种做法也不再奏效。既然布林肯已经宣布推迟访华而不是取消访华,也表明美国政府希望与中国加强联系的心情还很迫切,对布林肯而言,也可以趁着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王毅主任邂逅。
图片
第三,与“气球事件”相比,中美关系的发展才是大局,也是重中之重。实际上,美国很清楚,中国也很清楚,“气球事件”只是中美两个大国博弈中的偶发性因素,如果两国真的会因为“气球事件”导致关系紧张乃至于破裂,对两国而言都是得不偿失之事。别看美国到处嚷嚷好像把声势搞得很大,但实际上美国也很清楚,自己只是虚张声势,中方已经告诉美国不要过多反应。同时中方也严厉警告美国,美国用武力袭击中国民用气球,损害了中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中方将保持反制的权利。
中国的话已经说到这里,就是要告诉美国不要再闹,再闹中国将揭穿美国的老底,果真中国外交部昨天已经列出明细,2022年美国曾利用高空侦察气球侦察中国十多次,虽然美国矢口否认此事,但中方拿出来的证据都经得住考验。在此次处理“气球事件”时,中方也明确向美方传达信号,拜登总统曾表示,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加设护栏,并共同管控危机,目前便是考验美国的时刻,就看美国有没有诚意,能否将这一诺言变成行动。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角度而言,美国在这一问题上“蹭热度”后,也不愿意因“气球事件”导致中美关系颠覆,因此慕尼黑安全会议也给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机会,有望帮助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渠道上。
王毅主任可能与布林肯国务卿举行会晤的原因还在于,慕尼黑安全会议本身具备的属性。慕尼黑安全会议成立后,本就是探讨欧洲与世界安全的重要论坛,在这一论坛上,如果中美两国的关系即全球最主要的双边关系闹得很僵,两国外事部门负责人出席同一场会晤,却根本不打招呼也不举行会晤,无疑是慕尼黑安全会议最大的失败之处。
图片
其次,需要补充的是,即使此次王毅主任与布林肯国务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但总体而言此次会晤更多的还是礼节性会晤。
第一,王毅主任与布林肯国务卿之间的会晤,本就是非对等会晤。布林肯作为国务卿,应该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举行对等对话,在对话后才能够得到王毅外长的接见,这才是正常的外交程序。如果此次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布林肯举行会晤,实际上是破格之举,从外交对等的角度而言,即使此次举行会晤,更多的也是礼节性会晤。
第二,之所以认为如果真的举行此次会晤,更多的仍是礼节性会晤,还是因为此次王毅主任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是顺道而为的行为,王毅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访问法国、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之所以访问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去年巴厘岛领导人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并明确表示希望在合适的时机访问中国,因此此次王毅主任出访意大利估计也是为这件事打前站。出访法国同样是如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就表示,要到中国进行访问,虽然直到目前仍没有成行,但此次王毅主任前往法国,估计就是要敲定行程。匈牙利当然不一样,匈牙利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的特立独行与人间清醒都让世界钦佩,匈牙利与中国的关系,是其他欧洲国家不能相比的。从这一意义而言,如果正处于外交困境中的匈牙利能够得到中国的友谊,对匈牙利更好地开展独立自主外交以及加强中匈关系也有很大好处。
与此同时,王毅主任的最后一站要前往俄罗斯,实际上此前俄罗斯外交部已经宣布了这一消息,表示要为中国领导人前往莫斯科以及中俄两国元首的会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王毅主任的此次欧洲之行,更多的还是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而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布林肯举行会晤,更多的还是礼节性外交,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美国真的提出会见要求,中国也不能将其拒之门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