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客家“踏碓”,你见过吗?

碓,是客家地区一种加工粮食的物具。按其操作方式,分手碓,踏碓二种。手碓占用空间小,易挪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踏碓占用空间较大,位置固定,较省力,工作效率高。
图片
手碓
图片
手碓,由舂杆、碓臼组成。碓臼,也称石臼,取材于质地坚硬的麻石。石匠灵巧的双手,精雕细凿,原本在山间地头岩石层里的麻石,变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碓臼。石匠不同,制作的碓臼大小、高矮、样式,也有细微的差异。
图片
踏碓没发明前,客家人就用木制的类似于夯土墙夯土用的“锤棒”舂米。“锤棒”俗称“舂杆”,约160厘米高,二头粗,中间细,双手紧握“舂杆”中间端,一下一下用力往下锤,费时费力。
图片
 后来,随着踏碓的出现,客家人加工粮食就渐渐地用踏碓了。只有过年过节做糍粑、做黄粿才用碓臼。
踏碓
踏碓,由碓臼、碓马、支架组成。因较占用空间,一般选一空间较大的房间固定,俗称“碓米间”。
图片
“踏碓”由碓和石臼两部分组成,石臼固定在地下,四周以贝灰盖地面,石臼后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坑,叫做碓坑。坑的两边立两条有半圆凹孔的石条,相距约二尺,半圆凹孔是用来安装“踏碓”耳的。碓用坚实的树干做成,长约4尺,宽约8寸。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舂米时,脚踩碓,手拉碓头绳索,让碓头扬起,然后放开让碓头借自身重量舂下。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