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害怕俄罗斯发现,拖了仨月才炸北溪,2枚炸弹被海水泡坏

文/一落山川
随着更多内幕的披露,美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摧毁欧洲大陆几十年来最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的最大嫌犯。
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记者西摩·赫什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有关“白宫下令炸毁‘北溪’管道”的更多细节。此前不久,赫什爆料,美国利用去年6月的北约海上演习做掩护,命令海军潜水员放置爆炸物,三个月后与挪威合作完成了引爆。
图片
(波罗的海22号行动演习)
不过,根据赫什的消息来源,这一破坏活动原定于上述军事演习两天后进行,但在原定计划的最后时刻,美国总统拜登因恐惧而犹豫,下令取消行动,并要求军方建立一个机制——能够随时远程引爆这些炸弹。
据悉,拜登担心:如果管道在北约在同一地点进行大规模联合演习仅48小时后爆炸,俄罗斯人可能会对美国产生怀疑。随后,白宫找了熟悉当地海底地形和洋流状况的挪威“打配合”,以摆脱美国的嫌疑。
最终,拜登在时隔三个月后发出引爆炸弹的命令。然而,美方放置的8枚炸弹中有2枚因炸弹在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而产生故障,只有6枚成功引爆。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北溪”2号的一条备用管道没有受到爆炸的影响。
图片
(“北溪”管道爆炸海面图)
此外,赫什还表示,拜登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是因为德国政府是“北溪”管道的直接运营商,而柏林可能随时退出对俄罗斯的制裁,华盛顿决策层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我们知道,自俄乌开打以来,欧洲市场一直因能源价格上涨而“大出血”,欧盟一度坚持将俄罗斯天然气排除在对莫斯科的制裁之外。事实上,在这场战争发生的前四个月,朔尔茨政府始终拒绝谴责俄罗斯。但“北溪”管道的爆炸切断德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迫使欧洲依赖美国能源。这加深了俄欧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裂痕,助推了西方对俄制裁。
图片
(这条遭到破坏的管道是德国“能源大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当被记者问及拜登政府采取上述行动是否存在“削弱德国经济”的动机时,赫什没有肯定也没有否认,而是表示“美国经济界或许会有人感到高兴”。但他认为,其国内一些有关“德国经济疲软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想法是“疯狂的”。
显然,这位美国记者几乎变相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其实,上述赫什直接或间接披露的信息及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的政治动机,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并不鲜见,只不过是在西方舆论界没有市场,拜登团队试图“将这口黑锅甩给俄罗斯”。
图片
(赫什的独立报道,往往对美国政治产生巨大影响)
当然,我们不排除西方一些国家深谙内幕,但“选择性忽视现实”,而柏林方面是“敢怒不敢言”。值得注意的是,美记者的爆料在民间引起巨大争议。外媒指出,赫什的调查报告可能导致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跨大西洋联盟出现裂痕。毕竟,在欧洲民众看来,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对于德国和其他依赖“北溪”管道供应天然气的欧洲大国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背叛。
不可忽视的是,多年来,赫什的独立报道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上世纪70年代,赫什就揭露白宫的政治干预,报道了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黯然下台。除此之外,赫什揭露美军在越南“美莱村大屠杀”的真相,加速了当时越南战争的结束。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不排除这位资深美记者还有更多关于拜登政府的“猛料”未曝出,这可能对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产生深远影响,乃至加速这场战争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