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开始造车了?余承东独掌车BU,接管HI业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华为车负责人BU王军已被停掉相关业务,一时间,各种新闻传出,甚至有人认为,王军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其负责的业务HI模式进展不顺有关。
随着停职的消息传出,华为接下来在车业务上也将会侧重与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所主导的华为智选模式路线,除了提供智能化方案之外,华为也将负责营销和终端销售。
华为的三种模式
图片
目前,华为一共有三种模式:第一是零部件模式,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零部件,二是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Huawei Inside),在这套模式下,整合了华为与车企资源,由双方共同定义、联合开发、华为也将为主机厂提供HI软硬件一体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是华为智选,而王军和余承东,两人分别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模式,结果,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华为智选模式的余承东成效明显,王军的HI模式进展略有不顺,并且在智选模式初见成效的当下,似乎又放大了王军HI模式的差距感。对此,华为也不得不做出取舍,毕竟,真正赚到钱的才有一定的话语权。
“赛马”模式 决定是否造车?
此前,余承东与阿维塔董事长兼CEO谭本宏一同参观阿维塔新车照片在网上流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同样出现在照片中,而余承东的位置,原本是王军的。而在此次活动上,徐直军也是提及了王军的人事变动,佐证了外界一直以来的猜测。
图片
此则消息一出,引发了外界关于华为造车路线的讨论,是否继续推进HI模式,或是直接下场造车,但是在这里,我们先理一理华为这两套模式的成立。
2019年,华为车BU成立,隶属于华为ICT管理委员会,由王军出任总裁,将车BU团队扩充至2000余人。定位于“帮车企造好车”的华为车BU以Tier1、Tier2获得了绝大多数主流车企的订单。2020年,华为车BU推出了Huawei Inside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随后,在王军带领下,华为先后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尤其是北汽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狐,成为了首个搭载华为HI的汽车品牌。
图片
2020年底,华为车BU迎来两次大型调整,车BU由ICT划归至消费者BG,余承东任命车BU的CEO,而王军更改为车BU的COO。
图片
入驻华为车BU后,余承东操刀了智选车模式,造就了AITO问界,并同步推进着王军主导的华为HI模式。这种又“造车”又做供应商的角色,也被外界诟病,但也有人认为,华为想通过赛马模式,看看那种模式能够优先胜出。
余承东独揽BU大权
图片
从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在王军停职后,余承东或许独揽了华为车BU的大权。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余承东在2月15日的内部讲话中透露出,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在抽调力量大力发展汽车相关的业务。”听起来,华为似乎离下场造车又近了一步。
图片
近日,AITO问界微博发布的海报中,右上角的“AITO”logo也换成了华为的菊花Logo。这或许在暗示,随着王军的离职,华为后续也将向“智选车模式”倾斜。而HI模式的何去何从,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点。
汽车网评:华为有可能造车吗?
说实话,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可能性,并不算很大,至于为什么,我们接着细说。 
图片
时间拨回2020年10月,面对外界铺天盖地对华为是否会下场造车的议论声,华为CEO任正非曾在公司内部发出一条“警告”,除了重申未来三年华为不会造车外,还表示以后谁再说造车,干扰公司,将会调离岗位。而这份承诺文件,也将在今年10月到期,关于华为是否造车猜测声又开始涌现出来。
图片
除此之外,华为真要下场“造车”,还要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华为不具备造车资质,并且外界也并未传出华为申请造车资质的消息;二是汽车行业投入巨大,并非一蹴而就。三是如何平衡投入与回报,在余承东面前也是一道难题,毕竟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面前,华为车BU的盈利难度也算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