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技术巅峰!深解《深海》:借鉴经典之外,它还有什么独特表达?

大家好,这里是梦与电影。
不要问我为什么《黑豹》都上了,还在聊春节档,问就是因为拖延症。
图片
本期,我们来聊聊《深海》。
之前我提到过几次,这是今年春节档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它触碰到了之前中国电影很少出现、也几乎不能碰的题材——抑郁症。
题材之外,在制作水平上,《深海》也是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准。
它充分发挥了动画载体的优势,把参宿幻想出的深海世界,用粒子水墨的新技术,呈现出绮丽绚烂的效果,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国际水准。
图片
理性评价,《深海》并不是完美的。它更像一个实验品,借鉴了很多电影前辈。
比如说描写心理问题的《小丑》,
同样采用具象化呈现内心世界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还有设定借鉴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
以及绘本里出现的胖版莱昂,明显参考了《这个杀手不太冷》。
图片
为了适应全年龄段,《深海》在表达上也太过直给,恨不得把主题大声告诉你,
结尾一堆伤感句子合集式的台词,差点把我的眼泪憋回去。
春节档的排片抢破头,那边都快打起来了。
《深海》却来不及和它的目标观众,在影院相互找到彼此。
如果大家还没看,算我求你了,趁现在还有排片,赶紧去支持一下《深海》。
图片
温馨提示,要想最大程度感受这部电影的魅力,必须选择最高规格的影厅。
有杜比影院,选杜比影院,注意啊,不是杜比全景声厅。
杜比影院对比度高达100000:1,能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最艳丽的色彩。
其次是激光IMAX,二代优先,真没有,那就就近选个激光放映厅吧。
图片
《深海》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叫“参宿”,这个名字,来源于田晓鹏导演日常的爱好:看星星。
参宿的命运,就像濒临死亡的星星“参宿四”。
她被抛弃,被遗忘,变得敏感内向,总是用红色外衣包裹着自己,把“都是我的错”挂在嘴边。
图片
如果你对参宿的境遇没有共鸣,也很正常。它的题词也写了:献给走过长夜的你。
如果你没有走过长夜,恭喜你,你一直很幸福
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主题。
讲讲参宿不愿醒来的梦境,以及大家觉得可能有点儿欠缺逻辑的地方:陌生的小丑南河,为什么能够拯救她。
图片
一、海精灵和丧气鬼
在电影开头,参宿趴在车窗边,做了一个梦。
一件红卫衣沉落深海。
伴随着舒曼《梦幻曲》的哼唱,参宿顶着寒风行走在雪地里,呼唤着妈妈。
图片
她的前方出现一个女人,只有一个长发的黑影,回过头难过地看着她,然后迅速变成长着好几个眼睛的怪物。
参宿也被浓烈的红色束缚住,挣扎着喊出“不要离开我”。
《梦幻曲》从优美哼唱,到参宿口中变得跑调气短,实际预示了参宿母女真实的关系:妈妈并不能成为她寄托亲情的对象,反而会带给她灾难。
图片
在这个短短的序幕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意象。
一团黑色、长着好多眼睛的怪东西,是海精灵
它由参宿看到妈妈最后一次回眸的头发和眼睛幻化而成,参宿可能做过无数次这个梦,那些眼神有伤心的,有恐惧的,有愤怒的。
海精灵的形态,随着参宿的状态而改变,如果稳定,就是小精灵,若成执念,就是大梦魇,吞噬自我。
图片
缠住参宿的红色不明物体,是丧气鬼
丧气鬼就是参宿的红卫衣,是她伪装自己,与世界隔绝的工具。
沉入海底时,水母出现那一抹红泥,就是丧气鬼形成的开始,在梦中依旧形影不离。
它是恐惧,也是保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派形象,只是想要去拥抱参宿。
图片
以上是导演的解释,我个人觉得,红卫衣还有一层意思。
它穿在参宿身上的时候,意味着妈妈的不理睬。
母亲的抛弃,是对参宿打击最大的事情,让她始终无法摆脱其梦魇一般的影响。
而当它掉落在海里的时候,就成为对深海世界,关于现实之残酷的一种提示。
图片
这两个意象,贯穿全片而存在。
序幕中,深海是一片混沌的状态,参宿寻找妈妈的呼唤,换来的是恐惧和黑暗。
而在正片中,深海的色调发生变化,暗沉的黑红灰褪去,由明亮的黄色,或者说彩虹色来主导,变的瑰丽炫目。
残酷的现实消退,孕育出幻想,
深海世界,就是参宿为了逃避现实而构建的想象世界。
图片
二、《小丑》与《少年派》的影子
开头公交车上的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有点熟悉。
参宿坐在最后一排,给前座的弟弟做鬼脸,逗他笑。
父亲却扭头教训参宿,“跟你说多少次了,坐车上别闹”,然后转过头和继母关心起弟弟,“谁家的小孩,这么听话呀”。
失落的参宿侧脸看向车窗外面,又开始思念起妈妈。
这一幕的剧情、运镜、构图,几乎跟《小丑》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图片
《小丑》里的亚瑟,被全社会排挤,仅存的希望,来自于他的妈妈曾经对他的爱护,还有那个私生子的谎言。
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市长的儿子,他妈只是在一直囚禁着他的时候,关于亲情的幻想,啪,全部破碎。
在现实里,他就只是在公交车上逗别人笑,反被嫌弃的小丑,没有跟任何人的感情连接,只有被排挤被边缘化的孤独。
《深海》复刻《小丑》的这一幕,等于把参宿和亚瑟放在了一样的位置
既吻合了她此时被一家人无视的状态,也暗示了她对母亲的向往是没有结果的。
图片
至于说它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是因为电影的主体思路大差不差。
同样的海上世界,同样的以海难为事件诱发起点。
在《少年派》中,李安构建了一个美丽壮阔的海洋世界。
少年派在其中历经各种神迹,从而确信了上帝对他的拯救。
然而,他并非真正的有神论者,是在生存危机面前,他爆发出了内心“丛林法则”的一面,杀了船上的其他人。
拥有神迹的整个壮美大海,只是他营造出的幻想乡。
图片
《深海》,也是小女孩从现实到想象的切换.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色调的变化
海难的巨风中,参宿的红外套飞出去,解除了她想象能力的枷锁,现实暂时从参宿心中离开。
取红色代之的,是明亮的黄色。
参宿在黑暗中苏醒,映入眼帘的,是小黄鸭游泳圈,是她和妈妈小时候出去玩的时候用的,可爱又温馨。
随后的深海世界,色调更是变得无比绚烂。
图片
深海对《少年派》的借鉴,还有一点,就是心理状态变化节点上的镜头暗示
《少年派》里,当派在救生艇上面临船员的威胁时,老虎理查德·帕克,毫无征兆地从船舱底部冲出来,替自己制服对方。
随后,派和它共同漂流,完成了全部航行。
在结束时,理查德·帕克悄然消失。
图片
老虎的出现与藏匿,以及与派的和谐相处,以现实逻辑来想,完全不合理。
最能令人信服的解释,恐怕是派无法接受自己杀人的事实,把心里的阴暗面合理化成了他者的存在。
而他兽性的一面,随着危机状态的解除,回归“森林”,在人格中再次隐匿起来。
老虎冲出的一刻,是他生理受到刺激后,开始想象的瞬间。
因为现实过于残酷,让他无法接受。
图片
回到《深海》。
父亲再婚后,参宿和这个家越来越疏远。
从画面的C位沦落到边缘,在轮船合影的时候,父亲甚至没想起她,
后面提议为糖豆上幼儿园举杯庆祝,却根本不记得她的生日,
只有中国联通给她发了条短信。
图片
参宿打开她和妈妈的聊天界面。
历史记录里,只有自己一直喋喋不休,妈妈的回复冷淡而稀少。
妈妈已经抛弃她,不要她了,而不是她拼命使自己相信的,依然有一个人在爱她。
真相摆在她的面前,就像派必须面对自己为求保命而激发的动物本能一样,无法再回避,于是,便发生了随后的一切。
图片
海难发生,红外套飘走,参宿醒来,看到了海精灵。
它如理查德·帕克一般,以亲近的面目,突然从小黄鸭中间冒出来,哼唱着《梦幻曲》,指引着她去找妈妈。
甚至连她醒来时的分镜、构图,包括金黄色与风平浪静的大海,都与《少年派》中,派从海难中醒来,面对船员的段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参宿幻想能在深海世界中找到妈妈,现实层面的母女关系,由此被超现实的存在取而代之,从无望状态转变为有望状态。
图片
如果说,《小丑》完成了对于真相的确立。
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是对参宿在现实中的应激反应,以及为了回避真相而进行疗伤想象的互文。
三、南河:理想版的参宿
虽然《深海》有上述电影的影子,但它也有自身独特的表达。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深海世界里的现实要素。
大饭店里的疙瘩汤料理、创新菜、外卖、团购和五星好评,营造出一种日常氛围,强化它和现实世界的相似性。
为此,导演甚至牺牲了前半部的剧情推进,让各种对话充斥整个场景。
它看似对剧情似乎没有帮助,却又包含极大的信息量。
图片
深海大饭店里的食客和老板,也如现实世界一般,起初并没有对参宿和颜悦色,而是排斥她,叫她“晦气”。
但在这里,参宿却拥有了扭转现状的机会
深海世界的瑰丽背后,掩藏着对陆地世界的巨大期望,它愈发的华丽,也就带出了愈发浓郁的哀愁。
对参宿来说,单纯臆想出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不足以治愈她内心的伤口。她最终希望的,是现实世界里自身处境的改变:可以融入周围,不再被人排斥。
是的,她受到了现实的打击,暂时地陷入了想象的世界,但她并没有全然逃避。
幻想世界里依然存在的现实因素,成为她希望的证明。
图片
但是,在不可改变的现实下,这种不放弃的努力,反而是悲凉的。她无法永远躲在想象里,而是要回到现实,接受生活的打击。
作品的后半部,正是这种黑暗信息的传达。
由于影片对南河和参宿之间的情感刻画较少,很多人觉得,他一个陌生人为何要豁出命去救参宿,不合逻辑。
实际上,在最初的版本,南河是参宿心里的自救意识,虽然后来他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形象,但南河与参宿始终是一种人。
图片
第二部分里,我们提到参宿和小丑的对照性,这在南河身上就更明显了。
他脸上的“小丑妆”、讲笑话逗笑别人、以及脚上的球鞋:对外是笑脸,对内是哭脸。
意味着把欢笑带给他人,悲伤留给自己。
更重要的是,南河也有着与参宿相同的诉求。
在遇到参宿后,他希望得到她的海精灵
图片
海精灵,是参宿在深海世界中寻找妈妈的指引,也是妈妈的“化身”。
对南河来说,它也是自己在深海世界中,实现梦想的条件:做疙瘩汤,让饭店获得五星评级。
深海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幻想出的心灵疗伤世界,海精灵代表着两个人共同的疗伤需求。
说到底,就是消除“小丑”状态,赢回以“海精灵”为代表的他人的爱与关怀。
图片
参宿缺失的是亲情,想找回的东西是母爱。
南河想要找寻的东西,似乎更加宏观,并不只是发一笔横财。
他在发现客人口味后,努力地用海精灵做疙瘩汤,试图用五星评级,让更多客人到来。
可以说,他想找回的,是对周围所有人的关注,也是后面剧情里提到的“背井离乡的孤独感”。
比起参宿,南河显然更加善于待人接物,性格更加积极开朗,与周围有更好的关系,还有一众后厨的环绕。
他其实是参宿的理想化形态。
图片
在参宿进入大饭店时,南河首次出场的炫酷运镜,已经充分体现了小女孩视角下他的强大。
在后半部中,深海世界的现实因素逐渐显化,反复经历动摇。
首先,是对于现实世界海难的再现。
深海世界,总共发生过三次丧气鬼危机。
参宿前两次引出丧气鬼,都是因为被别人排斥。
吓人的红怪席卷而来,象征着现实世界里,那件红卫衣所代表的孤立感。
然而,南河却总能赶走丧气鬼
图片
参宿被赶出饭店,海精灵突袭,让深海号经历了第一次危险。
红色,代表被孤独感侵袭的具象状态。
红色的光线,也笼罩在了打扫残局的南河等人身上
不过,这一次的海难,却有着积极的结果。
南河知道为什么丧气鬼会出现,他开始团结大家,接纳参宿,哄她开心,让参宿感受到了周围人的温暖。
图片
放映完电影后,化着小丑妆的南河,脱下蓝西装,穿着和参宿相似的红衣服,给她讲了一个笑话。
从前,船上有个白色的小海豹,他特别爱笑,后来我就问它,你每天这么高兴,有什么秘诀吗,它说,我不是海豹,我是只萨摩耶。
他歪眼吐舌,做了个鬼脸,让参宿第一次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但在这之后,南河喝醉酒睡着,一切重归寂静,又被巨大的孤独感所淹没。
似乎之前的欢笑只是幻觉。
图片
在海精灵的呻吟中,参宿打开了封印它的电饭煲,把整船搅得不得安宁。
南河出来救场,因为海精灵的离去,两人大吵一架。
他不干了,遣散了所有客人,在靠岸时把参宿放下。
参宿受到刺激,丧气鬼再次爆发。
从南河的角度来看,他封印海精灵,引发后续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也是内心的“小丑”表现。
他一直都压抑着负面的孤独情绪,试图向他人露出笑脸。
但这种压制只是把情绪藏到更深的地方,并没有完全消解。
图片
他再一次拯救了参宿,把她带回船上,
参宿醒来,奔向南河时,跑过了走廊里的红色光线,冲入了南河沐浴的黄色光晕之中。
这是“红卫衣”到“小黄鸭”的再现,寓意着希望的再生。
二人在船头相谈甚欢,约定一同前去寻找深海之眼。
“我发我的财,你找你的妈”。
找寻深海之眼,对他俩都是救赎。
图片
但是,现实里妈妈那头的无人应答,早就暗示了负面的结果。
在过程中,参宿第一次靠自己压制住了丧气鬼。
她去到南河的房间,看到了南河怀念的故乡。
随后,两人说起了深海之旅能否成功,南河说着发财后改造深海号的计划。
图片
建一个360℃全景餐厅,一水儿五星大厨伺候。
自己不用低声下气,参宿不用过分懂事。
在参宿眼中,他仿佛真的回到了家乡的夜空之下。
图片
但梦境与现实高度相似,恰恰意味着参宿的梦即将接近现实边缘。
这一幕的结尾,镜头落到投影机上,暗示着南河想象的一切美好,都只是虚影。
也因此,参宿的幻想被揭露,深海世界摇摇欲坠。
即使想象出深海世界,参宿也无法排除现实因素,完全沉浸在幻想的满足中。
图片
在接近终点之时,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便是招来丧气鬼的原因,也明白了追逐的尽头可能还是丧气鬼。
因此,被迫面对现实的参宿,放弃了追寻的希望。
不再与南河并肩冲锋,而是竭力阻止他前进,害怕丧气鬼打破深海号目前的温馨。
但是,南河却选择直面丧气鬼。
他在玻璃窗上画了一个微笑的嘴唇鼓励参宿。
说自己有魔法,可以劈开大海。
图片
当他突破了丧气鬼的阻碍,冲到了终点,代表希望的黄色和亮晶晶的颗粒却转瞬即逝。
参宿走进那间有投影仪的房间,看到抽屉里的手机,妈妈正打来电话。
随后闪现的现实,让我们窥见了参宿内心的伤痛。
父母的争吵,母亲的离开,父亲的再婚。
“你就不能让着点弟弟吗”,“多笑笑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看医生干什么”“不用了阿姨 我爸爸会来接我”……
妈妈打来电话的手机,最终从参宿手边沉了下去。
就像南河的下沉一样,意味着幻想的破灭,所谓的永不放弃,迎来的不过是失败而已。
图片
这一切,在真实的南河的出现之时,得到了最终的确认。
事实上,他只是碰巧救起参宿的小丑,和她一样漂流在海面上。
他的乐观,在惊涛骇浪的背景下,显得无力至极。
此前种种美好的深海景象:南河打败丧气鬼,南河留恋的家乡,南河的魔法。
只是他在漂流中讲给参宿聊以自慰的经历,是存在于绘本上的图画故事,是参宿主观意识的加工。
真实存在的,只有毁灭轮船的海难,以及二人无能为力的厄运。
图片
四、抑郁的根源
在电影的最后,导演给出了人的“积极能动性”作答。
参宿努力地突破屏障,几乎抵达了南河的所在。
她并没有触摸到南河,但是,南河给她留下的,却是至死不休的希冀之心。
即使自己即将死亡,但他依然抱着微笑的表情,以干净的面孔,而不是带有小丑妆容的脸,昂首阔步,走向前方。
而参宿,也接受了与南河的分离,分头而行。
图片
参宿不再像回避妈妈离开的事实那样,回避南河的离开。
她所在的光明之地,也不再是想象的深海世界,而是苏醒后的现实世界。
是呼唤着自己的家人——她的继母其实并非不关注她,改变的可能性一直存在。
图片
参宿为什么会抑郁?
如果完全放弃对生活的期望,那么她反而可以获得解脱。
拥有期望,却又无法实现期望,热爱生活,却又无法承受生活的暴击,才是痛苦之源。
这也是参宿在结尾到来之前的状态:在希望燃起与熄灭之间反复徘徊。
图片
当她醒来后,她仍旧要面对生活,而结尾,更像是导演的一种鼓励。
深海是心海,藏着每个人的心结与寄托。
参宿本想永远沉溺下去,但是她的自救意识和南河带给他的微亮,让她开始决定试一试。
《深海》的定位是成人动画,对年纪较小的观众来说,终究是有点压抑,不够明快。
可能很多观众无法共情到它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
但总的来说,《深海》应该算是一部符合动画表意标准的现实派作品。
图片
它并未像很多少儿向动画那样,提供一个架空的世界,以供人在幻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而是展现了更复合的世界,既没有放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又不像很多真人电影那么黑暗。
结尾给予的可能性,也让《深海》保持了大致积极的氛围。
它不回避现实,但同样不回避对现实的期待,哪怕那更多接近于一种不理性的希冀。
五、《深海》票房失利的教训
在这个春节档,《深海》一直是比较安静的存在。
它靠着大部分自来水观众,票房一点一点往上涨,目前刚到7亿票房。
跟去年《雄狮少年》的2.49亿比起来,算幸运的。
也没有被《熊出没》这种亲子动画片抢走存在感。
图片
但是,在投入产出比、商业与口碑的平衡上,你很难说这部片子是成功的。
团队光开发一个片头就用了两年,烧完了第一轮的全部投资。
田晓鹏导演自己也说,这部电影是一次任性的尝试。
他执着于表现出一个绚烂的深海世界,想要通过画面抵达观众的内心。
但上映之后口碑却两极分化。
图片
目前的中国动画,甚至真人电影,都没有形成成熟的,可以容纳创作者个人表达的环境。
过往的成功经验,是大IP的运用,是热血激情,反抗命运的少年向作品。
观众与资方的预期,还停留在这个范围内。
一旦失败,投资人之后就会对类似非IP、非热血、非模板化的大投资动画电影产生PTSD,导演也很难再次获得机会。
图片
往前说,田导也正是靠着《大圣归来》的成功获得认可,从而赢得了创作《深海》的资源。
但也正因如此,《深海》需要走的更远,才能达到预期平衡。
中国动画市场,长期被神话IP统治,让人审美疲劳,这正是《深海》出现的宝贵价值。
但如果我们想在未来看到更多《深海》式的作品,田导这类有追求的导演,需要更加精打细算,控制成本和风险。
而我们也应该给予更多鼓励,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可能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