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全部积蓄,辞掉稳定工作,他们在上海写字楼里跳舞造梦

两年前,面对汉口路上的亚洲大厦,舞者耿子博决定放手一搏。他拿出自己近十年来的积蓄,全部投入一部原创舞剧的创排。
当时,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已在亚洲大厦一炮而红,在这幢21层的写字楼里,酒店、服装店、美甲店、手机维修店之间,次第生长出一个又一个演艺新空间。亚洲大厦逐渐蜕变为上海演艺大世界新地标,一个中国线下演出密度最高的场所。
图片
然而第一次来亚洲大厦,面对7楼空置的培训教室,耿子博犹豫了:整个空间不足200平方米,最低层高只有2.8米。一个1.8米的舞者,踮起脚尖伸出手就能碰到横梁,如何翻转腾挪?
高难度,反倒激起了耿子博的挑战欲。2021年10月28日,耿子博编创的沉浸式舞蹈剧场《寅时说》首演,成为亚洲大厦里第一部舞剧,也是亚洲大厦里第一个讲中国故事的原创作品。几乎没有宣传,没有市场推广,就靠着亚洲大厦的集群效应,靠着观众的口口相传,《寅时说》一场接一场演到了今天。
图片
《寅时说》排练现场
迄今,《寅时说》已在亚洲大厦驻演200多场,联合出品方亚华湖院线乘胜追击,在一楼茶餐厅的沿街商铺黄金位置开辟出第二个舞蹈剧场,耿子博新作《云梦泽》已在此上演20几场。本月,两部戏同时在亚洲大厦上演36场,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图片
亚洲大厦一楼茶餐厅被改造成第二个舞蹈剧场,《云梦泽》已在此上演了20几场。
艺术与商业如何平衡
下午5:30走进亚洲大厦星空间5号,光线昏暗,三位舞者刘宝牛、陈柯、上官俊雄正躺在观众席休息。这是他们演出前雷打不动的习惯,因为接下来一个多小时表演,堪称“高能”。
图片
演出开始前,舞者陈柯在观众席休息。
《寅时说》是一个为“星空间5号”量身定制的作品,故事的灵感来源于“鸿门宴”。三个男性角色“邦”“将”“王”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剧中行云流水般的打斗戏。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极近,可以听见演员急促的呼吸,看见他们的汗水在额头上闪光。
“三位一起跳舞时令人目不暇接,打戏编得很棒又很真实,从头到尾一直替‘邦’的演员感到疼。”一位观众说。
图片
星空间5号观众席
在逼仄的空间里完成高难度的打斗动作,对演员们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扮演“王”的舞者上官俊雄说,“《寅时说》的危险系数很高。一个跳转翻,如果从观众眼前掠过,观众会惊叹舞者精准的控制力,如果啪地打到观众脸上,就酿成了事故,绝不被允许。而且剧中有许多道具,比如弓箭、轮胎、箱子,需要大量训练,也极其考验舞者之间的配合度。”
意外也曾发生。有一次,一位舞者在《寅时说》返场时,一个翻转,把天花板上的LED灯管踢爆了。这有惊无险的一幕,被一位观众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网上,引发了更多人对《寅时说》的好奇。
图片
《寅时说》有很多精彩的打斗戏
《寅时说》里有许多这样惊心动魄的瞬间。让上官俊雄最过瘾、最酣畅淋漓的一幕,是下半场经典的“抢箱子”。节奏快、动作激烈,演员配合天衣无缝。“每次跳到这里,就到了全剧体力消耗的巅峰。最累的时候,你要把最后一丝体力榨干,去完成这一幕。每次跳完,我都会长舒一口气。”
《寅时说》的故事从初具雏形到最终成型,用了4个月;星空间5号从一片毛坯到成为”山眠剧场”,用了20天。那段时间,耿子博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此前,作为创作者,他只需要考虑作品,不必考虑票房。可如今,自己做投资人,自己养演员,走驻演模式,就必须考虑如何为观众服务,如何让这部戏能演得久一点。
图片
《寅时说》排练现场,耿子博指导演员。
如何打造一个沉浸式舞蹈剧场?在《寅时说》之前,没有太多可参照的对象,耿子博曾经从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中找灵感。“《不眠之夜》是将国外成熟的、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业模式移植到上海,而对我来说,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踏出去之后再回看,才可能知道是对是错。”耿子博说,“也许当初的决定有点莽撞,但无论最终是否成功,我都不会后悔,血本无归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能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是一件幸福的事。”
从群演到主角的逆袭
《寅时说》对舞者上官俊雄来说,也是一场赌博。为了这部作品,他从工作了4年的国有文艺院团辞职,每天去亚洲大厦排练。
采访上官俊雄,是在星空间5号厕所门口的一张长凳上,这是演员们每天吃外卖的地方。旁边是上海剧场“最小的化妆间”,仅能容纳一个演员化妆,三位演员只能轮流进去。
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上官俊雄成为一家国有文艺院团的群舞演员,在舞台最边缘的角落里跳舞。舞者艺术生涯短暂,他知道,再不遇上一个好角色,一部好作品,就可能要被埋没了。
图片
舞者上官俊雄
一次偶然的机会,耿子博认识了上官俊雄,看到他身上的潜力,而上官俊雄也被耿子博新颖先锋的作品打动。“我相信跟着他,可以找到自己更大的价值,所以毅然辞职了。不让自己有退路,你才会全力奔跑。”上官俊雄说。
《寅时说》初创团队有5个人,耿子博做编导,妻子王乐做编剧,再加上上官俊雄、杨永奇、舒耀辉三位舞者。他们每天上午10点抵达亚洲大厦的排练厅,有时要排到晚上10点才离开。
“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推翻,再尝试的过程,你必须不断否定之前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上官俊雄说,“有的舞段可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编排出来,第二天又大刀阔斧,把一切都推翻了,从头开始。”
首演之后,《寅时说》打响了第一枪,但对上官俊雄来说,作品的打磨、人物的塑造仍需精进。他在《寅时说》里扮演的角色“王”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角色,最大的难点是保持“信念感”。“观众离你那么近,但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都不能影响到你,不能有一秒钟的松懈,时时刻刻都要相信你是‘王’,不可被撼动的‘王’。故事一开始,你就要把从汉口路涌入亚洲大厦的观众带回古代,带到楚汉之争的情境里。”
图片
上官俊雄扮演的“王”谢幕
随着《寅时说》的走红和《云梦泽》的推出,山眠剧场的团队逐渐壮大,现在有了7位签约舞者。他们大都和上官俊雄一样,曾是默默无闻的群演,如今逆袭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许多人身上,改变是脱胎换骨的。
耿子博笃信,好的创作可以做到“剧推人”而非“人推剧”。“真正好的作品,是你无论找谁来演,都能呈现出剧的全貌和内核。你必须用创意让舞者扬长避短,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信任,把他们的潜力完全释放出来。”
图片
陈柯扮演的“将”谢幕
演了100多场《寅时说》,上官俊雄渐渐累积起“粉丝”和“流量”。谢幕之后,总有观众在亚洲大厦一楼大厅等着他,期待跟他面对面交流。亚洲大厦给了这群年轻的演员被看见的机会,也给了他们重重压力。在这里,每日的“卡司表”直接关联票房。今天的表现不好,很可能就会影响下一场演出的上座率。“你只能为每一场演出全力以赴。”上官俊雄说。
亚洲大厦刮起中国风
编创《寅时说》之前,耿子博在亚洲大厦看过几部作品,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样一个地标性场所,为何缺少讲中国故事的原创剧目?他下定决心,要做一部“中国风”的作品。
耿子博1990年出生在河南周口,5岁开始学习武术,学了6年,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到河南来招学舞蹈的孩子,有人推荐了他,“有一个打武术的男孩还挺灵的。”
11岁的耿子博赴京赶考,考场上,身材瘦小的他被淹没在一群从小学芭蕾,有着标准舞蹈身材的学生中间,感到有些自卑。“我当时穿了一身很夸张的武术行头,老师说你会什么?我说我会打拳,就来了一套,还会翻跟头,就‘咔咔’一顿猛翻。然后就听考官说,可以了,小伙子,你被录取了。”
图片
舞者耿子博
然而附中毕业后,练就一身本领的耿子博,却因身材不符合传统舞者标准,在考舞蹈学院时四处碰壁。几经辗转,他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学习编导,转型做创作。“现在回头去看,我很感谢走上创作这条路,毕业时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那时舞蹈综艺兴起,我参加节目的时候都是自编自演。舞蹈演员的标准也没那么绝对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个性都可以被观众接受和喜爱。”耿子博说。
闯荡舞坛多年,拿过国内外多个编舞大奖,曾在《舞者》《中国好舞蹈》等综艺节目中有过亮眼表现,但耿子博此前没有想过,自己能在30岁时拥有自己的舞团,自己的剧场。亚洲大厦“星空间”,让这一切提前实现了。
《寅时说》讲的是刘邦的故事,《云梦泽》讲的是屈原的故事。两部作品在故事架构、舞蹈动作和舞台特效方面有着相似的配方,也可以从中看到,从小学武术的经历对耿子博创作和个人风格的极大影响。耿子博说,武术根植在他的血液里,他希望挖掘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宝藏,用当代的思维和手法,做出年轻人喜欢看的中国舞剧。
图片
图片
《云梦泽》演出空间和排练现场
耿子博的长远梦想,是创立一个云门舞集那样的舞团。“云门舞集用太极、内家拳的训练体系训练舞者,做出了属于中国的现代舞。林怀民的作品中,有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气节。我也希望能将国外优秀的舞蹈技术、创新思维、表达方式为我所用,在世界舞台说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
如今,亚洲大厦19个演艺新空间里汇聚了音乐剧、话剧、舞剧、脱口秀等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年轻的创作者和表演者被吸引到这里,孕育新的生机。耿子博说:“亚洲大厦就像一个造梦空间,容纳了许多人的剧场梦,我们来到这里,与它同根共生。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从亚洲大厦启航,去往更远的地方。”
图片
《寅时说》返场,观众举起相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吴桐
摄影:董天晔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S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