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刺客”?来袭……

团团
天气太冷了,我需要一杯温暖的奶茶!
图片
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要奋战到天亮,准备来点零食打打气!
图片
图片
小北
图片
团团
终于考完最后一门考试啦,我要喝奶茶,我要吃甜点!
图片
我需要喝点“快乐水”!
图片
图片
小北
医生
图片
团团
打球去!我们先去买点饮料吧!
图片
图片
现如今,糖已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可是自儿时起
家长总会告诫我们
“吃太多糖会有小虫子吃掉你的牙齿呦”
是不是吃糖一定会得龋病?
面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甜蜜诱惑”
“甜食控”又该如何保卫口腔健康呢?
图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我们吃甜食的时候,口腔内会发生什么呢?
图片
如图展示了在使用蔗糖水漱口后口腔内pH值(酸碱度)的变化:细菌利用蔗糖后产生酸性物质,使口腔内的pH值迅速下降,形成酸性环境。当pH值下降至临界值5.5以下时,牙齿表面开始受到破坏,龋病的发生风险上升,这一阶段对应的是图中蓝色阴影部分。同时,在食物的刺激下唾液分泌增加,唾液的冲刷能够缓冲酸性环境,使口腔内的pH值逐渐恢复到最初的水平。
因此,甜食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越长,细菌利用糖代谢产酸的时间越长,形成龋病的风险越高。餐间频繁进食甜食让酸性物质不断攻击牙齿。
图片
图片
团团
那么,所有的糖都是牙齿的“隐形刺客”吗?
小北医生
不是的!橙子和橙汁也许尝起来味道差不多,但是橙汁喝起来更方便,更多人可能会选择后者,可二者含有的糖是完全不同的。
图片
游离糖和非游离糖
膳食糖可分为两类——游离糖非游离糖。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都是游离糖,也称为“添加糖”。 存在于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尽管其常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也是游离糖。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大,许多研究表明游离糖与龋病、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多数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是非游离糖,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糖、奶类中的乳糖、谷薯类中的淀粉,它们对身体危害较小。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全生命周期应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成人和儿童的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约50g),如能进一步将其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约25g),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游离糖。一小罐330ml的可乐所含的游离糖就已经达到了37g。
那么我们如何健康地给生活加点“甜”呢?
为了健康地食用甜食,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辨别游离糖,控制游离糖的摄入量。若食品配料表中前几位出现了白砂糖、麦芽糖、乳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等游离糖,则不宜食用过多。多吃新鲜完整的水果,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水是最好的饮品。
图片
2.随餐食用甜食,降低餐间甜食的频率。甜食可在餐前或餐后食用,尽量一次吃完,减少牙齿泡在酸性环境中遭受攻击的时间。
图片
3.合理使用糖替代品。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不是糖,而是常见的糖替代品——糖醇。它们的甜味与糖差不多,但是糖醇不能被细菌利用,因此没有致龋性或只有很低的致龋性。
图片
4.饭后漱口。水和唾液的同时冲刷能够更快地将口腔内的酸碱度提高至正常水平,有利于牙齿健康。
图片
5.每天至少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每天使用牙线。将牙齿的每个角落都清理干净,不给细菌留下发挥机会。
6.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在口腔医生的指导下查漏补缺,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氟化物预防龋病。
图片
总而言之,糖可以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前提是我们要
遵循推荐的摄入量
甜食随餐食用
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尽可能缩短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
糖可以成为生活的调节剂
科学用糖,健康加甜!
图片
选题:陈嘉辉
编辑:陈嘉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