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场景的发笑,多数天使综合征患者伴有难治性癫痫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李曌懿 谷雨微
图片
“天使综合征有着复杂的临床表型,致残率高,是一个累计多系统的全面性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艺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按照国际发病率1/15000计算,预计中国存在上万名天使综合征患者,目前登记在册、已确诊的患者仅有1000人左右。
图片
不分场景的发笑,表现为智力低下及全面性发育延迟
“天使综合征患者往往有特殊的面容及特异行为,他们会不分场景、不合时宜地发笑(内链上之前发布的视频),总是露出很快乐的表情,但实际上这群孩子的笑容背后,伴随着一系列神经发育问题。”
王艺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患儿出生后不久,不会认人、坐立困难,可能要到两岁或两岁以上才能学会走路,此外还会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语言交流滞后、癫痫发作、喂养困难、眼睛斜视、牙齿发育不好、睡眠及行为精神等多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患儿的头围会小于正常儿童的2个标准差,后枕部扁平,大脑发育落后。随着年龄增长,还面临青春期性发育、内分泌相关的一些问题。
有四种遗传类型,缺失型患者超六成伴有难治性癫痫
“天使综合征作为一种单基因缺陷疾病,其致病机制是由于决定神经发育的UBE3A基因出了问题。”王艺解释,从临床诊断上来看,包括四种遗传类型,一类为母源15q 11-13染色体区域缺失型;第二类是UBE3A基因点突变型;第三类是父源单亲二倍体型;第四类是母源染色体该区段呈现异常甲基化沉默现象。这四种机制都会引起第15号染色体11-13区域UBE3A基因缺乏或异常。
王艺介绍,其中最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一类为母源15q11-13缺失型。如果缺失片段较大,可能会影响到邻近的白化病相关基因,所以很多患儿会呈现出皮肤白皙、毛发较浅以及瞳孔颜色偏黄的特点。此外,这类患者会较早出现癫痫发作的症状,60%至70%患者伴有难治性癫痫,且癫痫控制不良,易反复发作。
复杂的临床分型也使得该病的诊断面临一定的困难,多数患者易被误诊为发育落后、脑瘫、语言发育障碍等。因此,迫切需要多学科诊治和管理以及分子遗传诊断技术来帮助患者尽早确诊。
年龄最小患者仅有二十几天,需重视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
“通过全面的临床评估,把重要症状、体征集聚在一起,可以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随着分子遗传诊断技术的进步,诊断年龄不断提前,最小的一个病人仅在二十几天时就被诊断了。”王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迄今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治疗,积极的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由于患儿基本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甚至需要终生乘坐轮椅,疾病负担重,需要终身照护。王艺表示,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对症治疗、护理管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低年龄患儿来讲,早期主要关注喂养困难问题,这时患儿容易吐奶、呛咳,睡眠障碍也容易引起惊厥、癫痫发作等症状,临床上一般采用生酮饮食、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药物等形式予以控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患儿走路不稳容易摔跤,还会出现过度攻击行为以及特殊行为心理问题。
实际上,从婴幼儿到儿童期,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儿调节生活规律,控制癫痫症状,尽量去提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步入青春期后,也需要由神经内科、妇产科、青春期医学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调节内分泌问题。
"天使综合征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对于有天使综合征家庭史或者曾经生育过天使综合征患儿的夫妻,准备再次生育时,可以在产前进行羊水穿刺,了解孩子的基因变化,也可以进行生殖医学的早期干预,帮助孕育健康宝宝。”王艺强调。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