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合肥做“陪诊师”

图片
2月20日,杭访起个大早,7点赶到安徽中医院,帮一位外地的大姐挂号,等大姐赶到合肥后,两人在医院会合,她陪着大姐来到候诊区,一路陪大姐聊着天。她是一名陪诊师,去年5月份入行,目前已接了上千单,服务对象主要是空巢老人、独居社恐青年以及分身乏术的宝妈,其中老人占七成。
入行几个月后,杭访成了初创公司中慈陪诊的合伙人,也是业务骨干。“陪诊师在北上广很受欢迎,合肥也有,但是不多,专业公司目前更是少见。”该陪诊公司成立于四个月前,公司负责人表示,非常看好这个市场,“在老龄化社会,陪诊也许能解决社会的一个痛点。”
 以“亲友”的角色陪他们看病
2月20日上午,杭访陪诊的是54岁的卢大姐,不认识字,孩子在外地上班,有心肌肥大等多种疾病。“她的女儿特别担心她,但是又回不来,就通过网络找到我,给我下单了。”
下单后,卢大姐的女儿将母亲的病情以及电子病历全部发给杭访。约好了时间,杭访在医院门口等到了卢大姐,陪诊过程中,由于卢大姐不识字也不会说普通话,全程都是杭访辅助和医生沟通,并带着她去做了相关检查。
“结束后,全部的医嘱都会告诉卢大姐和她的女儿。”卢大姐的女儿为母亲选的套餐是半天,“她的情况半天够了。”等下午检查报告出来,杭访会再去一趟医院帮忙拿报告。
找诊室、做检查,杭访一直相伴在卢大姐左右,上下楼梯手扶梯,都会搀扶,“怕她紧张,一直在和她聊天,聊一些家常。”杭访性格开朗,卢大姐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当时可以说是临时客串了一下她女儿的角色。”杭访还会将自己和卢大姐女儿沟通中的一些趣事说给卢大姐听,让她放松。
杭访告诉记者,此前因为家人生病,自己在医院照顾了七八年,对就诊、住院的流程特别熟悉,也知道一些老人就诊中存在各种困难。
去年她在抖音上刷到外地有陪诊师这个职业,非常感兴趣,自己就尝试做了一下,“没想到,非常受欢迎。”去年5月份,她入行陪诊师,杭访非常勤奋,平均每天三四单,月入近万。
图片
杭访在陪患者就诊
多种套餐可选全天陪诊288元 
2022年11月份,杭访和朋友们觉得陪诊师很有市场,商量后成立了一家健康科技公司,主业是陪诊,目前有陪诊师7人。“陪诊师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火,合肥也有一些个人接单的,但是专业的公司非常少。”公司负责人陈明介绍,他们看好这个行业。
公司的几个合伙人多为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夫妻双方,上面有四位老人,只要一位老人生病,家里都要乱套。”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年迈,孩子工作压力大,就医成了一个难题。
该陪诊公司有多种陪诊套餐可供选择,有接送、挂号、陪诊等,可多选可单选。纯接送则是50元,接送车辆配备轮椅、氧气袋等,陪诊半天188元,全天288元,挂号或拿报告则是跑腿费88元。
公司成立至今接单上千单,“七成以上是老人。有外地的,有本市独居老人,孩子在外地上班或者出国的,陪诊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一般多是孩子下单,陪诊师对接老人。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预测,2030年独居人口可能达到2亿人,独居率或将超过30%。在颇为流行的“孤独等级表”中,“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被列为最孤独的事情TOP3。
一些独居且社恐的年轻人的破解之法就是选择陪诊师。“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也不愿意麻烦同事朋友,就选择陪诊。”在做胃镜等需要家人陪同的就医中,陪诊师成了他们的“临时亲友”。
无法忽视老人那种无助的依赖 
在生病的时候,大多人都很脆弱,且体力难以支撑在医院的诊室与检查室之间来回跑,陪诊师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慰藉。
“有些老人不识字,在医院分不清东南西北,有些老人对流程不熟悉,不少自助操作不熟悉,孩子又心疼又不放心,就找我们。”杭访告诉记者,到了医院后,老人对他们特别依赖,一直跟在她身后,很无助的样子,她看着也觉得心疼。
为老人拿号、沟通病情、帮老人拿药拿报告,甚至是滴眼药水,杭访在那个时候把自己当成了患者的亲人,“一进医院,我就是他们的家属。”有些老人熟悉了杭访的陪诊,此后再次就医都会找她。
一位患阿尔海默茨综合征的奶奶,因为其他疾病需定期就医,家人每次都下单找杭访,“她记不住人,但是现在看到我,会笑着打招呼,像认识一样。”一位有慢性病的奶奶,下单达10多次,主要是帮她拿药。
让杭访心疼的还有一些独自带孩子的宝妈,丈夫在外地,老人不在身边,孩子生病,一个人背着包带着水壶抱着孩子跑医院,“陪诊师不仅分担任务,也能安抚她的情绪。”
 一步步摸索想给行业一点“规矩”
2月10日,合肥市蜀山区人社局联合琥珀街道举行了一场招聘会,中慈陪诊成立后第一次走上招聘会,该区招聘会上第一次出现陪诊师这一职业。“当时感兴趣的人很多。”杭访介绍,因为陪诊需要好体力,所以对年龄有限制,“来咨询的都是30岁左右,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意思。”
招聘会上约20人投了简历,多为兼职,目前有5人进入实习状态,“首先是带他们跑几趟医院,看可适应,是否愿意做下去。”陈明介绍,陪诊师其实并不好做,要有体力、耐心、积极和亲和力,还要有情商。“愿意做下去,那就进入培训阶段。”
陈明看好市场,想有良性的行业环境,他对陪诊师的要求是培训合格,持有健康证、健康管理师的两张证书上岗。
作为新行业的新公司,没有经验可学习,也还没有行业标准,大家都在摸索。培训内容包括熟悉三甲医院布局、科室分布、医院特色科室,以及如何沟通。“我们一定要和黄牛区分开,也不做倾向性引导。”沟通技巧不仅有如何帮老人准确主诉病情,更重要的是特定情况下如何把握分寸,面对患者本人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和家属要全部转述,和患者本人转述的内容则征求其子女意见。”
通讯员 李伟华 孙雨静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审核:马翔宇 编辑:李享 校对: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