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公园石狮来自百年前湖广总督府?专家这样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万建辉)日前,有热心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辛亥革命前湖广总督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如今遗落在黄鹤楼公园岳飞亭旁,风化严重,建议有关部门将其纳入文物保护名录,置于博物馆予以保护。此帖引发武汉网友热评,对石狮是否真是当年湖广总督府门前的,也有网友提出疑问。
发帖网友称石狮见证了千年帝制终结
图片
网友帖中提供的百年前西方英文报纸里的三张照片,其中两张照片里有石狮子。
为证明这对石狮子是百年前湖广总督府门前的狮子,这位网名为“我爱加勒比海上空的雪”的网友在帖中发出武昌起义后西方英文报纸的图片报道,其中三张照片有两张出现了石狮子。这位网友坚持认为照片中“总督府废墟可见镇守石狮仍存”“石狮子在战乱中幸存完好、特征明显”。
该网友在帖中说,经过多方寻找,找到了一张有关湖广总督署的图片,内容是被武昌首义的革命军攻占后的情景,时间是1911年10月。经过仔细辨认,发现图左右各有一个石狮,石狮后是栅门,显然已被枪炮洞开,边上是断垣残壁。墙后可见的是督府的辕门,三个高大的柱子上旗幡已被义军扯下。辕门左侧还有两栋建筑,已不知道是什么了。
帖中特别强调:湖广总督府大门两侧的石狮子,见证了洋务运动中张之洞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等理念践行,曾默默注视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义军冲进总督府,见证了千年帝制的终结。
黄鹤楼公园回应:正在请专家做进一步考证
图片
黄鹤楼公园东门处牌坊下的一对石狮。记者万建辉 摄
该帖反响强烈。有网友分析,狮子形态像潮汕狮,有可能是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转任湖广总督带过来的。网友“壹片冰心”说,这对石狮石材不怎么样,风化严重,恐朝不保夕,建议移入室内加玻璃罩保护。网友“早西言老”说,支持代表、委员写提案纳入文物保护,武汉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保护好珍贵文物是大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图片
游客对石狮好奇。记者万建辉 摄
也有网友对石狮是不是湖广总督府前的表示疑问,还有网友表示,只要两尊石狮子能够在岳飞广场保护好,就不要折腾了。圆明园也有好多东西在清华北大,同样道理,也是不宜折腾的。
网上的热议引起了黄鹤楼公园园方注意。园方公开发文回应:“目前这对石狮子位于‘楼峰江带’牌坊下,一边一个。该对石狮原位于首义公园,部分部位已损,黄鹤楼修建东门时,根据专家意见,聘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了修复,就近移至现处,并纳入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管理。2022年,委托省文保部门组织专家对包括两个狮子在内的整个蛇山上的文化遗迹遗物进行了鉴定指导,目前正继续对两个狮子的具体年代、来源等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做进一步考证。下一步,将根据考证意见,迅速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
专家称红砂石材质与总督府级别不匹配
图片
黄鹤楼公园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察看石狮。记者万建辉 摄
2月1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黄鹤楼公园东门入园,进门上坡一百米左右即见到“楼峰江带”牌坊下的这对石狮,这对石狮远远看去颜色因石材风化呈红褐色。走近一看,石狮卷发披肩,雕刻精美,面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左边的石狮抱着石球上的小狮,小狮依偎在母狮怀里,似在吃奶;右边公狮双脚捧石球,石球有破损。两狮细小破损处,均有水泥填补,使得石狮形态完整。两狮底座有四层石材,通体高两米以上,狮头同时向道路中间偏转,既活泼生动,又不失威严感。
图片
黄鹤楼公园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察看石狮。记者万建辉 摄
同行的黄鹤楼公园文保中心主任詹才来告诉记者,2009年,黄鹤楼东门建成,在冯天瑜等文史专家建议下,将首义公园内的这对石狮搬到黄鹤楼公园东门“楼峰江带”牌坊下,公园安装摄像头等设施,以便更好保护石狮。当时专家根据石狮的形态和工艺判断,石狮是清代的,至于曾用于何地,还不清楚。不少游客经过石狮,看得出石狮很有历史感,经常询问公园工作人员石狮的来源。为此公园近日请湖北省方志办专家研究,方志办专家正在考证之中,是否是百年前湖广总督府门前的石狮,有待专家考证后给出结论。
2月21日,黄鹤楼公园文保中心文史馆员王建权告诉记者,为尽快弄清这对石狮的来历,文保中心请教了武汉多位文史专家和武昌区档案馆专家。专家意见一致:这对石狮是湖广总督府门前石狮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二,一是石狮的红砂石材质,与总督府的省级衙门级别不对等、不匹配。在清代,省级衙门的石狮,一般都会用麻石或汉白玉石刻制。二是,省级衙门的石狮一般正面迎人,威严有余,基本不会偏头相望、过于活泼。
武昌区档案馆专家表示,网友提供的三张照片,第一张和第三张中有石狮,其中第一张照片背景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的湖广总督府相像,但照片里石狮底座台基构造简单,和黄鹤楼公园石狮四层石块累积的底座台基的繁复性相比,明显不同。此外,石狮的形态、体型、体态都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前,石狮是否来自湖广总督府还不能下结论。
湖广总督有林则徐、张之洞、瑞澂等20多位
湖广总督府又称督署、总督衙门,其遗址位于武昌古城望山门内西侧,即今武昌造船厂东门内。总督一职始于明朝,开始时是遇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理时设置的临时职务,到明成化年间成为正式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清沿明制,清咸丰四年(1854年)总督府的房屋失火被毁,总督府临时搬到荆州,不久又迁回到武昌三道街盐道衙门内。咸丰七年(1857年),总督署在望山门原址重建,并将周边房屋土地圈入进来扩大了总督府的规模,尔后的历代总督都在此办公居住,一直到辛亥武昌首义夜。
湖广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两湖总督。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而民间多称湖广总督。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清代坐镇武昌总督署的湖广总督共有20多位,比较出名的有林则徐、张之洞、瑞澂。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