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峨边太坪村“第一书记”罗新林满是深情!

图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月19日清晨,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太坪村笼罩在云雾中,驻村“第一书记”罗新林走进办公室,脑子里突然浮现出此话。离别之日快到了,她心中很是不舍这些朝夕相处的淳朴村民。
“担任‘第一书记’不仅可以让我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而且能让我有机会更了解峨边,毕竟这是我出生的地方。”回忆起两年前自己主动请缨驻村,罗新林心有感慨,虽是五通桥区人,但峨边是她“最初的记忆”。
回到“第二故乡” 细致做好每件事
2021年五月底,罗新林带着行囊来到太坪村,开始与上一任“第一书记”吴波交接工作,首先面对的便是入户走访。“眼前处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有些村民家住得高,坡道很陡。吴波骑着摩托车得心应手,我却坐在后边紧张得不行,拼命抓住车子,他们还笑我呢!”山高陡峭、村道狭窄,是罗新林驻村的第一印象。
那么,太坪村对罗新林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罗新林在整理帮扶材料
2020年5月,太坪村与原兰家沟村合并,原有资料统一提交到沙坪镇,张云洲在同年12月底任职太坪村党支部书记,对于罗新林这位“女书记”的到来,他感到十分欣慰。“村级建制调整后,办公室的柜子从空无一纸,到现在满满当当的资料夹,全都是新林的功劳。新林工作细致,有耐心,把每一件工作梳理得非常清晰。”张云洲指着办公室一排书柜对记者说道。
“小姑娘”来回奔波 用心为民办实事
尽管还是不敢骑摩托车,但罗新林工作起来早已“熟门熟路”。当天,她与张云洲一块儿来到脱贫户陈德琴家中。“陈大姐,这辆新的轮椅怎么样?用起来巴适不?”罗新林边说,边搀扶着陈德琴坐上轮椅,并悉心为她盖上毛毯。
图片
罗新林(右)将陈德琴(左)扶上轮椅,并帮她盖上毛毯
陈德琴肢体残疾,不久前,旧轮椅电池损坏,无法继续使用,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多亏了罗书记,她经常来陪我摆龙门阵,知道我的情况后,又是帮忙联系县残联,又是帮我交材料,这才让我免费用上了新轮椅。别看罗书记是年轻小姑娘,但心多好的,人多对的!”陈德琴对罗新林大加赞赏。
图片
罗新林(右)帮助脱贫户张云松(左)一家申请创业贷款,现特地询问张家火锅店经营情况
从太坪村到县城,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为村民申请政策贷款、帮扶资金,帮村集体经济对接产业技术指导、寻求法律援助……“小姑娘”罗新林总是不遗余力地奔波。
解决发展痛点 享受“人生初体验”
作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太坪村的产业发展是重点,亦是难点、痛点。
“去年,地里的花椒成熟了,老板却撒手不管,可把大家伙儿急坏了。”罗新林介绍,村上自建150亩花椒产业基地,自2017年以来承包给仙意家庭农场,可近3年,老板拒绝支付土地流转费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款,村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张云洲、罗新林等一众村干部思前想后,决定与其干着急,不如齐心协力自谋出路。“我们去汉源县借来烘干设备,又组织广大村民去地里采摘花椒,再从网上买来包装盒,亲自打包,终于将花椒卖出去了!”采摘、打包、销售,每一样都是罗新林的“人生初体验”,过程虽艰辛,但罗新林依旧笑声爽朗地说道,“花椒净利润有2万多元,一部分作为分红款交予村民,一部分则注入村集体经济,这片‘烫手’的花椒地又重新变成了致富地。同时,我们积极申请法院调解,现在花椒基地暂由村委会代管。接下来,我们将努力争取管理资金,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花椒基地的生产质量,以便招募新的业主。”
图片
张云洲(左)、罗新林(中)与同事共同察看高山基地里豌豆苗的生长情况
花椒基地焕发新活力,高山基地也迎来新可能。村委会努力做好产业招引,促使昶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太坪村发展270亩蔬菜基地和990亩脆红李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务工约5000余次。“这是最生动的实践课。”罗新林说,“懂得以人为本,才能体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道理。太坪村如今越来越好,我由衷地高兴。”
按规定,“第一书记”任期为2年。再过几个月,罗新林就要回到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继续任职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村民心中泛起波澜。“罗书记,你看我们这才刚建立起感情,你又要走了,能不能多待两年嘛?”60多岁的村民周学琼拉起罗新林的手,寥寥数语,满是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