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协和医院肾内科创始人毕增祺去世

北京协和医院2月22日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员、中国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创始人、主任医师、离休干部毕增祺,因病于2023年2月21日去世,享年98岁。
图片
毕增祺,中国共产党员,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创始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国务院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他1925年1月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歙县。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参加解放军防治血吸虫病工作,荣立二等功。1955年至1959年赴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攻读内科学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2年至1964年,师从湖北中医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龙,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1971年至1976年受国务院委派,任首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医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好评。1979年创建北京协和医院肾脏病学组、肾脏内科并担任科主任(1979年至1990年)。
毕增祺一生致力于中国肾脏病学发展和医学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率先开展与国际同步的人工肾研究,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国内最早探索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综合治疗,聚焦低蛋白饮食联合必需氨基酸延缓肾脏病进展。于1981年合作成功研发肾用氨基酸,联合配制中药方剂(大黄牡蛎公英汤)开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率先探索小剂量皮下注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1990年开始研发基于电阻率的透析患者干体重测量仪,1995年参加“八五”攻关课题“国产腹膜透析装置研究”,是我国肾脏病领域开展转化研究的先行者。他还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批开展肾活检,并共同最早报道IgA肾病。
1980年,毕增祺与同道共同创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并任首届秘书及第二、三、四届副主任委员。1994年起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主编《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防治和理论基础》,担任《现代内科学》编委,该书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任Geriatric Nephrology and Urology等多家国际杂志编委及《临床肾脏病杂志》名誉主编。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多次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奖励。2007年获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卓越贡献奖。2009年获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终身成就奖。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苏雅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