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吸引客流114万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公布“成绩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昱(除署名外)
2022年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正式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开幕,汇集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日本、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组艺术家到南海展开在地性创作。这场为期4个月的展览,为南海西樵带来了114万客流和超5亿元的旅游收入。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也公布了大地艺术节的“成绩单”,“大地艺术节还给南海带来了不少‘意外之喜’。”
塑城:对山湖江岛古村落全域推动
2022年11月,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大会提出,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南海的支柱产业。在南海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体系中,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更被赋予了“塑城”“兴业”“化人”的历史使命。
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成功,正是南海贯彻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第一炮”。梁惠颜表示,一个问题曾一度困扰南海:南海有292个村居,也有一批古村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村落都是分散在南海全域的,怎么串起来?“此外,南海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验区,城乡融合发展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怎么样能够把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呢?”
图片
大地艺术节提供了一个渠道。梁惠颜表示,大地艺术节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地性创作,本次艺术节在西樵176平方公里范围内全域举办,涵盖了8个片区,带动了5个古村落和西樵山5A级景区,基本涵盖了山、湖、江、岛以及古村落,还有河道旧街区,“很多外来考察团看到以后,都说我们的大地艺术节是真正生长在大地上的,他们通过大地艺术节深入到我们的古村落、乡间、田头、河道两边去了解村民的生活,了解到岭南水乡的生活状态,这对于外来客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是一种全域性的推动。”
梁惠颜表示,3月起,大地艺术节将进入日常展示期(日常运营期,按照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进行阶段性开放,持续到2024年春季。)。同时,南海已在筹备第二届大地艺术节的展出工作。“首届大地艺术节的主题是‘最初的湾区’,第二届我们将以‘水上南海’为主题。向社会展示如何将桑园围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水脉,国家级的文化公园。”梁惠颜表示,未来10年,南海希望通过5届大地艺术节让南海大地都“生长”起文化与艺术,让一座座小、精、美、特的文化空间和独具岭南魅力的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能够在南海村落生长和生根发芽,激发南海的文化力量,促进南海城乡融合的发展。
兴业:正成为南海文旅产业招商软平台
数据显示,从2022年11月19日大地艺术节开幕(至今)共吸引到约114万游客,直接带动了西樵镇文旅收入超过5个亿。2023年春节期间,南海游客量达到181万,带动了旅游收入超过了9.5个亿,同比增长48%,很大程度也得益于大地艺术节的号召力。
图片
梁惠颜表示,除了直接带动旅游收入,南海大地艺术节在带动南海制造业企业推陈出新、助推南海文旅招商等方面更带来“意外之喜”。例如,在大地艺术节筹备期间,深圳一些文创企业就积极到其中一个片区——平沙岛考察,如今已在岛上开设了日落营地,更有民营企业家瞄准大地艺术节带来的庞大人流,将另一个片区——儒溪村一栋废旧老屋翻修一新作为餐厅运营。“大地艺术节带来的庞大人流,带动了沿线文创集市、民宿、露营等产业。南海本来就是制造业大区,围绕‘家’的产业十分齐全,这项家门口的节日也带动了一些厨具和户外装备企业在产品上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大地艺术节正在成为南海文旅招商的软平台,更意外吸引到一些企业巨头。例如,以酱油食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海天集团近期落户南海,就是看到南海良好的生态环境,“近段时间我们也不断接待各地考察团,也希望大地艺术节能继续发挥平台带动作用,带来更多的文旅的新业态,推动南海整个文旅产业的发展。”
化人:带动本地村民主动讲好自己的故事
大地艺术节是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在地性文化活动。本次艺术节期间,南海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与地区134组的艺术家来到南海和西樵开展创作,不但为南海留下了一批流芳百世的作品,更承担起“成风化人”的作用,“大地艺术节真正的主角,是我们的村民。”
图片
梁惠颜表示,借助大地艺术节,南海聚集了四股力量,除了艺术家,还有新乡贤、志愿者、文联人才等。其中,以关杰初为代表,一批新乡贤回报乡梓,为家乡建设了许多配套设施,包括群众活动空间、湿地公园等,并捐资家乡的民俗、户外活动,为乡村振兴做出切实贡献。此外,南海更有超过1万名各级文联会员,以及文化志愿者和乡村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在艺术节的带动下每年将举办大概1000多场的培训课,培养了村民自发组建了860多支的各种的文艺队伍,壮大了乡村的文化力量。
最让南海欣喜的是,大地艺术节带动了本地村民主动讲好自己的故事。许多由村民组成的乡村导赏员在活动中大放异彩。“一些艺术家在地创作,与村民接触,逐渐让村民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思想,让村民了解‘这就是艺术’,一些村民还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中去,他们可以很自豪说‘这个作品我也参与创作了’,润物细无声的提高了村民素质。”在培训和熏陶下,由村民组成的导赏员从胆怯到自信,向外来游客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也介绍自己村里发生的故事,“他们或许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但是他们的热情切实感动了不少游客。这也对推动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朱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