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狍角帽,堪称绝美的艺术品

作者:刘晓春,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鄂伦春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的密林深处,长期的狩猎生活以及漫长的严冬,使得鄂伦春人对山林和野生动物都有着坚实而深切的感情,生于山林,吃在山林,用在山林,死后亦回归于山林,是典型的山林之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尤其是兽皮服饰,更是鄂伦春人最普遍的日常服饰,它既可以抵御外界的寒冷,也可以在狩猎过程中更好地伪装自己,尤其是狍角帽,更是物尽其用,让每一次的收获都没有浪费,它的造型堪称绝美的艺术品。
“狍角帽”是由完整的狍头皮缝制而成。制作这种帽子,是将狍头皮原样剥取下来,熟制柔软后,将眼睛的部位镶上黑色皮子,把原来的两只耳朵去掉,用狍子皮另缝两只假耳朵,狍头上的角原样保留。在头皮下部常镶一圈皮子,作为帽耳,平时多卷在上边作帽沿,冷时将其放下来,狍角帽多为男子或儿童戴。狍角帽和真狍子的头部惟妙惟肖,在雪原或灌木丛里都极具隐蔽性,同时也可以引诱狍子,有时以假乱真到连猎人都无法分辨是狍子还是人。
鄂伦春男人和儿童多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戴这种帽子。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人像雄鹿一样英姿飒爽,永远都是节日上的亮点。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力量的狍角帽,仿佛被注入了神秘的力量,猎人戴上它会充满自信和坚定,并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这个缤纷变换的世界。在鄂伦春人心中,狍角帽具有神谕的力量。相信万物有灵的鄂伦春人坚信,生命从来不会真正的离开,它只是用另一种方式与你相遇。戴上狍角帽时,收获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狍角帽的制作,注入了鄂伦春女人绵长的牵挂,注入了森林的风霜雨雪,也注入了兴安岭阳光的热度,注入了松林如诗般的咏叹,注入了祖先强者的灵魂,更注入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信仰。
2017年12月29日,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狍角帽”被列入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在非遗保护方面,鄂伦春族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比如,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自1996年禁猎以来,拍摄狍角帽制作过程遇到新的问题。首先,原材料不足,没有狍皮、皮条、狍子筋线等;其次,愿意学习兽皮制作技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图片
戴狍角帽的猎人               摄影:张林刚
图片
鄂伦春狍角帽 图片提供:关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