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之家·燕园抗疫:经济、科学与信念交织的医养实践

疫情阴霾渐过,社会活动已全面恢复正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望疫情,我们除了唏嘘与庆幸,更应该总结思考,加强能力建设,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尤其是在高风险人群聚集的地方——养老机构。
与大多数养老机构不同,泰康之家·燕园社区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这个入住率超90%的大型养老社区中,有一家配套建设的康复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服务对象包括2000多名平均年龄82岁的、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也是这次疫情中的高危人群,感染后极易发展为重症。
面临极大的压力与挑战,泰康之家·燕园的感染速度、感染率、重症与死亡率均低于社会面,在此次疫情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背后,不仅有科学的决策、不计成本的投入,更有「一切为了老年人」的信念以及保险+医养社区的业务创新。
检测、消杀、静默:尽量让老人晚感染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开始实行「乙类乙管」。在逐渐放开的过程中,燕园实行的是「小步慢跑」的方式。首先,是每天要对居民与员工进行单独的核酸与抗原检测,及时筛查出阳性病例,及时剥离出来,降低社区传播速度。
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核酸报告一般晚上12点才能出结果,拿到结果之后我们才能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据泰康之家·燕园社区总经理葛明介绍,当时经常在半夜把阳性人员叫起来,及时隔离,避免感染居民。
同时还要做好全面且充分的消杀工作,既包括电梯等公共空间,也包括居民的外卖快递等。
在感控专家指导下,燕园专门建造了一个紫外线消毒屋,对所有快递进行六面消毒;还在电梯里安装了一个自控的紫外线消毒灯,对狭小空间进行消毒,当有人员进入电梯时自动断电,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12月7日,燕园发现了第一例阳性病例,随即开始采取静默管理,让居民居家,包括医疗、吃饭、取药在内的所有服务都由管家与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医护团队来承担。
图片
燕园管家与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医护团队上门服务
燕园的居民加上工作人员接近3000多人,每天需要准备9000份盒饭,还要趁热送到每一户居民手中,工作量非常大。「为此,我们的很多工作都进行了前置,比之前都要早开始一小时,还抽调其他岗位的人员去送饭。」葛明说道。
图片
泰康之家·燕园工作人员为居民送餐
通过及时的核酸检测与人员管理、出现感染病例之后的静默管理,燕园的感染速度比社会面晚了将近半个月,感染率也并不高:员工感染率达到了80%以上,居民感染率不到三分之二。
「我们希望首先是保护好居民,尽可能地控制、减缓感染速度。」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院长李彦芹说道。
科学决策、提前谋划:人员、药品、设备保障是关键
而这也为感染后的医疗救治与照护赢得了时间。
与其他医疗机构一样,社会面全面放开以后,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门急诊量发生了激增:门诊由原来的日均90人,高峰期达到将近400人;急诊则由原来的日均10人,增加到高峰期的70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个老人需要住院的时候没有床位的情况。」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院长李彦芹说道。
这背后,一方面是康复医院迅速对空间进行改造,保障了床位的增加;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疫情期间,泰康保险集团的科学决策。
首先是人员的保障。随着门急诊、住院患者的激增,医务人员固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加班来保证患者的救治。「我们的门诊从12月7日到春节后的两周内,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几乎所有的医生、专家都在加班出门诊。」李彦芹说道。
图片
疫情期间,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医务人员带病、加班工作是常态
其次是药品的保障。人员到位了,没有武器,也完不成任务。疫情初期,退烧药数量非常有限。「我们都是通过家庭医生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按需、按片给药。」李彦芹说道,与此同时医院也储备了许多中药,中西医结合,提升了治疗效果。
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药品的保障则有赖于泰康供应链的巨大优势,举全集团之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品的搜集与调运。
第三是设备的保障。早在园区实行静默管理之前,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就提前储备了许多设备,包括高流量吸氧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储备了48台高流量吸氧机,所有新冠感染的老人需要高流量吸氧来治疗的时候,不需要等待,立刻就能用上。」据李彦芹介绍,为支持吸氧机的运行,泰康甚至专门采购了10升/min级别的制氧机。
CT也是此次新冠感染诊断的必备设备。疫情高峰期间,在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不管是什么时候,患者做CT检查,等待都不会超过一小时。「这就保证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识别出重症的风险,将风险前移,降低重症率。」李彦芹说道。
「感染之后,我的体温和血氧正常之后,医院的医生还是建议我们查一下CT,当天四点开的检查单,立刻就做了,而且结果直接传到医生的电脑上,我们没有任何等待。」做完结肠癌手术住进燕园的郭叔叔说道,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与护士都非常有耐心。
最后,医疗的核心还在技术水平。在救治过程中,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充分利用了泰康医疗综合医院的一些呼吸科、神经科专家的资源。「每天晚上我们会一起线上开会,共同讨论相应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那些高龄、合并症比较多的老人。」李彦芹说道。
随着疫情高峰渐过,有些居民「阳康」以后,医院也快速的开展了康复与中医门诊,帮助居民在新冠感染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快速进行体力与精神的恢复。
医养结合、提前干预、风险前移
医养结合的优势,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体现无遗。
此次疫情中,许多老人出现了静默型低氧的情况,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处于低氧状态,非常危险。「所以我们的管家与医护团队,不断地筛查,甚至从老人每天订餐的数量、食量的变化等及时捕捉老人的不适状态,一旦发现有危险的信号,医护人员就会上门查看,是否出现了危险情况。」葛明介绍道。
在这个过程中,燕园还借助泰康之家科技中心的力量,临时开发了远程血氧监测程序,并给居民配备了远程指脉氧监测设备,这样居民血氧的检测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随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一旦有异常,就能做到及时干预。「其实很多情况下,真正等老人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再去医院就诊,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李彦芹说道。
图片
泰康为居民配备远程指脉氧监测设备
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便是血栓的出现,极易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而血栓的发现必须依靠生化和凝血检查。「我们发现有个别案例出现以后,家庭医生和管家就进行联动,劝导『阳性』老人,到医院做这些化验和检查,把风险管理端口进一步前移。」李彦芹说道,这就是医养结合带来的巨大优势,有效减少了重症与死亡的发生。
而这种管理模式,是居家养老不可能实现的,甚至只有简单医疗配置的养老机构,也不可能实现。「此次燕园抗疫的胜利,就是医养融合战略与泰康全集团力量的胜利。」李彦芹说。
「一切以老年人的健康为重」
疫情凶险,救治承压。泰康之家·燕园之所以抵得住疫情的挑战,还在于泰康举集团之力不计成本的投入,以及「一切以老年人的健康为重」的信念。
「此次抗疫,我们在设备储备方面就投入了几百万。」葛明介绍道,这背后其实是有风险的,毕竟疫情过后,治疗需求减少,这些设备或许就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带来经济回报。但为了保障居民的治疗的需求,泰康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奠定了抗疫胜利的经济基础。这背后,是泰康「一切以老年人的健康为重」的信念。
「在燕园,员工的感染始终是超前于我们这些居民的,退烧药等药品也是优先保障我们使用。」郭叔叔说道,在这个过程中,简单一句话、一项要求的满足,背后是许多人在默默付出努力。
「可以说,选择燕园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退休后的邵阿姨考察了多家养老机构之后,最终选择了燕园。在这次疫情中,她身边许多居家的朋友遇到了很多困难。「我在燕园不仅营养搭配的饭菜能送上门,而且看病从来没有等待过,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性与归属感。」
图片
泰康之家·燕园某居民与社区伙伴微信对话
理念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泰康「保险+医养」的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保险业务为社区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而有了如此扎实的服务质量,保险业务在市场中也将获得更大认可,最终实现两者的交叉赋能,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