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伊朗:为啥从盟友变成死敌?|循迹晓讲

图片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提到中东地区,说它是火药桶一点都不夸张,除了该地区在文化和宗教影响下动荡不安,更是在二战后,接连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让犹太人的以色列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结下血海深仇。眼看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群殴都干不过以色列。有些中东国家就想用核武解决以色列问题,而以色列依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可靠的情报结构,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先下手为强。
图片
◇ 比如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彻底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处,造价4亿美元的核反应堆。
除了被偷袭的伊拉克,整个中东地区要数伊朗最有发展核武的野心,以色列当让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前段时间以色列就派无人机去炸了伊朗境内的核设施,之前他们还派出特工暗杀伊朗的核武器专家。
图片
图片
◇ 被以色列盯上的日子并不好受
那么,这两个相距1500多公里国家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你死我活的程度?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别看现在伊朗和以色列这俩国家是水火不容的程度,但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犹太人和波斯人的关系都不错,甚至早在2500年前双方就开始了交流沟通。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今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古犹太王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灭亡,大批犹太人被抓到巴比伦当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后来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灭亡巴比伦王国,解放了所有犹太人,并允许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重建犹太教的圣殿。
图片
◇ 巴比伦之囚
图片
◇ 离开巴比伦的犹太人
此外,未能返回巴勒斯坦,继续生活在波斯帝国内的犹太人也得到了较宽容的对待,在政治上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自治,宗教信仰也得到尊重。几百年后在伊朗萨珊王朝期间,当时欧洲拜占庭帝国正在大规模系统性的迫害犹太人,很多犹太难民逃到伊朗,再次得到萨珊王朝的宽容对待,甚至有犹太人进入波斯宫廷成为达官显贵,甚至国王沙普尔二世的亲妈就是犹太人。
因此,在古代历史上,波斯和犹太两个古老民族留下了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今天伊朗境内还有大批犹太人,追根溯源就是从这来的。
图片
◇ 伊朗是中东犹太人数量第二大国家,仅次于以色列。伊朗犹太人历史悠久,20世纪巅峰时期有14~15万伊朗犹太人;1948以色列建国和1979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大量伊朗犹太人移民以色列或美国,但依然有一部分伊朗犹太人留在伊朗生活。现在伊朗国内犹太人大约4~5万人口。图为1920年的波斯犹太人集会
到了现代社会,犹太人在1948年建国,而此时伊朗正处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之下。两国都是亲美的立场,再加上历史上伊朗给了这么多帮助,按理说两国有天然的亲密性,不过在以色列建国之初,伊朗并没有承认,更没有与其建立起外交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在20世纪大变革时代,伊斯兰国家面对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念冲击,普遍感到压力山大,因此中东地区大部分伊斯兰国家更加偏向保守化和原教旨化。所以,让犹太人在伊斯兰世界的腹地建国,对于穆斯林来说不那么容易接受。
不过随着冷战到来,以色列和伊朗又有很多共同利益,首先在冷战环境下,伊朗情况特殊,在国内巴列维王朝进行世俗化改革的“白色革命”,想要淡化国内的什叶派宗教势力影响,强化王权统治。在国外面对战后与苏联亲近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试图恢复泛阿拉伯主义的逊尼派国家,无论是伊朗亲美国的立场还是什叶派身份,都被周边国家视为头号威胁。
图片
◇ 在犹太教堂活动的现代伊朗犹太人
因此伊朗希望与土耳其、以色列等亲西方国家建立“外围联盟”,共同反对苏联和激进的阿拉伯国家,而以色列也有这样的安全需要,再加上两国的盟友都是美国,因此伊朗在1950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展开密切合作。
首先是军事和安全合作。巴列维国王特别注重安全尤其是情报机构建设,而以色列恰好在军事、情报建设方面有其特殊优势。因此,巴列维国王邀请以色列情报人员“摩萨德”帮助伊朗建立了秘密警察机构“萨瓦克”,并邀请以色列专家训练伊朗军队。
图片
◇ “杰里科”-1短程弹道导弹
图片
◇ 以色列陆基核力量由“杰里科”系列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组成,共部署约50枚,射程可覆盖中东所有国家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以色列为伊朗培训了约400名飞行员,双方高层的互通有无也非常密切,以色列政府甚至曾经暗中联系巴列维国王,协商要共同开发核武的事情,而巴列维考虑到政治原因没有同意。但是伊朗仍旧和以色列共同开展了一个代号为“鲜花工程”的弹道导弹项目,研发“杰里科”1弹道导弹,而且还是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两用的那种。后来以色列还在这款导弹的基础上研发了运载火箭,现在他们用的卫星运载火箭叫“杰里科”3,就是从1衍变过来的。
在军事合作之外,以色列还跟伊朗展开了能源贸易合作。现代战争所有武器都需要石油,以色列本土缺油,又从阿拉伯国家搞不到油,所以伊朗成为以色列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在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80%的原油都来自伊朗,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坦克部队横扫西奈半岛,背后离不开伊朗的支持,如果他们不给石油,以色列的大几百辆坦克都得原地趴窝。
此外,伊朗还为犹太人回以色列大开绿灯。以色列建国后,因为阿以冲突加剧,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处境艰难,他们想回到祖国的话,这些国家会给他们层层下绊子,因此只能走第三方路线,从其他阿拉伯国家先飞到伊朗,再从伊朗回以色列。
图片
◇ 伊朗伊斯兰革命
不过,以色列和伊朗这种亲密合作的关系在1979年就结束了。这一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革命后的伊朗坚持“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框架,美国、以色列和伊朗巴列维王朝被视为三个“大撒旦”,尤其以色列是西方设置在阿拉伯腹地的一块“痔疮”,必须得把它根除掉。
不过,虽然霍梅尼把嘴炮打上了天,但伊朗来自外界的压力实在太大,阿拉伯世界不接纳他,现在又跟西方割裂了,能跟他达成合作的文明国家只剩下以色列,以色列当时外部环境威胁还很严重,在中东地区能拉拢一个就拉拢一个,所以别管伊朗在官方场合怎么骂街,暗地里还是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继续展开合作。
图片
◇ 伊朗“波斯猫”F-14战斗机
霍梅尼上台第二年就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初期由于西方制裁,伊朗的武器没有补充,用一件少一件,只能管以色列要,以色列也十分大度,最开始是出售F-4战机的配件,这个两国都有装备。再后来直接派了军事顾问前往伊朗,协助伊朗进行指挥作战。
在以色列向伊朗运输武器的过程中,美国的情报机关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立马跳出来反对,那会儿由于伊朗人质危机,美国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决不允许以色列向伊朗出售武器。而以色列依旧是顶着压力接着往伊朗运输。为了让行动更顺畅,以色列还在西方国家成立皮包公司,专门给武器转运打掩护。
有时候以色列还要自己下场,1981年6月在发现伊拉克境内有核设施后,以色列空军亲自出马实施轰炸,这起行动虽说是从以色列的安全出发,但间接上也是让伊朗免遭核威胁,就这样在以色列明里暗里的帮助之下,伊朗度过了两伊战争最困难的岁月。
图片
◇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装备的皮卡火箭弹发射车,这样的火箭弹真主党武装大约装备了10万枚
等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色列跟伊朗的矛盾才开始集中爆发,这一时间段以色列跟周边国家像巴勒斯坦、约旦都改善了外交关系,伊朗的地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另外伊朗政府在结束了两伊战争后,开始做起了伊斯兰世界革命领导者美梦,在地区范围内“输出革命”,比如支持反以色列力量真主党,派伊斯兰革命卫队人员进入以色列邻国黎巴嫩,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党恐怖组织爆发战争,其中真主党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就都是从伊朗受训回来的。
现在他们军队里装备的步枪和坦克装甲车大部分都是伊朗给的,伊朗这种明目张胆搞破坏的行为让两国矛盾日趋激化,直到今天这种矛盾也一点都没见要缓解的态势。
当前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可以说是世界乱象的缩影,刚刚过去的2022年,各国之间由于政治、宗教、或是其他历史问题,让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感越来越重。最严重的就是去年打响的俄乌战争,而以色列跟伊朗的矛盾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还要等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