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吴金瑜:愿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那闪亮的一瞬间

图片
图片
吴金瑜
上海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物理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流派-----理解教育的首创者之一。著有《200万分钟教育对话》、《基于文化理解的中学教育》、《基于理解的知识分类及其课堂教学范式》等多部著作,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并应邀在国内外作了数百场学术与办学经验报告。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上闵外教育集团理事长,兼任教育部振兴县域教育专家组专家、中国创新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华东师大理解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第四期名校长培育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等职。
2022年,对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的家长来说,1962年出生的吴金瑜继续担任上闵外校长这个消息,可以说是让他们“放下了一颗心”。
2015年,吴金瑜带领他的教育团队来到大虹桥,创办了上闵外,其中包括一所民办初中,一所区重点高中。在他与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上闵外很快成为了大闵行的热门学校,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上海前茅,特别是学校的外语教育特色彰显,成绩一直稳居闵行全区最前列。不仅如此,“双外语+X”的学校教育设计,让每一位上闵外学生的智能特长与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展,上闵外的学生充满活力,上闵外校园精彩纷呈。
图片
儒雅帅气的吴金瑜,在25年的校长生涯中,共经历了6所学校,每一所学校的成功,都似乎为他在上闵外开启新教育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上闵外,他将积淀的办校经验和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尽情地挥洒在了创校、办校的过程中。吴金瑜来到上闵外的第一天,就明确提出学校育人目标:“具有民族情怀、跨文化素养的未来人才”;在上闵外的校园中庭,布置了孔子、苏格拉底对话广场(C-S广场),“让多元思想在这里激荡,让师生不同观点在这里碰撞”。
“我很幸运。”这是吴金瑜的心里话,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吴金瑜任职的学校的孩子们的心里话。
理解教师
20年前,吴金瑜第一次获得“十佳青年校长”时,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直播现场,主持人问他此刻的感想,他脱口而出的是“感谢我身后支撑我教育理想的1千多位师生!”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他获得什么,他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的老师。”“当一个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所构想,与自己的团队一起提出一个宏大的教育理想的时候,真正去实现这个理想的人是我们的老师。”吴金瑜说。
图片
这是吴金瑜在多所学校担任校长后得出的宝贵经验:在上海市平乐中学,吴金瑜携手老师明确教育目标,实践理解教育;在上海市亭林中学,吴金瑜与他的教育同行者将一所薄弱高中三年“晋级”为区示范性高中;8年前吴金瑜来到了上闵外,对这所新生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格外重视。
“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愿意与我一起为这样一种教育理想奉献的老师的话,就没有今天的上闵外。”吴金瑜说,“我会将我的新教育思想和老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激发老师们的教育追求,养育老师们的教育情怀,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智慧,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队伍都会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
图片
在校长生涯中,吴金瑜对“优秀教师”的“养成”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理解。“一个即将入职的老师未来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觉得有两个必要的因素。”吴金瑜说,“第一个因素是他的教育本体知识,也就是说他是否拥有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第二个因素我借用一个概念——‘师商’,也就是说他有没有做老师的天份”。而优秀教师的另两个要素:教育智慧与情怀,则需要老师在优秀的教育文化中,在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中形成。
图片
因此,在各所学校,吴金瑜都坚持亲自面试每一位前来应聘的老师。例如在上闵外,每一年要招30名左右的新教师,入围筛选的老师至少有150位。对此吴金瑜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一个教育天赋较高的老师,用一节课解决的教育问题,一个教育天赋比较低的老师可能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这无疑浪费了孩子最宝贵的时间。”同时,吴金瑜给这些新招聘的新教师配有优秀的导师,用半年的时间,让他们在上闵外优秀教育实践磨炼自己,然后才能上岗。
图片
“所以,我们想成就一所好的学校,并不是校长自身教育能力有多强,而是当你深入下去的时候,能不能发现一群愿意跟你做教育的人;是你能能否激励他们,一起去发现孩子们的天赋,去了解孩子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并努力实施之。”吴金瑜说。 
理解学生
选择老师、理解老师、赞赏老师、感谢老师……对于吴金瑜来说,他认为一群有共同目标的老师,最终能成就学生需要的最好的教育。而在这其中,对学生的理解,是吴金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积累的理性与感性的深度融合。
图片
在这其中,吴金瑜说起了一个学生的小故事,这正是吴金瑜在理解教育启蒙阶段关注于人与人之间问题的解决。
这是一个初三学生的故事:“这个学生当时是学校著名的‘捣蛋鬼’。有一天中午,他在操场捡到了5块钱。他并没有把这笔‘巨款’去请‘兄弟们’吃零食或打游戏,而是交给了德育老师。”吴金瑜对这件事情印象很深,因此很多细节仍然历历在目。
图片
当时的德育老师并没有急着表扬这几个“捣蛋鬼”,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谢谢你们。”等到孩子回到教室后,德育老师在办公室里给学生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说他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内心还是善良上进的等激励的话。老师封好了信封,但并没有将信封封严实,并请孩子把信带给他的父亲。
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要求学习了,并在老师的鼓励下,考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学校。毕业时,他特地跑到德育老师办公室,告诉老师,他当初在学校的小树林里偷看了老师写给父亲的信,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难得流下了感动的泪,并下决心改变自己。
图片
这件事就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智慧,理解了学生,从而改变了孩子的人生。
理解教育
所以,对于吴金瑜来说,理解教育不是抽象的,是鲜活的教育实践:“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他的内心世界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当我们去发现光明的一面并发扬之,他的光明面就会越来越大,当我们总是去责备他阴暗的一面,他的阴暗也会越来越多。理解教育就是去发现孩子们阳光的一面并发扬光大。”
图片
在这以后,吴金瑜在理解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深:“所谓理解教育其实是相对的。在我们中国传统教育中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教育,是自上而下给予。”吴金瑜说道,“但今天,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I信息化时代,孩子们获得的信息和技能可能在老师前面,老师的授业、解惑就会面临问题。这正是理解教育诞生的时代背景。”
“所以,我们常常会说今天的孩子‘难教’。而理解教育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换位思考”,就是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吴金瑜说。
图片
上闵外是一所外国语中学,来自不同地方的师生,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内容,产生了“文化冲突”。吴金瑜的理解教育向深层次发展,“文化理解”成为现今师生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吴金瑜说,“我们要给孩子们什么?外语教育不仅仅要让孩子们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更要让孩子们透过语言的学习,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实现文化理解,他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人。”
图片
同时,在吴金瑜看来,受了相对传统教育的教师和现在学生之间必然存有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所以,我们明确提出,我们成年人,我们所设计的属于成年人的文化图式,是不能强加给孩子们的,我们的文化图式应该与孩子们的原有文化图式深度交流融合,在不同文化图式的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实现原有文化图式的改变。”吴金瑜说,“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学生改变的同时,我们老师也在改变自己。所以,这种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是师生是共同成长过程。”
吴金瑜与他的同行者还在理解之路上前行!
图片
校长金句
点击以上视频观看“校长金句”
嘉宾预告
何莉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 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 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上海市园丁奖
图片
图片
李卫军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学校长,曾荣获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园丁奖、闵行区新长征突击手
杨昕
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党总支书记、主任、副理事长
图片
节目介绍
《一校之长》是由上海教育电视台策划、制作、播出的大型访谈类专题节目。
节目聚焦上海及全国优秀校长,面向未来教育,通过电视媒体与多媒体融合传播,关注上海及全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中的正确舆论导向,先进思想引领及深入的文化浸润。
记录一批优秀校长的校园管理、课程探索、文化塑造等实践活动,以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得为上海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为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