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团队:大爱守新生 仁心谱华章

图片
在地处广西南部沿海,有一座英雄城市——钦州。钦州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节点城市,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城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拥有国家保税港的钦州港,是国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已动工兴建的新中国第一条运河——平陆运河入海口。
在钦州,每每家里有刚出生的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等,家长们第一时间都会选择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因为,这里有忠于职守医术过硬的医学团队,这里有百姓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儿科专家张俊玲,这里是小生命最柔暖的港湾,有他们,重生就有希望,有他们,生命再次起航。是的,二十五年的岁月,9000多个日夜,她们每天都在,用爱守护着新生命的到来,用仁心仁术让危重的小生命再次起航!守护着钦州及周边地区每年4万多个新生天使的健康和生命!
大爱——科研硕果助力学科建设
黄国盛:科研硕果助力学科建设。1996年,时任该院院长的儿科主任医师张俊玲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新生儿救治水平,为广大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高瞻远瞩,建议医院独立设置新生儿科。黄国盛敢于挑战自己,勇于担当,接受组织安排,毅然担负起医院新生儿科的组建任务。在张俊玲的带领下和黄国盛的努力下,新生儿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各项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救治了大量危重新生儿,率先在钦州市开展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危重病人,每年成功抢救危重新生儿1500多人,有效率达95.6%。该科近5年共承担新生儿保健相关的科研课题9项,其中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4项、钦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科技实力的加持下,医院新生儿科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钦州市特色新生儿专科。
毕雷:核心新技术促进科室快速发展。有位28周、出生体重仅680克的极早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患者儿胎龄小、体重低,需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患儿皮肤发育不成熟,全身皮肤薄嫩通红发亮、外周血管条件差静脉通道不易建立,但患儿的病情十分危重,需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为及时使用急救药特输入高渗营养液体,毕雷副主任决定:行脐静脉置管,这个技术能非常好的保护患儿皮肤的完整性,经过充分的准备,毕雷和助手们为患儿成功进行脐静脉插管置管,在该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儿病情稳定最后康复出院,这是钦州市首例脐部静脉置管术,为该科诊治极低体重儿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该科应用新技术
三个月后,该科收治一位胎龄26周体重仅52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患儿血小板一直未见回升,患儿入院时置入的脐静脉动需拔出改为外周静脉输液,但其自身血管条件差,可选择的血管有限,加上极低体重儿各项生理机能未发育完善,经科室专家团队讨论,一致决定为只有成人手指般粗的患儿进行PICC置管术,面对血管的选择、送管的难度,术后的止血以及维护,每一个程序,每一项操作都要一丝不苟,最终凭借高超的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为这名超低体重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标志医院在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领域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该科近年开展的核心技术有:换血术、亚低温治疗技术、一氧化氮治疗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PICC置管术、呼吸机治疗技术,各项新技术的开展,得到了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满意度,为新生宝宝提供更好的呵护,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提高了科室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科室的快速发展。
新生——优秀团队呵护一方新生宝宝
新生儿科成立后,张俊玲借鉴国内新生儿抢救成功的经验,建议医院新生儿科医生组成医疗团队进产科,24小时轮值,负责产科新生儿早期保健及高危分娩监护 ,高危分娩现场新生儿科医生要百分百到场。从而实现了医院妇产科与新生儿科的无缝对接,对新生儿病患的治疗和护理将愈加专业和贴心,进一步提高医院新生儿服务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
   黄海燕:无缝链接成功救治胎龄25周的双胞胎超早产儿。有位经过三次试管婴儿技术才成功怀上双胞胎的女士,在25周时因诊断重度子痫前期、先兆流产、胎儿脐血流信号消失入住医院产科,需要马上手术终止妊娠。由于双胎孕周小,救治难度大,危重新生儿抢救必须精准到位,黄海燕主任亲自担任抢救小组总指挥:成立两个救治小组负责超早产儿的复苏、转运及救治,并在钦北防地区首创将携带高级转运暖箱并配备T组合复苏器、多功能生命监护仪等先进设备到手术做监护分娩准备,即把病房的规范管理前移到手术室,前移到孩子出生时,这对减少超早产儿的并发症,对孩子的抢救成功有很大的好处。        
当两个体重分别是800克、550克的宝宝出生时,全身青紫,无哭声、无反应、无呼吸,生命垂危。黄海燕凭借着深厚的新生儿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而镇定的指挥两组复苏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救工作中:包裹保暖、胸外按压同进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置入气管导管并连接T组合复苏器维持呼吸配合胸外按压,直到两位宝宝肤色转红润,心率升至正常。两组救治团队24小时不间断对两个宝宝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经过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孩子闯过一道道难关平稳度过了最危险的三个星期。救治团队的倾力付出,家属们全看在眼里,宝宝出院时,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黄海燕深厚的新生儿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她成为广西有名的新生儿科专家,区内外的很学新生儿科技术培训班,主办方都指定她作为培训讲师。为了提高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之余她也都会安排医护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并将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毫无保留的教给大家,确保每一位新生宝宝得到科学、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新生儿科是产科的坚强后盾,每一例高危产妇分娩时都有训练有素的新生儿科医师在场,承担着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产科正常分娩新生儿日常健康管理,努力为每一位宝宝提供优质的健康安全服务。收获到了无数宝妈宝爸的好评与感谢。
黄培禄:远赴越南边境接回双胞胎早产儿。有两个在越南芒街剖腹产分娩出的双胞胎早产儿病情危重,要转到我院治疗,黄培禄副主任接到出诊电话后,考虑患儿病情严重,而且是越南双胞胎,便亲自出诊,用专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到东兴接患儿,检查时初步诊断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立即为患儿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用新生儿转运系统的暖箱,接上转运呼吸机,心电监护及指脉氧监测,静脉输液维持接回,同时电话联系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刚回到医院,早已做好抢救准备的黄海燕主任、毕雷副主任等人马上对二名患儿开展各种检查和抢救: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气管内滴入治疗肺透明膜病的特效药——肺表面活性物质、抗感染、静脉补液等综合支持治疗,第二天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一个月后康复出院回到越南妈妈的怀抱。1998年,在张俊玲的建议下,医院成立新生儿转运中心,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的新生儿急救转运车2台。成立转运团队,由高年资新生儿科医生、护士组成,配备F120小儿转运机、转运暖箱、监护仪等进行院际、院内转运。协助产科转运团队,进行宫内转运。在毕雷和黄培禄两位主任的带领下,该科危重新生儿转运团队的成员,一年四季寒来暑往,24小时只要一个电话,有危重新生儿需要出诊抢救、转运,他们都风雨兼程赶到目的地。构建了以新生儿科为中心,每年转运危重新生儿500多人次,服务全市,辐射到防城、东兴、北海、崇左、越南边境等周边约150公里医疗单位的主动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极大地缓解了钦北防地区新生儿疑难病救治的巨大压力,为该地区新生儿提供了自出生开始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保健、医疗和救治一体化服务。
仁心——每个危重新生儿都是我们的宝贝
张俊玲认为:新生儿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病人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耐受力低,反应性强,疾病变化快,心理表现差异较大,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做到细心观察,耐心解释,与患儿和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实行人性化服务,开展特色化的健康教育。在她的指导下,医院新生儿科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训练有素、技术精干、责任心强的医疗护理队伍。
陈远葵:危重宝宝的“临时爸爸”。从外地接回一位胎龄27周,出生体重900克的一名超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呼吸困难,需要精细化治疗,帮助孩子渡过危险期极为重要,为更好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宝宝的突发状况,在宝宝病情最危险的那段时间,主管医师陈远葵主动请缨住守在病房,做起了宝宝的“临时爸爸”,连续几天几夜守护在患儿身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科主任和医学顾问张院长等医疗团队的专家汇报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帮助宝宝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直到病情逐渐稳定,通过电话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病情,安抚家长情绪。经过“临时爸爸”陈远葵和全体医护人员84天不间断的精心守护,宝宝体重从900克长到了2100克,身体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终于可以顺利回家了,“临时爸爸”陈远葵84天的守候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面对家属送来的锦旗,他说:宝宝的康复出院,是对我们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像陈远葵这样时刻守护危重宝宝,做宝宝“临时爸爸”“临时妈妈”对于新生儿科的年轻的医师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们说:以爱心和责任心守护新生儿,把新生儿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是我们科室的优良传统,从1998年建立新生儿科开始,像我们的张俊玲老院长、黄国盛副院长、黄海燕主任,毕雷主任,一个个良医楷模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在他们的爱心守护下,该院新生儿科每年成功救治2500多名新生儿 ,其中危重患儿500多人,早产儿900多人。
林媚:带领护理团队助力24周早产宝宝成功脱险。新生儿科收住了一个胎龄仅24周、体重只有700克的超早产儿,皮肤薄嫩如胶冻,肺泡及肺部小血管几乎未发育,无法支持呼吸,动脉导管不能自然关闭,影响心肺功能,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
林媚护士长带领护理组长组成“一对一”的特护团队,为她提供鸟巢式护理和进行噪音、灯光管理的舒适环境。超早产儿的护理要求非常苛刻,尤其是气道的护理,每一次吸痰、翻身、更换密闭式吸痰管都要求专业的护士团队动作轻柔、流畅、迅速。宝宝痰液多,护士对她采取间中俯卧位通气和电动牙刷震动辅助排痰。宝宝体重轻血量少,为了省血,护士每次静脉采血量精确到0.1ml。林媚不仅要求护士严格控制静脉采血,而且还亲自和化验室“算账”,讨价还价把超早产儿的静脉采血量降低到1ml甚至更低。
在毕雷主任、林媚护士长的指导下,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的早产儿营养管理体系。当需要进行PICC置管让她继续获得充分的静脉营养时,林媚凭借过硬的技术在她细如发丝的血管成功置入PICC管。特护组给她做“母乳口腔免疫” 让她第一时间感受来自妈妈的温暖,给她做口腔运动训练让她的吸吮更加愉悦,给她听音乐和按摩让她的神经系统得到发展……日夜守护90天之后,她的体重达到了2.15Kg顺利出院。而近两百页的重症护理记录,见证了医护人员90天2000多个小时的救治过程。
20多年来,在何有丽、施永秀、林媚等一代代护士长的带领下,医院新生儿科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护理团队,在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护理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PICC留置成功的最小胎龄为24周,最低出生体重儿为520克。率先在全市开展的专科特色护理有PICC置管术、袋鼠式护理、初乳口腔涂抹、早产儿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水床鸟巢式护理、电动牙刷振动辅助排痰术、早产儿精细化的管理、音乐疗法、新生儿抚触、家庭参与式护理等新技术,新生儿护理水平走在钦北防同行的前列。
华章——再领新使命奔赴新征程
张俊玲:从青春到耄耋,广西儿科领域的一面旗帜。退休后一直担任医学顾问张俊玲老院长,几十年来,她为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这个品牌科室倾尽心血:每年都有计划地送他们到国内最好的医院进修学习,提议率先在市内设设置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并购置全市首台新生儿转运车,让市内及周边地区危重症患儿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她鼓励年青的医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技术,积极开展科研,在她精心培育下,该院新生儿科团队技术精湛,精诚一致,开拓奋发,成功抢救的早产儿胎龄从28周,到27周,再到24周;成功抢救的超低体重儿,体重从800克,到700克,到600克,再到550克;从合并8种疾病,再到合并13种疾病,不断突破早产儿和危重疑难难患儿救治成功的极限。张俊玲,也成了广西儿科领域的一面旗帜。
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新生儿科经过25年的拼搏奋斗,获得了飞跃的发展,目前拥有专业医护人员97人,包括医师28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分为临床医疗、新生儿保健、急救转运、临床教学科研4部分,成立呼吸、神经、危重症超声、超早儿综合管理、营养、循环等8个亚专业救治小组,每年成功救治病人2000多人次,其中危重新生儿600余例,孕周<28周的超早产儿50余例,孕周<32的极早产儿近200例,救治成功的早产儿最小孕周为24周,最小体重520g。技术服务覆盖北部湾沿海地区。是钦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钦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钦州市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先后获“广西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钦州市五一巾帼奖”等荣誉。学科团队近5年承担省、市级临床课题研究8项,获钦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4项。< />>
大爱守新生, 仁心谱华章。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谢依伶、院长郑达武高度肯定了新生儿团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鼓励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继续以保障新生儿安全和生存质量为核心,不断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促进临床与保健的深度融合,持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再领新使命,点亮新希望,奔赴新征程,为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新生儿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再注新活力!
文: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蒲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