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流行摆摊为哪般?丨特评

图片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看起来和高大上不搭边的摆摊,正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新宠”。白天,他们西装革履,出入各大写字楼,在咖啡厅里谈论着大订单;到了傍晚,有人踩着小高跟,融入人挤人的夜市中,他们的吆喝声混入小街,此起彼伏。
在不少城市,从公园、广场、人行天桥甚至小区楼下,从“小地铺”到“小推车”再到“后备箱”,都可以见到手打柠檬茶、咖啡、手作首饰等等各种小玩意的小摊。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氤氲缱绻,浓浓的烟火气息拂面而来。
“摆烂不如摆摊”,是这届年轻人最热门的口号。摆摊成为继露营之后,年轻人最热门的夜生活选项。和传统印象中的“摆地摊”不同,年轻人“当家”的小摊走的是“精致”“小资”路线。打开的汽车后备箱,挂一张文艺风的布料,缠绕一串暖黄色小灯泡,配上一段走心的BGM……从选品到软装再到打光都经过精心布置,招牌、名称乃至吆喝的段子都充满设计感。浪漫的氛围感瞬间拉满,传统地摊摇身一变,成为点亮都市的曼妙夜景。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涌”向“摆摊圈”,并且正在掀起新的摆摊“浪潮”。年轻人的“花式摆摊”,不仅仅是视觉和服务上的不同,也有经营理念和手段上的颠覆。比如,线上+线下的摆摊模式是很多年轻人的“标配”,在打造时尚、个性的摊位之余,也用心经营短视频或直播,维护好抖音、小红书、微信群等线上渠道,以达到营销推广、线上引流、吸引合作等目的。如今的城市地摊,也可以说是创业、创意的孵化地。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纷纷爱上摆摊?其实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人找到了商机,开启了一场创业之旅;有人下了班来凑个热闹,却意外摆脱掉了“精神内耗”;也有人想趁着暑假来体验生活,然后从“社恐”逆袭成“社牛”……摆摊,让一些生活在“两点一线”上的年轻人,多了一个点——“拐点”。对于年轻摊主来说,摆摊并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次带有浪漫色彩的冒险。其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经济功能,更彰显着摊主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品位,还融合了社交、文化属性,与新业态紧密相连。
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城市的生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摊位,就像打开期待已久的“盲盒”,让消费者感受到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烟火气”和“新潮味”。它们仿佛夜色下的“珍珠项链”,是城市的一道新风景,也是拓展消费场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点亮了城市“夜经济”,让城市变得生机勃勃。
小摊位,大能量。对于年轻人而言,摆摊固然是一种门槛低、成本低的创业模式,但摆摊不是买彩票,不仅要“靠天吃饭”也辛苦不易,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暴富,不能盲目跟风、冲动而为。而对于城市来说,地摊经济催生的治理考题,需要付诸精细化的末端治理,要找到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因地制宜地包容、规范,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具热度。
图片:新华社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