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回廊,我眼中的2022年最佳港片

正义回廊 
The Sparring Partner
导演: 何爵天
编剧: 谭广源 / 叶伟平 / 梁永豪
主演: 杨伟伦 / 麦沛东 / 苏玉华 / 周文健 / 林海峰 / 叶蕴仪 / 龙小菌 / 蔡紫晴 / 邵仲衡 / 朱柏谦 / 杨诗敏 / 庄韵澄 / 陈桂芬 / 区焯文 / 黄宇诗 / 钟雪莹 / 邱万城 / 林善 / 黄华和 / 张凯娸 / 王雍泰 / 柯驿谊 / 梁雍婷 / 区绍熙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图片
《正义回廊》应该是我个人的2022年港片最佳。
因为才看过《毒舌律师》,总觉得剧本写得不够精彩,缺憾多多,然后冷不丁撞到了更加生猛且严肃的《正义回廊》,高下立现,是碰到好的律政电影了。
同样由真实案件改编,两片的立意背道而驰,所走路线也是天上地下。《毒舌律师》追求虚无缥缈的实质正义,用几乎嬉闹的方式改写历史,成为香港人的“精神爽片”,也打破本港片的票房历史纪录;《正义回廊》则几乎完全背离了商业法则,没有大明星,演员也照着“审丑”找,故事黑暗而阴郁,刻意打碎的叙事,亦虚亦实的场景转换,似乎努力推搡着观众,告诉他们这并不是一部可以“娱乐”的电影。
图片
更加上,几乎同时,香港名媛碎尸案震惊网络。再早些,杭州杀妻碎尸案还记忆犹新。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犯罪,让人惊觉电影已经难分真实与杜撰。现实之可怕,往往比剧本更来得骇人听闻。那些在真相揭开前的欲盖弥彰,案情曝光后对当事人经历巨细无遗地追索,以及寄生于网络的无数表达、猜测、讽刺、诋毁、惋惜、感慨与责骂,真相和污蔑并存,构筑着虚拟世界一次又一次的“公审”和“谋杀”,成为这个时代别具一格的象征。
《正义回廊》开篇,是极其寻常的一幕,但未过几分钟,冲击便扑面而至,两颗头颅被藏匿于冰箱的冻库之中,也奠定了电影的黑色基调。这基调像极了监制翁子光的《踏血寻梅》,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碎尸案,同样是用极写实的笔触,讲一个残忍而绝望的故事。
图片
但翁子光是文艺的,他美化了残忍的凶杀案,用所谓文艺的心态给了受害者寻死的理由,也赋予了施害者被宽恕的可能。这种局外人替当事人宽容的伪善,当然让人厌恶,也是我不喜欢《踏血寻梅》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抛开立场,那也是一部可以称为年度最佳的电影。
《正义回廊》这方面要好很多,同样写人性,剧本试图触及凶手的内心,梳理他弑亲背后的心理,以及寻找其发生的原因,但保持了非常克制的态度。并不直接给出观点,对于两名凶手的具体动机与分工,电影的视角始终保持与大众一致,在基本事实清楚的前提下,主观动机完全被遮盖在迷雾中。
图片
观众与陪审团一样,只能看到一件件证物证言,以及凶手们真假难辨的说辞。电影并不打算以上帝视角重现案情,给人以清晰的来龙去脉,自然也就难有正邪分明的对抗和天理昭昭的痛快,它让人痛苦。
痛苦一方面来自于无知之幕下抉择的分裂,是坚持法治下的“疑罪从无”,“事实存疑的利益归于嫌疑人”;还是以更加感性的认知追寻内心正义,不要让凶犯通过技术手段来逃避法律惩罚,也就是《毒舌律师》里,林凉水一直强调的,陪审团应有“common sense”。
图片
另一层是法律并不能完全彰显正义,大家只是求一个最低限度的“公平”。大家在各自的维度展示神通,求法律的庇佑,或以法律惩处罪人。《正义回廊》和《毒舌律师》都提到“法律面前,穷人含撚”(国语配音都隐去了这个表达),直指法律变成富人的保护伞,穷人的禁锢,最后成了阶级压迫的工具。《正义回廊》里所有人都在做技术讨论,年轻一代几乎没有了对纯粹正义的追求,只一味反对体制。
没有正义成为《正义回廊》让人痛苦的根源。因为正义代表希望,而显然在电影的视角下,这层希望是不存在的。电影始于阴暗,终于黑夜,并不像《毒舌律师》那样最后有阳光挥洒的时刻。《毒舌律师》是一部童话,他写了香港人所梦想而不可得的绝对又纯粹的正义,以及反抗富豪权贵的可能。《正义回廊》并不提供这份买醉的快乐,他告诉观众,这个城市,连同正义一起,迷失在幽暗曲折的回廊之中。
图片
所以电影最主要的“麦高芬”并不是杀人动机或如何犯罪,而是两个嫌疑人在这起谋杀案中各自的心态和所扮演的角色。电影使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场景,将法庭置于犯罪现场,置于戏剧舞台,置于闪回之中,电影努力打破第四堵墙,邀请观众参与陪审团,一起对案件进行辩论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审判”。这真是极其聪明的处置,它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那一刻,观众成为法庭的一员。
导演也并非没有态度,还是隐晦地传递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张显宗当然罪无可赦,但关于从犯唐文奇,导演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态度,也通过无数细节的铺垫,激发了观众的怀疑。最后那个蛛丝密布的镜头,意味深长,让人想起京极夏彦《络新妇之理》,一切犯罪后的操纵者,可能就是那个看起来最无辜的人。
图片
可能性,是《正义回廊》最大的优点,处处留白,给予了观众充分的解读空间,其实真相为何电影并不在意,因为现实的审判早已尘埃落地。电影更像是树立给观众的一面镜子,观众的判断与观点,其实映照的是个人的心态与立场。
当然,当下的香港电影,若要拍现实主义,政治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而法律恰巧又在风暴中心。和《毒舌律师》一样,《正义回廊》同样不吝用春秋笔法做主张,曲笔的讽刺,并不难被洞察。代际人群的认知与立场分裂,几乎就写在明面。这些内容与大张旗鼓的血腥和裸露画面一道,构成了电影的屏障,它自绝于更广大的的市场,以寻求表达的独立,这份对抗也构成了十年来香港电影表达的另一重脉络。无论对错,它们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图片
这是“吃电影”2023年第15篇观后感
吃电影
生活只是听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