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杨惠妍的关键2023:接棒743亿港元企业大盘,将带领碧桂园破局

腾讯新闻《潜望》 何西、纪振宇
一则港股公告,将曾经十次登上中国女首富榜单的杨惠妍再度推到人前。
三月份的第一日清晨,在港上市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挂出通告:因年龄原因 ,杨国强正式辞任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将以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集团相关工作,二女儿杨惠妍接任董事会主席。
此时,距离杨惠妍担任公司联席主席已经过去4年零3个月。对此则消息,地产业内人士评论称:尘埃落地。碧桂园内部人士对此次任命表示:事发突然,但内部早有预期。
有关碧桂园的交接班问题,地产圈内一直流传两种说法:一是杨国强会倾向于模仿同城企业美的集团的做法由职业经理人接班,一是由杨国强二女儿杨惠妍接班。两种交接班的做法各有利弊,最终,杨国强选择了后者。
站在2023年的关键节点,杨惠妍正式接棒刚刚遭受三年疫情洗礼和受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的碧桂园,充满挑战。
不过,好消息是担任公司顾问角色的杨国强仍会参与企业管理。一位碧桂园公关人士称:杨国强先生不会真正退休,在关注企业发展的同时,会更多将主要精力放在科技建造相关领域。
接班关键词:低调
图片
杨惠妍
杨惠妍为人一向低调,鲜见于公众。
一位国内知名商学院老师回忆:杨惠妍在该商学院上课学习,每次都是认真听讲,下课后便匆匆离场,从未出现在所在班级合影中。
“行事作风稳重、低调。”碧桂园一位中层管理者,如此对腾讯新闻《潜望》描述杨惠妍。
如此性格的养成,深受其父亲杨国强的影响。低调、务实,是从企业诞生那天起,杨国强就希望贴在碧桂园身上的标签,而杨惠妍似乎是这枚标签最好的执行者。
以建筑工程起家的杨国强,共育有三女,大女儿因身体原因从未在公众面前露面,二女儿杨惠妍更像长女,被杨国强寄予厚望。
在鲜有的一次接受采访中,杨惠妍透露,她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而非碧桂园的继承人和中国女首富。
但杨惠妍似乎没有选择。根据此前报道,杨惠妍在13岁时即被父亲杨国强特意培养,旁听碧桂园董事会会议。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并拿到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学士学位后,杨惠妍加入碧桂园担任采购部经理,负责整体采购监督和企业的资源管理,随后再从副主席调任联席主席。
2007年,碧桂园赴港上市。在此之前,杨国强不仅将自己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杨惠妍,更有意将董事局主席职位交付于她。但因投资人担心杨惠妍资历较浅,影响IPO进程以及随后的股价,方才作罢。
不过,让杨惠妍接班的意愿已然明了,杨国强在招股书中直接写道,“将股权转让给女儿杨惠妍,是希望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继承人。”
接班人身份之下,现年41岁的杨惠妍,于近年来主导了碧桂园旗下教育和物业板块的分拆上市。前述碧桂园内部人士评价,“这是杨惠妍在担任联席主席期间最重要的功绩。”
基本盘:硕果仅存的头部民营地产商之一
鉴于碧桂园的市场地位,此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对于碧桂园后续的经营发展方向,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1、碧桂园的成长,和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正是抓住了这一红利,其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是城镇化背景下房企崛起的优秀代表。而当前新老更替,后续如何在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基础上谋求新空间,这也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内容。2、总体上碧桂园躲过了债务危机和压力,其表现总体不错,也是当前优质房企或系统重要性房企的重要代表。在新的管理层努力下,后续企业也会紧贴新发展模式持续发力,相关企业动作值得行业的关注。
那么,从父亲杨国强手中接棒而来的碧桂园资产近况如何?
可资查看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在国内已签约或摘牌的地产项目总数为3179个,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98个地级行政区划和1412个县。
碧桂园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1623.63亿元,同比下滑30%,从业务收入结构来看,房地产销售收入占到96.3%。在收入大幅下滑,成本也并没有相应大幅缩减的情况下,碧桂园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的53.58亿元税前利润,出现同比85%的下滑。
在经营活动下滑的同时,碧桂园还面临财务压力,净借贷比率从2021年底的45.4%,进一步上升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48.1%。
截至半年报发布时点的2022年6月30日,碧桂园全部7694.46亿元未偿还债务中,5242.50亿元在一年内到期,占到总债务的比例高达68.1%。
房地产行业传统上属于高杠杆行业,业务能够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企业持续的融资能力。
从碧桂园2022年上半年的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融资活动获得的现金流为-326.06亿元,其中归还银行和其他借款579.70亿元,从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为261亿元。与之对比,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获得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为696.22亿元,同比下滑62.5%。
在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收入不利的情况下,2022年上半年获得正38.7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472.9亿元来自于对金融资产的处置,未来这部分对现金流补充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
投资活动现金流依靠处置金融资产补充
截至2022年6月30日,碧桂园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234.83亿元,较2021年年底的1679.21亿元减少26.5%。
2022年下半年,碧桂园连续成功发行50亿元和10亿元中期票据,并宣布自2022年11月24日以来,碧桂园已经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十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获得逾3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
自2022年11月以来,碧桂园公司已在香港完成了两轮配股,筹资86亿港元(合11亿美元)。它还从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子公司获得了2.8亿美元的贷款,并从控股股东杨惠妍那里获得了51亿港元的无息贷款。
2023年1月17日,根据港交所公告,碧桂园已悉数偿还于2023年1月到期的年利率为4.75%的6.25亿美元优先票据,并且该票据偿还后,再无其他未偿还的票据。
以上融资和偿债举措,对碧桂园的财务压力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从持股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必胜有限公司持有碧桂园已发行总股份61.23%,占绝对控股地位,为实际控制人,而必胜公司是由杨惠妍全资控股的公司。按照2月28日碧桂园盘中市值742.9亿港元计算,杨惠妍这部分持股总价值约为454.9亿港元。
图片
杨惠妍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关键且重要的2023
“2022年对于多数地产企业而言,都如噩梦般难熬,许多与碧桂园同期的企业接连暴雷,”一位地产圈内人士称,碧桂园能够幸存实属不易。
已经逐渐告别疫情影响的2023年,看起来挑战依然存在。一则行业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前2个月,碧桂园保持六年的销售冠军旁落央企保利发展,而碧桂园以562亿元退居第三位,与第一位之间的差距73亿元。
而这一数据表现也从侧面反应了碧桂园在2022年为了“活下去”付出的代价。一位业内人士称,许多企业为了快速回款,把一些好售卖的楼盘都做了一定的让利出售,而地产行业又是长周期开发的行业,快速回款的同时没有更多的拿地,就会影响后续的持续发展,而碧桂园也不例外。
不过,2023年房地产大盘似乎走向止跌向好。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春节以后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百强房企在2月业绩出现同环比皆上涨的趋势。
对于新掌门人杨惠妍而言,如何平衡偿债和拿地发展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一定的决策手腕。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之外,碧桂园也在积极布局新增长业务,而物业和机器人是两大核心推进方向。
公开资料显示,在机器人业务方面,早在2018年7月,碧桂园就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开发和生产。截止目前,已经有3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用,覆盖550个项目以及1000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
而在物业发展方面,财报显示的碧桂园合同管理面积超16亿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超8亿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物业管理企业。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是房地产行业头部企业的重大分野之年。在这一年,国资系代表企业会不断占据头部位置,而民营系代表则需要在排位更迭中找准自己定位的同时,重新找准企业的增长动力,而这也是杨惠妍和团队的核心命题。此外,物业和机器人在杨惠妍治下的碧桂园时代将何去何从,也值得关注。
不过,对杨惠妍的交接班,杨国强很早就表达了会“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态度。早在2018年,杨国强在集团管理会议上称:杨惠妍主席现在是跟我平起平坐,不过我不是退休,你们以后叫她小杨主席就有分别了。
对于未来的业绩表现,碧桂园表示,2022年以来,市场快速下行,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但从政策面来看,国家决心促进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因此,碧桂园相信行业将会逐步回归良性循环。
此次交接班,资本市场看起来反应正向。截止发稿,碧桂园(02007.HK)上涨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