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打好招商“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

  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到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昊育同志,市投资促进局项目推进科科长李孟伟同志、规划评价科科长薛斌同志、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正科级干部金香兰同志,介绍东营市投资促进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年,全市投资促进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推出全国首个招商引资领域地方标准《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联动诊疗、助企纾困”案例被省政府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出台全市投促系统推进落实黄河战略15条措施,实施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邀请合伙人共建产业链,全年新签约内资项目546个,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5个;在建招商项目464个、到位资金794.53亿元,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一方阵,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3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抓住用好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实施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聚力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项目,为全面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持续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体系,凝聚更大合力
  坚持领导带头、高效联动,建立“一盘棋”招商协同机制,压实招商主体责任,始终保持浓厚招商氛围。一是强化“顶格”引领。推动市主要领导定期带队外出招商,牵头推进重大内外资项目;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带头参加重点产业宣传推介、项目洽谈、企业回访等活动;县区、市属开发区和市直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次。2月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强率队赴北京拜访中石化等央企推动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带头外出招商,推动见证了投资百亿元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投资30亿元的三一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二是深化“链长制”招商。完善链长制招商工作机制,由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推进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招商专班(组),更好发挥“链长”“链主”作用,围绕本地企业对外合作和低效资产二次招商,明确强链补链延链目标企业,制定招引项目清单,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三是提升园区主阵地作用。开发区、园区主要负责人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精力抓招商、引项目。突出开发区、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以产业布局确定招商方向、以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适度超前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产业扶持政策,增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聚集能力。
二、重点突破、引进优质项目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常态化推进产业、企业、项目一体化招商,推动重点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助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一是突破重点产业。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重点引进强链延链项目、整合升级项目,开展低效资产二次招商,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建链补链项目,打通产业链条,推动实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二是突破重大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国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和投资趋向的跟踪研究,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和对外合作需求,精准选择目标对象主动上门对接,靶向招引一批标杆性企业、引擎性项目。三是突破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招商。充实力量、完善机制,发布“四新”项目投资需求清单,开展新经济新业态全域招商。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地图,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上下游重点,招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三、拓宽渠道,提升招引质效
  主动适应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深化原有招引方式,创新拓展招商渠道,不断提升招引实效。一是强化专题活动招商。今年我们统筹调度市直部门和县区、市属开发区,谋划确定了87场次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签约、场场有效果”。二是扩大以商招商。强化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生态圈伙伴。梳理研究已落地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营销价值,鼓励企业增资引资,利用二次招商效应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三是深化市场化招商。扩大委托招商的合作范围和层次,选择一批境内外投资机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四是突破资本招商。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完善招商与基金联动机制,会同国有平台增强投融资和项目运作能力,“以投带引”助力产业招商。
四、提升效能,加速项目落地
  重点推进计划总投资2267.26亿元的114个省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是深化标准化服务。积极争创国家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立完善招商项目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标准体系,对重点招商项目全面铺开,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效率。二是推进项目分类管理。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资”的工作思路,对市级招商引资在谈、签约、在建项目,紧盯签约履约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实行挂图作战、分类推进、动态管理。三是加强调度督导。印发年度招商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服务,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五、夯实基础,提升专业能力
  抓好全市招商队伍建设,培育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更高效率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建强专业队伍。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开展招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业务大比武、挂职轮训等活动,推进招商引资的专业化、组织化、高效化运作。二是推进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全市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体系,加大产业、项目、要素等数据汇集力度,推动外部招商信息和内部资源要素匹配融合。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完善市招商云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功能,以数据支撑赋能投资推广、项目筛选和效能评价等工作。三是做实基础工作。更新完善《东营投资指南》,制作产业招商手册、项目推介手册、扶持政策手册等一揽子招商“工具包”,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牵头抓总部门,我们将全力打好招商“组合拳”,着力扩增量、强存量、优变量,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市广播电视台
  刚才新闻发言人提到,2023年强化专题活动招商,谋划了87场次招商引资推介对接活动计划,请问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招商活动?
图片
戴昊育
  2023年我们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开展投促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签约、场场有效果”。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
  一是谋划14次综合性招商推介活动。其中,利用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性展会平台和港澳山东周、儒商大会等省级平台,谋划招商推介活动4次;结合“跨国公司走进黄河口”高层对话会及橡胶轮胎展、石油装备展等我市展会平台,谋划招商推介活动5次;赴北京、深圳等重点地区开展外出招商推介活动5次。
  二是谋划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46次。重点围绕我市新能源、高端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新材料、橡胶轮胎、高端装备7大产业18条细分链条,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开展专题招商,推介产业优势,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县区、市属开发区初步谋划27次招商推介活动。聚焦重点园区、主导产业、目标企业,拟在省内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8次,在京津冀聚焦新材料、高端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在长三角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在珠三角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在成渝等地区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19次。
山东商报东营记者站
  刚才新闻发言人提到,2023年重点推进计划总投资2267.26亿元的114个省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请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接下来将如何推进这些项目实施?
图片
薛斌
  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项目为王”理念,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这114个重点招商项目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项目层次高。我市纳入省级重点产业类项目73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36个,占比49.3%;纳入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291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110个,占比37.8%。二是项目质量高。高端产业类项目占比高,其中新材料项目24个,占比21.1%;高端装备项目20个,占比17.5%;新能源项目18个,占比15.8%;高端化工项目8个,占比7.0%。三是投资规模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1个,占比35.9%;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占比8.7%。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国华能源海上光伏、中金岭南有色金属产业链提升等项目计划投资超100亿元。
  为推进项目实施,我们将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包靠制度,细化方案、挂图作战,推动项目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实施;二是强化协调配合。我们将强化与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定期梳理规划、土地、环保等堵点难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予以解决,对重大问题通过市“3+N”会商机制研究解决;三是狠抓推进服务。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运用好我市制定的全国首个招商引资服务地方标准,为重点项目配备服务专员,定期到项目现场看形象、看进度、看投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难题,通过项目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谢谢!
大众网东营频道
  2月23日,全市召开了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大会,杨书记强调要聚焦“融合赋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咱们发布的政策工具包里关于支持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的奖励政策都有什么?
图片
李孟伟
  当前,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正处于破题发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是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属于典型的“四新”经济项目。
  关于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的奖励政策,主要参照市工信局印发的《东营市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东工信字〔2023〕8号)。具体标准为对新认定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省级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国家级“双跨”平台,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300万元、1000万元奖励,结合上级奖补情况同一平台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奖励,提档升级的给予差额奖补。
  关于“扶持政策手册”涉及的奖励政策的具体申报标准、条件、程序、时间和责任单位科室等内容,我们近期将会通过市投资促进局官网、市招商云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公布,方便大家进行查询。
黄三角早报
  刚才,新闻发言人提到了“招商云平台”,在数字化的大趋势下,咱们是如何以数字赋能招商引资工作的?
图片
金香兰
  为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大数据赋能招商引资工作,我局主动作为,超前谋划,聚智聚力打造了“东营市招商云平台”,在“云端”即可实现“云推介”“云招商”“云服务”。
  “东营市招商云平台”有电脑端和手机微信端两个接口,设置了数字东营、走进东营、云招商、政策服务等6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各类产业、要素、项目、政策信息和企业数据的有效集成。平台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数字化展示。招商云平台采用“地图+产业”模式,全面展示了我市的产业项目、规划布局、要素资源等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我市的投资优势、发展潜力和创业生态。
  二是网络化对接。通过“PC端+小程序应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传统招商中全天候跨领域、跨区域招商的弊端,既可以作为初次对接前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能作为随时交换信息、了解需求、推进项目的便捷工具。
  三是智能化服务。所有招商人员可随时调用线上产业链招引指南、精准建立自己的招引信息库,投资商可以自行寻找、精准匹配全市范围内的意向项目、资源载体,这种“双向奔赴”将有效解决投资和招商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提高出行洽谈的有效性、项目招引的靶向性。
  去年12月9日,“东营市招商云平台”正式启用。截至目前,云平台运行良好,为各县区、开发区共享招商引资项目信息572条,各县区、开发区认领、对接洽谈项目361个。在招商云平台助力下,投资10.6亿元的国蓝新材料项目、投资3.5亿元的道合医药研究院项目等顺利落地。
来源:东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