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不告诉你的 10 件事

一个本质为“垄断”的游戏,却又是一个反“垄断”的曲折故事。
图片
△ 最初版本的大富翁绘制在圆形的画布上,圆环的外圈标明了前进方向、土地以及机会关卡,而中间则摆放着玩家的游戏代币。图片来源|罗彻斯特的斯特朗博物馆(Strong Museum)
大富翁可能是很多人童年的桌游启蒙。它看似是一个儿童游戏,但背后却暗含着复杂的政治力量和曲折的发展历史。我们整理了关于大富翁的 10 件事,告诉你大富翁不为人知的一面。
1
/ 它拥有惊人的发行量 /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统计,截至 2015 年 3 月,大富翁已被翻译成 47 种语言,在 114 个国家发售,累计销量超过 2.75 亿套。它的玩家总数超过 10 亿——这与哈利·波特的读者人数旗鼓相当。
2
/ 它成就了第一位身价百万的游戏设计师 /
被奉为大富翁创始人的查尔斯·布雷斯·达罗(Charles Brace Darrow)原本是一位工作在美国费城的销售员。在 1929 年经济危机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失业的日子里,他发展出了一种桌面游戏:在投掷骰子前进的基础上购买土地、开发房屋并向对手征收租金以获得经济垄断,使对手破产而赢得游戏。达罗将这个棋盘游戏起名为 Monopoly(垄断,又译为大富翁)。
图片
△ 查尔斯·达罗和他设计的大富翁(Monopoly)。图片来源|美联社
这款桌游快速在社区中流行起来——它为大萧条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并实现经济抱负的机会。达罗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开发出了适合批量印刷与销售的方形棋盘,并在 1934 年寄售在费城的沃纳梅克百货公司。一年以后,他将专利专卖给了帕克兄弟(Parker Brothers)——一家知名美国玩具与游戏制造商。借助帕克兄弟的资本运作以及它迷人的游戏机制,大富翁在发售第一年就销售超过百万套,并让达罗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百万富翁游戏设计师。一个在大萧条中萌芽的励志创业故事就此诞生。
3
/ 它是垄断游戏,却起源于反垄断运动 /
真正的初代大富翁恰恰与 Monopoly(垄断)概念背道而驰,这背后是一位名叫莉齐·玛姬(Lizzie Magie)的进步女性对于乔治主义运动的宣扬。乔治主义(Georgism)的概念源自于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在 1879 年的《进步与贫困》一书,他提倡“土地平等属于所有人”,以解决因土地垄断而造成的社会发展不公问题。
玛姬尝试以棋牌游戏的方式在社区中推广乔治主义的概念,于是“地主游戏”(The Landlord's Game)应运而生。这个游戏与大富翁玩法类似,但除了常见的“垄断模式”——消灭对手赢得游戏,还有一种“繁荣模式”——改变土地所有权以达到共同繁荣。玛姬尝试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声明土地垄断对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土地价值税可能带来的积极意义。而我们所熟知的大富翁游戏正是在此基础上改编完成。
图片
△ 地主游戏专利证书,于 1904 年申请。图片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
1910 年,她与达罗一样尝试将游戏专利卖给帕克兄弟,但帕克兄弟始终无法与其教育理念达成一致。直到 1935 年帕克兄弟准备销售大富翁时,为垄断同类游戏的版权,才变相收购了地主游戏。但几年后,又以审查的名义下架了地主游戏。随着大富翁的流行,玛姬与地主游戏以及乔治主义一同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图片
△ 玛姬与地主游戏棋盘,摄于 1936 年。图片来源|Anspach Archives
4
/ 它曾是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教具 /
地主游戏曾一度以其先进的理念吸引了美国东北部地区左翼人士的喜爱,游戏手册以地下出版物的形式在社区中传播开来。与此同时,一位任教于沃顿商学院的激进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授斯科特·尼林(Scott Nearing)将它作为了教授“垄断本质”的教具。
图片
△ 地主游戏包装与棋盘,它明确提出了垄断与繁荣两种玩法。图片来源|centuriesofsound.com
游戏开始在学生与老师们之间相互传播,到 1913 年,这个游戏已经蔓延到宾夕法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哈弗福德分校的学生都加入到了地主游戏的玩家阵营里,并且当地夏令营的辅导员也开始将其作为教具使用。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正视游戏对于教育的意义。1984 年,体验式学习模型正式被提出。这很好阐释了大富翁教育的意义与原理:大富翁能促使学习者在动态的环境中主动地分析、决策,从而收获情景式的经验。
5
/ 它也曾成为“战争工具” /
二战前夕,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将大富翁本土化,并尝试把它再设计成为一个培养未来法西斯分子的游戏。他们用大富翁教孩子们战斗、征服以及不惜一切代价获胜。在某种意义上,大富翁成为了战争的一支兴奋剂,它鼓励人们占有街区以及城市,以确立自己的垄断赢家地位。
而在相对的盟军阵营,英国军情九处则将大富翁设计为传递情报的工具。1941 年,英国军情九处委托游戏发行商制造出了特别设计版的大富翁,并借由纳粹德国的虚假战俘优待政策送进了战俘营。这套大富翁的暗格中填满了辅助战俘越狱的工具,包括一张防水的丝质地图(标有附近的安全屋)、指甲锉、指南针、以及用于贿赂的真钞。
图片
6
/ 它的垄断内核不止一次被质疑 /
在大富翁发行之初,玛姬就曾尝试抨击将垄断行为娱乐化的隐患,但呼声最终被帕克兄弟掩盖。在四十年后,时任旧金山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拉尔夫·安斯帕奇(Ralph Anspach)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面对经济危机,人们怒斥行业寡头的险恶,却又将垄断游戏作为家庭娱乐的首选。人们需要意识到这个看似无害的游戏背后映射着残酷的现实。
图片
△ 一款增加了联邦探员角色的“反垄断”游戏诞生了,这是它的棋盘与卡牌。图片来源|Amazon
于是,安斯帕奇设计了反垄断(anti-monopoly)游戏。这个版本在大富翁基础上增加了联邦探员的角色。该角色以起诉垄断企业、恢复自由市场获得游戏胜利。在反垄断游戏问世后,帕克兄弟以商标侵权起诉它,并要求其下架。但不曾想,正是在应诉中,安斯帕奇挖出了大富翁的真正历史,并将莉齐的故事重新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7
/ 它的全球化发展:用翻译洗刷历史?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帕克兄弟自身也难逃资本吞并。1991 年,美国游戏公司孩之宝(Hasbro)收购了帕克兄弟以及其名下的大富翁版权。孩之宝为进一步拓宽大富翁的市场,开始着手创建其他版本的大富翁,并向全球的游戏制造商签署版权许可。
图片
△ 不同时期在中国台湾市场销售的大富翁。图片来源|聯經出版
而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大富翁则被翻译成了更多安全的名称。在中国,游戏名称从“垄断”(Monopoly)翻译成了“财源广进”、“大富翁”和“地产大亨”。大富翁的侵略性在翻译语境的转变下逐渐柔和,并与通过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融入了全球各地。
8
/ 它甚至有全球比赛 /
图片
△ 2015 年澳门大富翁世界锦标赛决赛,图右为冠军尼科洛•法尔科内。图片来源|大富翁世界锦标赛
孩之宝在 1973 年的纽约格罗辛格度假村举行了全球第一场大富翁世界锦标赛,至今已办了 14 届,举办地区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最近的一届于 2015 年在澳门举办,来自意大利的尼科洛·法尔科内夺得了冠军头衔,获得了约两万美元的现金奖励。
9
/ 它也在做 IP 联名 /
2022 年,泰国旅游局和孩之宝合作推出了“大富翁:普吉岛版”,以刺激泰国旅游业的行业复苏。该棋盘印刷了普吉岛中 30 多个地点,包括著名的卡塔海滩、普吉老城以及珊瑚岛等地。
泰国旅游局尝试以此建立围绕普吉岛等文化品牌。不仅将其作为一个向桌游爱好者介绍普吉岛的窗口,同时也作为特殊纪念品售卖给普吉岛游客以增添经济收入。
图片
△“大富翁:普吉岛版”的棋盘就像是一个旅行宣传册。图片来源|孩之宝
10
/ 它还在做沉浸式体验 /
在伦敦国王车站附近,孩之宝运营着一家真人尺度的大富翁(Monopoly Lifesized)体验空间。它从某种意义上是桌游俱乐部、密室逃脱以及剧本杀的集结版——游戏在传统的大富翁规则的基础上混合了跳舞机、音乐游戏、密室逃脱、凶杀探案等小游戏关卡,同时配合以巨大的棋盘、骰子营造出了一种不同于桌游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图片
△ 大富翁在英国进入实体游戏空间市场后的经典版游戏场景。图片来源|Monopoly Lifes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