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村架纯的新作,从风俗到孤独

这两年的韩影和韩剧包括韩国综艺都发展的相当惊人,可以说今年网飞开年的两部大火的剧集和真人秀都是韩国制造。
图片
一部是三月即将回归的《黑暗荣耀》,宋慧乔成功转型,充满现实意义且让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一场隐忍到可以说是毁灭的复仇;上流的肆无忌惮、坐享其成,对底层的无视和践踏;台词句句诛心可见编剧对平凡生活与平凡人悲催又疲惫的被操纵的一生的细致观察
“我还以为你会和一个小穷光蛋结婚,然后生一堆小穷光蛋”
“对被施暴者们最有害的就是他们的父母”
图片
“你活下来就是直接到达目的地的吧?你是不是生下来听到的就是:你好,本次导航结束,已到目的地请下车。”
而《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更是获得8.9的高分评价,满屏深藏不露的肌肉男肌肉女,完全靠自身实力去赢得第一名,拿下三亿韩元的奖金。但是呢,别看是肌肉男女的对决,考验的不只是体能,更是:平衡、耐力、意志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
图片
…….关卡的设计,不仅仅充满视觉上的体能大挑战与肾上腺素的冲击,更是有许多深层次的内在价值:用双臂的力量托举起自己的雕像 :“重塑雕像的权利”,复古的体力活:拉船、搭桥里,我们看到的是团队合作的智慧;包括最后的五强之战:平衡、体力、耐力、心肺能力和意志力……
不仅仅是一场体能之战,更有一种将人类拿来全能型评判的全面又史诗的质感。绝!
图片
好像这两年日影日剧,总给我们一种“错觉”:他们彷佛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其实呢,这两年的日影日剧的发展是有一种蓄力发展的感觉的:《驾驶我的车》在hbo max上线,《东京罪恶》《义理耻》里所呈现的东京相当国际化接轨的,和韩剧里的首尔感觉完全不同。
图片
这两年的日影,在hbo网飞等平台的发展也是在保持本国特色的情况下,国际化的蓄力发展着——《花束般的恋爱》,《噬亡村》《舞姬家里的料理人》……
这周末网飞刚刚上了一部有村架纯主演的日本电影,依然是淡淡的自然清新的日式滤镜,
图片
内核不说教也不特意去突出社会矛盾,一个非主流边缘的甚至有些不堪的女孩子的故事,竟然也可以如此清新与治愈。
本片故事改编自连载漫画,讲述的是一位曾在风俗店工作的女子千寻,如今在花边的便当店工作。围聚在她身边的有各式不一样的人,但她总能宽慰他们,从而影响他们人生的故事。
图片
在东亚这个对女性与人们职业相当刻板印象和在意的氛围里,年轻清秀、善良又有着游离气质的千寻小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不忌讳自己曾经是风俗店女孩的身份,在便当店里开朗又平等的接待每一个客人。
周围工地上的大叔来买便当的时候,会顺便调侃她几句:“千寻小姐,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喝啤酒啊?”
图片
她也会笑盈盈且真诚的回答一句:“我现在很忙,下次吧。要吃什么便当?”
但《我是千寻》却不似以往的糖水剧一般的治愈或者温情。我们反而能透过千寻清新的外表,和她对一切人都治愈、对各种身份都平等的态度下,感受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距离感。这大概也是漫画改编电影的独特魅力吧,仅仅是画面和一些场景上的呈现,就能让我们设想出千寻这个人物曾经的遭遇,
图片
不需要大段的独白,或者所谓交心的对话剧情,我们通过周遭的角色折射与作为观众对千寻的脑洞,就可以感受到千寻小姐有距离感的治愈,与她内在的受伤和孤独。
她不断地带出并折射出周围的角色,其实只是她在对一个并不存在的场景(海边便当店城市)作五位的逃离,也是因此,作为观众的我们,好像也能融入千寻小姐的身份里:一个被全能的掌控者虚构的、只为了在不断的日常碰撞中拼贴出一个完整的千寻小姐的虚拟阳光海边小镇的场景。
就好像我们每天晚上在入睡前,会去构建一个场景,一场梦一般。
图片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猜测构建出千寻小姐的曾经:和妈妈、弟弟的关系很疏远,甚至没有去妈妈的葬礼;曾经是一个风俗女受过身体上的伤害后背上有疤痕,小时候却被风俗女治愈过的孤独女孩……
没有过多的渲染、展现,这样留白式的方式,是日影一种延宕式的意味无穷,我们对她充满好奇,又可以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电影角色身上折射出我们的情感与人生轨迹。
图片
她是如此善意又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而这些她治愈过的角色身上,刚好也折射出千寻的孤独、与作为观众的我们的共情:
仍然在风俗店工作的女伴,渴望爱情,渴望开一家自己的店,却迷茫又害怕不敢前进;
图片
夜晚酒吧里,沉默的宅男突然对恶意的顾客大吼,帮厨师打抱不平;
便当店里孤独的失明老太婆;
被人欺负也笑嘻嘻的脏兮兮流浪汉;
图片
性格热情开朗、却又爱欺负人,只是因为妈妈太忙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小学生;
还有那个沉默寡言,在压抑的家庭里长大的少女:爸爸严厉霸道,妈妈逆来顺受,自己也无法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图片
这个虚构的阳光海边小镇里,内在却都是边缘人们的故事:宅男、风俗女、失明老太婆,流浪汉,被妈妈忽视的小学生,男权压力下长大的少女……千寻治愈了他们,用热乎乎的便当填饱了他们的肚子,他们烦恼、边缘又孤独的人生,却也折射出了千寻的复杂与孤独。
《我是千寻》充满了日影的影像体验感优势与日影那种内在的情绪感染能力:
躺在床上看房间的墙上水波粼粼,
图片
脚浸在海水里看风吹过落日,一个初中生跑过来,她捧住她的脸,盯着她的眼睛说:“以后你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图片
开朗、对人平等的千寻,把所有边缘孤独的人们连接在夏夜凉爽的天台上,又悄悄地离开。
图片
一种影像上的享受,一些小情绪和场景描述里的带入和感同身受,没有给出生活的解释以及人生哲学。却好像让作为“异类”的我们,有一种被治愈了的感受:我们都是藏在相同人类躯壳里,却来自不同星球的外星人,我们虽然不能理解彼此,但仍然可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过客。
但终有一天,我们会遇见一两个同类。
图片
有村架村演活了千寻这个虚拟失真人物的真实感:疲惫却热情,孤独又善良,抽离而融入……
看完《我是千寻》,我们倒不像是做了一场梦,又或者一场心灵治愈。反而就好像在阳光刚好的下午,在海边的咖啡店里点了一份热乎乎的美味便当,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发了一下午的呆,进而被治愈了身心。
就好像电影开篇,
以及漫画作者所说
图片
“这是记录而并非故事。我只是一直追在她后面。忠诚地重现了发生的这一切….她确实在那里活着。”
图片
我们都是孤岛,偶尔飘零,偶尔与周围连接。孤独而自由~